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互联网+”寿光地区农村文化消费研究

2019-09-10董秀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政治

董秀丽

摘  要: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振兴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占据乡村市场,“淘宝村/淘宝镇”“淘宝村市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遍布乡村地区。“返乡+创业”成为乡村电商化的重要表现,在契合振兴乡村战略大主题下,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方式,推动乡村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文化消费;政治;经济

引言:

时代变化只在瞬息之间,而乡民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提升生活质量水平是每一个乡民热切盼望的,因此激发乡民的积极性并将其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去是必不可少的行为。而“互联网+”电子商务从城市中心向边缘乡村扩展,打破乡村传统集市的地域限制,为乡村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当然乡村的建设仅仅依靠政策或资源扶持是难以见效的,激发乡民的建设新乡村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新时代下,探讨“互联网+”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关系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工具和载体,在基础功能的前提下赋予新的含义: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创新发展的乡村建设生产力和原动力。在振兴乡村战略的指导下,互联网产业频频进入乡村市场,从原本的乡村“空城”到乡村经济、文化、政治大发展,在外务工人员纷纷返回乡村创业,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载体,对外输送来自本地的特色农产品等,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寿光地区而言,独具优势的地理位置带动了当地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园、农/海产品等极具特色的乡村特产,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对外销售,在实现互联网互动的同时实现经济往来,提升当地经济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乡村健康振兴等六大要求,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互联网普及构建了“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新时代,于乡村振兴工作而言,打破传统的乡村建设阻碍,从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做起,提高人们建设美好、小康乡村的必要性的理解,多层次、多路径的实现乡村振兴建设融合,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产能融合、产品融合、产业融合及跨界融合等交叉式发展,为乡村振兴建设出谋划策,身体力行。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探讨寿光地区农村文化消费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居民经济消费行为观念逐渐改变

乡村消费衍生出的经济消费、文化消费,对于乡村文化建设和发展来说,二者沦为一体,相伴相生,难以拆离。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的不仅仅是城市中心的发展,从城市中心资源外溢也推动乡村发展和建设,但乡村发展的不足之处相较于城市而言也更加明显,消费行为、消费观念等并没有随着乡村的发展改观,小农思想仍然比较盛行,基于乡村特有的消费文化性质,大部分的居民崇尚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即可,不去追求高质量水平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等平台/载体的诞生和广泛应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提升,当然在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下,由“互联网+”产品的进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互联网生活的需求,在互联网经济的带动下,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逐渐发生改变,从原本的以满足生活所需到现在的追求生活质量水平,这一变化可归功于“互联网+”的推动。同时利用互联网产物变革乡村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打造现代化乡村力量,引进现代化技术产业新兴资源,助力乡村建设腾飞,促使文化消费观念和水平在时代背景作用下再次提升。

(二)消費行为观念带动,“互联网+”助力乡村发展腾飞

消费行为和观念是最能体现乡村变化的视角,消费“阶层性”在乡村消费过程中随处可见,从开始以满足基本生活为准的“生存性”到后来的高端奢华的“奢侈性”,不同阶段的经济收入和不同层次的消费观念,导致人们的消费行为在不同的出现变化。“互联网+”下的消费行为和观念不仅仅是指个人的“消费”情况,更多的是“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整个乡村产业、结构、经济情况、业态布局等来分析,利用大数据、网络技术等设施推动乡村消费行为和观念的变革。乡村要想发展得好,首先基础设备要跟上,通过现代化农产品设施及工厂加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增值方式。

就寿光地区而言,渤海莱州湾西南岸的区位优势带来了很多的海产品,而保存实践极短的海产品难以实现增值效果,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加持下,网上预定到配送成功实现买家和卖家一站式对接,快速销售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而经济收入后消费水平也能够进一步提升。

(三)实现居民共建,提升居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

在互联网时代“平等、开放、共享、协同”是最大的特点,无论是对城市消费文化还是乡村消费文化,这一价值点都不会发生变化,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性思维,实现对乡村消费文化的重构能够提升乡民建设乡村的积极性,促使更多乡村居民能够为建设小康乡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乡村文化的发展有属于他自己的路径,在乡村文化消费过程中让乡村消费者主体主动参与到乡村文化的建设、传播、营销、管理等一系列过程中取,为乡村居民生活带来全新的文化消费体验,这种消费文化的方式是属于对生活方式的重构和规划,而不是物质本身的经济消费,在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的同时,提高居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在未来也就能够更好地维护和建设乡村专属文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乡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乡村振兴战略下,“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快速进军乡村市场,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和政治的提升,乡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需求。然而乡村文化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互联网新文化快速涌入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梳理问题根源并建设完善的乡村建设机制,以此促进乡村快速转型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妍.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12-14.

[2]  李晓玲,李清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农业,2019(05):89-92.

[3]  魏晓蓓,王淼.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电商聚集化“2+”模式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30-137.

[4]  孙学敏.“互联网+”环境下的农村消费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7,(5):130-132.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