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2019-09-10马晓君
马晓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质疑和惊奇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发现,爱问问题的学生的思维要比不爱问问题的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爱质疑的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上表现的也较为明显。然而,并不是多数学生都善于质疑,在一个班级中肯定有一部分学生不敢问,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不知道从何问起,那么面对学生的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导学生会问问题。当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有效质疑时,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也会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一、把握时机质疑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指明质疑的时机,引导学生做到课前质疑、課中质疑和课后质疑。所谓课前质疑,就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时提出问题,质疑的内容可以是课文的中心思想、某个词句的理解、课文结构的不同等。比如:在《他得的红圈圈最多》的课文预习中,学生就会先从课题上质疑“他是谁?”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增强。课中质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疑问,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中为学生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会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去质疑,使学生在解决质疑的过程中也更体会到探究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课后质疑一定要“趁热打铁”,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课后思考的好习惯,课上学完课下就忘记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后回顾,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还有没有自己没听懂的、或者有疑义的地方,然后可以找同学一起探讨、或者在课间找老师请教。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阶段的质疑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时机,培养学生在这三个阶段的质疑意识,也能使知识学的更透。
二、多角度质疑
1.从遣词造句方面质疑
在小学课文中,很多词句会用到一些比喻、隐喻和其他修辞,从这些词句入手也最容易引起质疑和思考,使学生可以更深的明白课文的中心意义。例如:在《小草和大树》的教学中,学生质疑“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小草”怎么会变成“大树”呢?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呀?经过阅读和探讨后明白在自然界中小草确实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里的“小草”指平凡的人,“大树”指成功的人,只要付出辛勤和汗水,平凡的人也可以成功。从遣词造句方面的质疑使学生更加明白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真实意义。
2.从课文题眼处质疑
课文题眼是最明显可以质疑的地方了,有的课文题目中就暗含了悬念,使人想要一探究竟。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从题目质疑开始入手,然后带着对题目的疑问阅读课文并寻找答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呢?作者用这个题目是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例如,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中,教师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时会引发你们的哪些思考?学生们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有“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作者只是想告诉我们苹果里有五角星吗?”“苹果里除了有五角星,是不是还有其他秘密?”等等。一个题目引发了学生如此多的猜想和疑问,起到了很好的教学铺垫作用。
3.从文章的整体质疑
从文章整体质疑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从大角度来想小问题,又从小问题概括全局观。例如,在《三顾茅庐》这一课中,课文着重叙述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情景,对于前两次发生了什么事没有详细描述,只用了“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这句概述也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课题是三顾茅庐,可是只详细描述了第三次,前两次拜访发生了什么事情?诸葛亮怎么如此难见?带着这样的质疑,学生对课文既有整体的思考,又扩展了对局部认识。
4.从文本留白处质疑
在小学课本中有很多文本留白的地方,比较明显的是有省略号的地方,容易引发人的很多思考,例如,在《二泉映月》这一课中,倒数第二段结尾这样写到“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困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省略号中蕴藏着阿炳很多无法言语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你是阿炳,此时此景还有哪些感受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仿佛置身于情景之中,也使学生能更加体会主人公深切的情感。
5.从文本延伸处质疑
在读懂课文后,学生会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还会有更多的思想。学生的思维是非常广阔的,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思想,从文本延伸处质疑来增加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学完《珍珠鸟》这一课,最后一句“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生问“这篇课文是告诉我们要和动物之间建立信赖的关系,还是以此延伸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呢?”教师让同学们可以一起探讨,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学生们得出,作者是让我们学会去爱,这种爱是广阔的,不论是爱人、爱鸟、还是爱一株小花,只要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就会带来美好的感觉。也有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补充的很精彩,也使学生对爱的感悟和行动有了更多的看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文本解读处质疑、标点运用角度质疑、文章结构质疑等,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在教学设计中也要多设置让学生质疑的环节,从而培养学生“主人翁”的学习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汤家小学(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