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2019-09-10李永刚
摘 要:互联网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渗透同样也影响了我国教育方式的选择,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面临的挑战远远大于机遇。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困境,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和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 缺的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肩上的重担和所承担的责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空前的互联网发展繁荣期,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无限的潜能。高等院校作为一个信息高度密集的场所,各方面的教育必然会受到互联网的渗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可避免的会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在互联网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变化,众多不可控制的網络因素使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也因此显得格外重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三观趋向扭曲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由于自身经历有限,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识尚为浅薄,观念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发生改变。互联网在人们生活的介入使得传统观点逐渐被摒弃,崇洋媚外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大学生的思想也慢慢发生改变。在这样多元化和开放化信息环境的影响之下,容易对大学 生三观的冲突与失范。由于信息交换自由与自媒体盛行,大学生实际的生活空间与方向也有了很大的拓展,再加上他们并没有专业人群进行矫正与监督,在辨别真伪与善恶方面也开始变得模糊。网络的虚拟性与开放性使得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慢慢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如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受到考验
与传统的道德规范相比,互联网的匿名性大大的降低了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大众会通过利用互联网 这一特点巧妙的躲过舆论,对自己形成一种保护,使得自我传播的信息能够脱离政府与学校等权威控制。长期受此类信息的影响,部分自律意识较差的学生也学会通过网络放纵自己,甚至发布一些中伤他人的言语,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不良信息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这种道德约束力的放松会使得他们产生短时间的快感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到最后丧失道德约束与法律意识。
(三)信念薄弱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具有比较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对党的十八大以 来取得的成就认识比较充分,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比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深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声音 越来越响亮,大学生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和期待。但也存在少数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存在模糊认识,加之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等思潮的逐步渗透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了一定冲击,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问题。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立德树人”各项工作,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深入开展“中国梦”、“四进四信”等教育活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对 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引领教育、校史校情教育、诚信感恩教育等,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党日团日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强化教育引导效果。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理论社团的学习引领作用,组建讲师团,运用多种学 习形式,切实提高主题教育活动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增强教育实效。
(二)加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校园艺术节、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节等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捍卫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首先要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始,只有在继 承弘扬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提升,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建设,推进“两微一端”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建设,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覆盖面和社会服务面。基于新媒体手段,举办热点学习、问卷调研等活动,反馈学生声音,对学生思想状况、日常行为和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跟踪、规律分析和有效引导,改变单向传递的不足,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黏合度和使用影响力。维护积极正确舆论导向,始终掌握维稳工作主动权,提高学生网络参与度和满意度,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唱响网上正面声音,引领积极的舆论导向。
结语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和连贯性不断凸显。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落脚点,结合学生不断变化的新特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育人 途径,打造育人载体,打造服务、教育、管理三位一体的 学生工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教育 空间和成长空间,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活力。
参考文献
[1] 丁宏.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6).
[2] 刘莉.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
[3] 杨青.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
作者简介:李永刚(1982-),男,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