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声里绽放的美妙

2019-09-10李竹梅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音乐家名片语句

李竹梅

三年级的阅读教学课该怎么上?董军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声音》给了我很大启示。《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精读课文,“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想象中感受语言的生动,在多读、美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是董军老师执教本课的主要抓手。

一、尊重——个性化的阅读

体验

三年级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缺乏体系。他们对学习内容有好奇也有疑惑。该单元提出“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充分体现了教材对学生个性阅读感悟的尊重。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主动地去点亮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自主性,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自由与快乐。

教学“水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伊始,董老师便没有主观介入学生的阅读,而是尊重个性体验,让学生在默读中“圈画生动语句”。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书上自由圈画着。圈出的虽然是简单的词句,却是每个学生对文本个性化感悟过程的体现。整节课,教师始终以学定教,“你觉得哪儿美妙”“把你觉得美妙的句子读出来吧”这样的语言一直在耳畔萦绕。这一行为,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持续的阅读氛围,培养了学生乐于实践、乐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唤醒——适宜的支架运用

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是,要把他们引向更深层次的阅读,借用直观形象的图像唤醒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创建“最近发展区”,仍然是有必要的。

“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的重要目标之一。统编本编者在课后习题中,以“框架图”为支架,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说课文围绕“美妙”还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董老师充分利用这个框架图,将课文内容化繁为简,不仅巩固了“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还让学生理清了课文层次、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为学生逐步形成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当学生通过熟读建构起对“大自然的声音”的感性认识后,董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图像再现,把语言文字转换成形象生动的画面,看画面想文字,练习背诵。这样的文图转换,既体现了学生的年段特点,又帮助学生获得了更深的文本理解和情感体验,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建构——适当的能力习得

1.读得充分,学得真实

在学生读好词语、短语后,董老师配乐范读全文,给学生奠定了良好的语感基调。然后,董老师紧扣“美妙”这个中心词,让学生在文本中圈画感到“美妙”的语句。在交流分享中,以“多读”为活动路径,以“抓住关键点”为抓手,一步步把学生带入文本。在教学描写“微风”和“狂风”语句时,董老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点,理清句子结构,感知分号的作用,认识“先描写声音,再表达感受”的语言形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整堂课,学生都沉浸在琅琅的书声中。课文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描绘、丰富的情感,在“多读、美读”中根植于学生心田。

2.思维建构,习得能力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董老师践行着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课堂上,他将“教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一条暗线贯穿始终。

他引导学生围绕“美妙”一步步梳理出“关键点”,将这些点串联成“音乐家名片”。“音乐家名片”的问世,是学生思维进阶的过程,也是习得阅读策略的过程。“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有了风先生的“音乐家名片”,就可以举一反三制作水姑娘的“音乐家名片”、动物先生的“音乐家名片”,甚至更多。策略的习得和运用带给学生的不只是能力的习得,更重要的是终身受益的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董老师的课堂是和谐的、灵动的。整堂课,教师高度关注学生,敢给学生读书时间、发言时间,学生既习得了读写知识,又发展了读写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音乐家名片语句
音乐家石膏像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会员名片
作文语句实录
会展名片等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会展名片
小小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