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同期线损系统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2019-09-10朱新菊刘晓静王永辉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20期
关键词:台区三相电量

朱新菊 刘晓静 王永辉

摘要:同期线损系统建设主要以系统平台应用为目标,全面支撑关口管理、电量管理、线损管理和规划计划业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不断夯实线损专业基础管理,支撑专业分析,辅助降损决策。本文主要介绍以同期线损管理为支撑点和着力点,构建“六强化”模式,秉承“五坚持”原则强化日线损管理,实施“五步骤”策略积极开展三相平衡示范区建设等主要措施,推进电量与线损管理规范化、常态化和精益化,支撑电网科学发展与经营管理提升。

关键字:同期线损系统,线损管理,示范区建设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multaneous line loss system mainly aims 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platform, fully supporting the management of gateway,electricity,line loss and planning, making full use of the information results to tamp foundation of the line loss profession, support professional analysis and assist the loss reduction decis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six intensification" mode with the management of the line loss, and the "five persistence" principl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daily line loss, and the "five step" strategy of the construction for the three-phase equilibrium demonstration area, to promote the standardization, normalization and lean of the electricity and line loss management.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grid and the management .

Key words: simultaneous line loss system , line loss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area

1 引言

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的全面实施,“两个转变”的全面深化,对线损精益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效率和效益,优化线损管理流程,推动调度、运检、营销业务融合,实现线损管理相关业务和资源的集中运作和高效管理[1-6]。按照国网公司统一建设要求,开展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2 同期线损管理工作目标

同期线损系统建设应用主要以系统平台应用为目标,全面支撑发展专业关口管理、电量管理、线损管理和规划计划业务,与调度、运检、营销相关业务融合互动,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不断夯实ha专业基础管理,建立长效线损管理工作机制,支撑专业分析,满足高级应用,辅助降损决策,实现电量源头采集、线损(率)自动生成、业务全方位贯通、指标全过程监控,异动全闭环管理,推进电量与线损管理规范化、常态化和精益化,支撑电网科学发展与经营管理提升。

3 主要管理措施

3.1 强化机制建设,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以“目标、职责、问题、措施和时间节点”为主线的线损常态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同期线损系统建设工作。一是明确工作目标,按月分解,细化为阶段性目标,分步推进、有序实施;二是深化职责落实,以业绩考核为抓手,落实基层单位职责,促进各级专业协同,形成管理合力;三是问题闭环处理,按照“指标专业管控、问题源头治理”原则,固化“异常监测-工单派发-治理跟踪-成效验证”闭环工作流程;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将指标情况纳入各专业线损工作评价。

3.2 强化日线损管理,推进源端数据治理

以日线损达标引领调度、运检、营销等部门开展源端系统数据治理工作。明确以电网GIS站-线-变-箱-户关系为营配调关系的唯一路径,执行台区、用户、电能表、表箱、接入点的信息录入和关联核对,从源头保证数据正确、真实。以日线损监测分析结果推进高损单元治理机制化。一是坚持“严查”。明确专人每日查看系统,每周一通报各所指标情况。二是坚持“真治”。相关专业每周召开“碰头会”,对营配基础数据治理严格实行“T+0”机制,营销专责负责具体跟踪、督办、考核,确保流程当日办结、当日归档。三是坚持“追改”。供电所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反馈现场整改或系统调整情况,对于调整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次日统一解决并逐一回复。四是坚持“实控”。营销部每日监控供电所整改及指标提升情况,专业人员定期驻点指标落后的供电所,现场指导、专业帮扶。五是坚持“激励”。量化供电所线损管理指标,每周更新、定期发布,纳入薪酬绩效考核,每月对降损不力的单位通报批评,对指标优秀的单位授予流动循环红旗。

3.3 强化专业协同,提高线损工作质效

围绕同期线损系统建设重点任务,创新工作方法,促进专业协同。一是落实跨专业分析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线损管理分析例会,研究解决跨专业难点和重大问题,促进专业管理融合。二是建立专业协同工作模式,针对10千伏分线、分台区线损治理,营销、运检专业建立“1+1”联合办公模式,协同开展问题分析和现场检查,推进营配数据贯通,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三是根据省公司布置的重点任务,组织专业部门通过集中办公、定向辅导、专题研讨等多种途径,交流工作经验,消除专业壁垒。四是建立市、縣线损管理专业人员常态沟通机制,畅通沟通渠道,加强经验交流共享,上下联动,真正通过线损管理确定高损成因、提出降损措施、制定实施计划,有效支撑规划计划、经济调度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3.4 强化三相平衡管理,推行示范区建设

为鼓励基层单位创新方式方法,以点带面,提升公司同期线损管理整体水平,特制定《关于加强台区三相平衡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意见》,结合农网改造工程,选取城郊公司西湖供电所李郑南台区开展台区三相平衡全过程管理示范建设。以计量点、支路、主干线、配变出口“四级平衡”为目标,实施“五步骤”策略开展三相平衡治理工作。第一步:资料收集。示范台区改造方案设计前,调查台区现有负荷分配情况,编制台区客户基础信息统计表;第二步:优化方案。在设计阶段依据“一户一表箱”原则绘制出台区规划设计图,利用理论线损计算软件建立台区拓扑模型,录入运行数据,开展台区三相不平衡优化计算,生成优化调整方案;第三步:现场施工。严格对照设计图纸和调整方案,先标识A、B、C、N,悬挂相位牌,在表箱、表位上做好标识,后施工。第四步:核相验收。利用核相仪核相验收,制作台区核相工作表,完善基础档案。第五步:动态优化。台区投运后,每天监控台区线损和实时负荷曲线,根据负荷变化动态及时调整台区三相负荷分配。

李郑南台区经过三相平衡治理,线损大幅下降,改造优化前,线损波动大,日均线损率5%,三相不平衡度最大可达89.34%;改造优化后,线损趋于稳定,日均线损率降至1.8%,日均三相不平衡度稳定在20%以下。该台区2018年1月27日新增3户,线损率增至4.6%以上,三相不平衡度增大;优化后调整相序32户,不平衡度降低25.08%,线损率下降2.85%,平均每点不平衡度影响线损率0.11%。

3.5 强化系统应用,实现专业管理精益化

充分发挥同期线损系统监测分析作用,围绕“四分”线损计算结果,辅助判断关口、电量、模型、拓扑关系与线损率等方面异常,制定评价标准并将治理责任细化至各专业,不断提高系统实用化水平。一是深化“四分”线损监测分析。发展部门强化分区线损同期管理,深化理论线损计算,科学制定线损指标计划;运检部门强化10kV线路线损管理,有效开展技术降损,开展营配结果验证;营销部门强化台区线损管理;调度部门强化关口电量校核、分压线损监测分析、站内元件损耗监测分析等。二是深化线损治理,充分发挥同期线损系统作用,全面掌握高负损线路或台区情况,把握电网重载环节,优化运行方式,强化降损效益分析,实现线损管理“发现问题-治理问题-成效评估”全过程管控。三是应用同期系统支撑反窃电工作,应用日线损在线监控功能,定位高损线路,结合理论线损值、实际线损电量等,缩小排查范围,确定异常用电客户,精准实施反窃电。四是深化抄表例日规范管理,提升月末抄见电量比重,减小月度波动并消除负损情况,彻底扭转“波动正常、负损合理”的惯性思维,推进统计线损指标归真。

3.6 强化培训交流,提升人员业务水平

一是结合同期线损深化应用需要,加强技能培训,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视频培训、专题研讨等工作,提升基层线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开展技术交流,邀请省公司同期线损项目组专家到单位进行诊断和辅导,有效指导基层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组织人员赴线损管理先进单位交流学习,借鉴典型经验做法。四是建立线损管理典型案例库。确保“有问必答,有难必解”,对已解决的问题,形成典型案例库,供相关业务人员借鉴参考。全年累计收集并解决问题300余个,形成典型案例40余个。

4 管理成效

围绕省公司线损工作部署和相关工作要求,加强组织保障、强化专业协同、狠抓全过程管理,同期线损系统建设完成各阶段性目标任务并取得成效。

4.1 提升了源端系统数据质量

从同期线损系统数据分析入手,排查D5000、PMS、GIS、用采、营销等源端系统数据异常,推动专业部门开展异常数据治理,进一步规范信息归档和设备异动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升源端系统数据质量,全年累计治理异常线变关系0.72万条,台变关系17.8万条,配变与线路对应率由62%提升至99%;通过异常电量治理,进一步强化采集运维管理,完善数据补采机制。供电关口电量完整率由85%提升至98.12%,高压用户电量完整率由82%提升至97.69%。

4.2 实现了营配调数据全面贯通

以系统建设为契机,集成运检、营销和调度3大专业、6大业务系统数据,围绕“四分”线损指标,各专业相对孤立数据实现融合,完善了线损常态管理机制,统一了线损数据采集、计算的规范和标准,多维度查找线损异常原因,提升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4.3 实现了同期线损指标归真

全量接入了采集覆盖关口和用户的电量,按照“四分”线损模型,自动生成线损结果,实现了线损指标归真。通过表底和电量穿透,透明展现各环节、各元件线损情况,改变了由于供、售电量抄表不同期造成的线损率波动大、异动原因排查难的现状。真实反映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客观检验专业基础数据质量。

4.4 实现了多专业高效协同

系统建设与专业线损管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各专业以系统建设为抓手,落实指标治理责任,加强了市、县公司跨专业、跨部门的协调,畅通了专业间、部门间、基层上下间的贯通,增强了凝聚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了专业协同效率。

4.5 有效减少了“跑冒滴漏”

依托同期线损系統,将线损管理与营销专业异常用电排查工作有机融合,开展现场校验,发现用电、计量管理等问题。2017年累计查处窃电和违规用电67起,追补电量32.5万千瓦时,追补电费和违约金107.45万元,其中仅查处表计倍率、接线错误挽回损失15万元,进一步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4.6 信息化应用提高了作效率

依托日趋完善的同期线损管理平台,坚持“日监测、日分析”,促进公司各类设备台账、电量数据的持续规范管理和融合共享,为线损工作的在线监控、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线损分析处理工作效率,提升了电网经济运行水平。

5 总结

同期线损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紧紧围绕同期线损系统建设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以抓重点、补短板、建机制为目标,以日监控、周通报、月考核为手段,加强组织保障、强化专业协同、狠抓精益管理,公司各项指标取得成效。10千伏及以上母平达标率99.75%,35千伏及以上分线达标率97.06%;10千伏分线达标率92.25%,较年初提高61.38个百分点;台区达标率92.63%,较年初提高42.25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赵卫华.电力系统线损管理方面问题的探究[J].电力讯息.2014(11):206-207.

[2]张晓东.试论大数据下的配网同期线损监测[J].低碳技术.2017(5):83-84.

[3]纪书军,李正哲,郭威,张增丽,韩旭.基于采集实用化的10kV线路线损管理[J].河北电力技术.2016,35(2)60-62.

[4]石雄兵.10kV及以下配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力建设,2013(8):318-319.

[5]丁心海,罗毅芳,刘巍等.改进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的几点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5):68-69.

[6]傅田.10kV配电网计算降线损浅析[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38-39.

作者简介:

朱新菊(1982—),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从事线损管理工作。

刘晓静(1974—),女,汉族,安徽阜阳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发展规划统计工作。

王永辉(1977—),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从事配电网规划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台区三相电量
国网偏关公司多措并举开展台区降损工作
关于同期系统高(负)损台区治理的思考
三相异步电动机在维修电工中的难点研究
浅谈异损台区线损的分析与治理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多业务协同提升低压台区线损基础管理研究分析
采用并联通用内模的三相APF重复控制策略
超级充电宝
节假日来电量预测及来电量波动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