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深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的效益优化
2019-09-10丁小兰
丁小兰
课堂教学环节,不仅体现了执教者对教学策略选择的精准,同时也彰显了其对文本深入而全面地理解、对教学目标地合理把握。但很多时候,教学设计非常精彩,但却没有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没有能够“再深一步”,丧失了最好的教学契机。笔者就以教学《一路花香》一文来谈谈促成教学设计最大化的思考与实践。
一、深化归类,不再停留于字义辨析
课文中有两个字意思相近,即“渗”和“漏”,很多教师习惯于找出这两个字,在初步理解之后将其归类,归为近义词就直接鸣金收兵。其实,对于这两个字的教学还可以“再深一步”。教师先后出示两幅图:一幅图片是水从墙角渗透出来的,并没有形成水滴;另一幅是水桶被扎了好几个小孔,水直接从小孔冒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在观察对比中猜测哪个是“渗”,哪个是“漏”,并尝试说说:“渗”与“漏”之间的区别,从而引导学生从水量大小、流速快慢等角度加以区别。
在这样的过程中,对生字的感知更加趋向于文字的内涵,同时向学生传授了一个理解字词的重要方法,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不仅识记了字形,还将思维意识与具体、可感的图像建构起了密切的关联,为后续在说话、作文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二、提炼填表,不再停留于内容理解
首先,将表格作为表述的载体。表格的提炼与内容,体现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阅读的初步效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从横向视角表述故事的开头,从表格设置的“完好程度”“装水效果”“心理感受”三个维度分别对好水罐和坏水罐展开表述,按照板块逐步推进,依照文本表达的顺序展开表述,让学生表达的思维更加清晰;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纵向视角展开表述,以“坏水罐……,而好水罐……”的方式,将表格中提炼出来的信息综合性地呈现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打破课文表述的顺序,以统领、整合式的方式进行创造性复述。
其次,将表格作为深究的凭借。对于表格中所涉及的“骄傲”怎么理解,很多学生都会凭借自己原始的主观经验认为是看不起人。诚然,这样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深究起来就觉得对“好水罐”好像并不公平,教师可以在表格完成之后,将思维向深处再推进一步:教师出示工具书中对“骄傲”的两种理解,并让学生从文本语境出发选择其中一种,很多学生还是选择了“看不起”的意思,教师相机引导:如果作者也和你们所想的相同,那你觉得好水罐可能会怎样说呢?但作者有没有将这样的意思写出来呢?很显然,作者并没有将好水罐“黑化”,所以这样的“骄傲”不妨可以理解为“因为取得成绩而感到自豪”之意。
在很多次聆听这节课的教学时,很多学生都愿意做“不能装满水”的坏水罐,而不愿去做“高效完成载水任务”的好水罐,岂不是咄咄怪事?这样的局面与教师有悖于文本价值取向的引导不无关系。其实,依靠自身的优势,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正是一种价值的体现,为什么不能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好水罐的“骄傲”呢?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就充分运用设置出来的表格,引领学生对表格中的关键性信息词语进行了重新审视、重新解读,无疑让表格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三、强化补白,不再停留于表达训练
文本中描写坏水罐与挑水工之间的对话时,有一句省略性语句:“坏水罐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性想象:如果作者要让坏水罐向挑水工道歉的话,破水罐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表现出了较为高涨的思维情趣,让学生结合语境和人物的身份展现了合理化地想象,不仅有效补充了文本的未尽之言,同时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但很多教师习惯于止步于此,其实这一板块的教学还有“再深一步”的空间。我在此基础上,就进行了这样的探究尝试。
师:同学们的想象非常好,能不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应该要这样说的?
生:因为课文中的第一次就是这样对话的,“再一次道歉”应该与第一次差不多。
师:是啊!为什么作者没有把“再一次道歉”的过程直接再写一遍,而是用一句话替代了呢?
生:我个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再写了,再写的话就与前面的内容重复了。
师:很棒!你看,课文中“再次”这两个字就显得很有价值,将第一次对话的内容完全概括了出來。
其实,让学生进行补白是很多阅读教学中推进“随文练笔”的重要方式,更是历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但补白的价值仅仅从内容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将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再推进一步”,既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更要洞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样的环节同样在结尾处的教学也适用。挑水工的话一旦说完,就顺势结束了,好像并没有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结尾,很多教师都尝试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给课文继续加结尾,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却没有加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处理的深层原因:一是寓言独特的创作特点所决定的。寓言讲究的是“小故事承载大道理”,故事讲完了,其实蕴含的哲理也就应该相应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不写结尾旨在让读者在阅读中自悟;二是开放性的故事结构,给予了读者广阔自主的空间,才能让这篇文章所传递的哲理更加灵动而深刻。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们不能局限在当下的教学流程中,不妨在现有的程度上多问问自己:这样的设计是否可以再往前走一步,让学生的思维“向深处再迈进一步”,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地高效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大公镇北凌小学(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