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教学及评析

2019-09-10江海花徐承芸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初试小站例文

江海花 徐承芸

教材解读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独立编排了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习作单元。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即习作单元。本单元习作主题是“围绕中心意思写”,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要求。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盼》分别从不同方面、用不同事例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并把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初试身手栏目通过两个小练习,帮助学生围绕中心意思选材。两个小练习设计有梯度,先让学生判断哪些材料可以表达中心,再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选材,由扶到放,提供的题目和最后的习作内容又有关联,栏目的编排以及内容的设计既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指导,又为学生后面的习作奠定基础。编排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旨在提供给学生习作的范例,让学生有所启发:围绕中心意思可以用不同事例写,印象深刻的部分具体写,

其他内容简单写;可以从正面和侧面进行描写,烘托中心

意思。

本单元习作的题目也很新颖: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这个汉字既是题目,也是中心。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自身感受又都不同,这些汉字打开了学生的记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围绕中心意思合理选材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不是难点,但是,怎样在众多事例中挑选出重要部分并写具体,其他事例怎样写则是习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习作例文谋篇布局的特点,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的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初试身手”选材练习,交流选材方法,即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或者用不同事例写。

2. 学习例文《爸爸的计划》,了解表达一个中心意思时,要把重要的部分具体写,其他部分简单写。

3. 有一定速度地习作,展示习作成果并交流互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主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板书课题)

二、反馈练习,提出问题

1.复习交流《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精读课文,总结: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用不同事例写,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板书:不同方面    不同事例重要部分写具体)

2.反馈“初试身手”的选材练习,展示学生的选材,用圆形统计图展示学生从不同方面和用不同事例选材的数据。

(评析:开课时,江老师帮助学生回顾梳理习作方法,并通过圆形统计图分析学生的选材练习,让学生发现选材中出现的问题、选材的倾向。)

3.以“那些温暖的时光”为例,让学生了解到同一个题目,围绕中心意思,既可以从不同方面写,也可以用不同事例写,可以写大自然,也可以写身边的故事,甚至可以把两者融合起来写。

(评析:习作最怕的是禁锢学生的思维,教师的适时点拨很重要。通过这样的点拨,再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了。)

4.提出问题:这么多材料,什么是重要部分?其他部分该怎么写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评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后面的学习目标才更明确,学生学习才会更加有效。)

三、例文引路,学习写法

1.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1)预习交流《爸爸的计划》,说一说作者围绕爸爸爱订计划这个中心意思,把哪一个事例写得最具体。

(2)学生自由读“订暑假计划”段落,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部分写具体?

(3)学生汇报,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小结:围绕中心意思,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并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写具体。

(评析:江老师抓住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中的“订暑假计划”部分进行分析指导,其解读是准确的、深入的,教学的切入点也是合理而巧妙的。)

2.其他部分简单写。

(1)学生思考:有了一个具体描写的事例,其他的事例怎么写呢?

(师总结,板书“其他部分简单写”。)

(2)学生默读《爸爸的计划》第1、2自然段,特别注意例文旁边的批注,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其他事例的。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引导。

小结:简单写是有方法的,可以罗列,也可以用一两句话写。

(4)用剥笋衣的动画效果,感受例文谋篇布局的妙处。

(评析:教师关注了例文中的批注,让学生通过批注发现作者是如何处理其他内容的。剥笋衣的动画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爸爸的计划》在谋篇布局上的妙处。)

四、构思详略,谋篇布局

1.学生练习构思选材,思考:哪一部分写具体,其他部分怎样写,在旁边做上标记。

2.交流汇报。

(评析:有了习作方法的指导,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选材提纲进行构思,可谓趁热打铁。学生通过构思,后面的习作就更有底气了。)

五、动笔习作,交流分享

1.巧妙联结,开阔思路。

(1)今天的习作是以一个汉字为题,因为中国的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把“初试身手”中的一些题目浓缩成一个字,这个字既是题目,也是中心,你想到了哪个字?

(评析:教师敏锐地捕捉到“初试身手”和“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两个板块巧妙地整合,让学生把“初试身手”中的题目浓缩成一个字,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汉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明确要求,现场习作。

(1)明確习作要求。

请你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字作为题目,围绕中心意思,可以用不同事例,也可以从不同方面写一篇习作。可以是教材中提供的字,也可以是其他字,还可以自拟题目。可以用“初试身手”中的材料,也可以写其他内容。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评析: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江老师在布置学生习作时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江老师给予学生的习作空间也是广阔而自由的,习作的内容自然也是丰富的。)

3.展示习作,交流互评。

(1)学生展示习作,不出示题目,其他同学听完,猜一猜题目是什么。

(2)学生互评。

(评析:这个环节设计得很巧妙,通过猜题目评价学生的习作是否围绕中心意思写,既有趣味又有实效。)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了解到什么是重要部分,其他部分该怎么写。围绕中心意思还可以怎么写呢?课后,请大家读一读第二篇习作例文《小站》,看看它又能给你怎样的启发。

磨课心得

如何读懂统编本教材,用好统编本教材,这是一线教师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次我执教的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就在磨课的过程中经历了对教材从陌生到钻研再到理解的过程。下面,我结合参加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磨课经历,从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井井有法”“习作方法,层层推进”“单元板块,环环相扣”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精读课文,井井有法

习作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阅读课文的精读课文,教学时,要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的方法。

【教学现场】

师:《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事物的成长?

(植物、动物、人、铁轨、水……)

师:如果仅仅写一类事物的成长,可以吗?

(生思考交流)

师:这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写出了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中心意思就表达得更加全面,也更加充分了。

师:《盼》这篇课文围绕着中心“盼”,写了哪些事情?

(生汇报交流)

师:这四件事情是平均用力吗?为什么?

(生思考交流)

师: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可以用不同事例写,要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

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单元的习作要领是,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或者用不同事例來写,要把重要的部分写具体。两篇精读课文也正是从这两个写法上编排的。教学时,教师不必对课文咬文嚼字,而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法,并体会这种写法在表达中心意思时的好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习作方法。

二、习作方法,层层推进

学生习得习作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统编本教材在编排时就注重了习作方法的逐层推进。两篇精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了选材的多样性和详略得当的习作要领。两篇习作例文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了范文指导。

第一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细细分析,这篇例文能为学生谋篇布局提供很好的借鉴。执教时,让学生找出详细写的事例,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件事写具体,然后借助例文的旁批,思考作者如何安排其他事例,既而让学生明白,简单写也是有方法的,即:可以罗列,也可以写一句话。

【教学现场】

师:作者围绕着爱订计划的爸爸,把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生:订暑假计划。

师:作者为什么把“订暑假计划”写得最具体?

生:因为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所以印象最深。

师:是的,围绕中心意思我们可以选择印象最深,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写具体,写详细。那其他事例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请大家读一读例文的第1、2自然段,还有旁边的批注。

生:罗列或者用简单的一句话。

师:这样一来,文章就像剥笋衣一样,一层又一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订计划的爸爸。

第二篇习作例文《小站》含义深刻,围绕小站的“小”,作者从不同方面来写:规模小,停靠时间短,站上的人少。小站的“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话锋一转——小站虽小,然而这里的工作人员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精心布置小站,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着小站的环境,给旅客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这正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赞扬了小站的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在执教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不同方面写,同时要渗透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的习作方法。

【教学现场】

师:作者从哪些地方写出了小站的“小”,用笔在书上做上记号。

师: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写小站的“小”,仅仅是想告诉读者小站很小吗?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小站虽小,却给旅客带来春意。

师:是的,这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通过写小站的“小”,烘托出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小见大。

《爸爸的计划》这篇习作例文解决了学生习作时如何谋篇布局的难点,可借鉴性很强;《小站》这篇例文含义深刻,能开拓习作能力较高的学生的思路。教学中,要抓住习作例文的特点,既解决普遍性的习作难题,又能引领部分能力强的同学开启个性化的习作思路。

三、单元板块,环环相扣

习作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组成。编者在编排单元素材的时候非常注重板块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了搭建学生学习时的梯度,整个单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每个栏目独立却又不可或缺,而如何将这些栏目的练习深度融合,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备课时要思考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学习完了两篇精读课文,编者就安排了“交流平台”这个栏目,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交流在学习中习得的方法以及学习的体会。有了方法和体会,学生的习作就搭建了初步的框架。

有了框架,该如何选材呢?“初试身手”栏目先让学生用选择的方式,选择哪些材料是围绕“戏迷爷爷”来写的,在练习中,学生了解到所选的材料一定要围绕中心,用多个事例写,且不能雷同。接着,教材中提供了八个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共鸣的题目,让学生思考,交流:围绕中心意思,可以从哪些方面或用哪些事例来写?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在谋篇布局上是个很好的习作范例,如何将从中梳理的方法运用起来,还得与之前“初试身手”中的选材练习联系起来。

【教学现场】

师:之前,大家围绕“初试身手”中的题目写了提纲,老师要请你们构思了,你打算把哪一件事写具体?其他的事你打算罗列还是用一句话写?在旁边做上标记。

(生构思,做标记,反馈。)

师:有了构思,习作就更有底气了。

从例文中习得了方法,便趁热打铁,运用到选材练习中,将“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突破了习作难点,帮助学生搭建了习作框架。■

(作者单位:江西九江市双峰小学/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初试小站例文
考研初试高分未被录取,且慢提“猫腻”论
小试牛刀,初试微课堂
空乘招聘初试,走出“美丑”误区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小站人的情怀
小站
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