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项施训,顺应规律
2019-09-10王雅文
王雅文
摘要:现阶段,被运用到田径训练当中的方法较多,但间歇法作为一种田径中长跑项目的主要训练方法,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田径训练的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层面,对间歇法及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该方法的应用策略,将其应用到中长跑的短距离、中长距离以及变幻间歇距离的训练当中,做到因项施训,顺应田径运动的训练规律。
关键词:田径训练;间歇法;中长跑项目;运用策略
伴随着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中长跑项目的训练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但间歇法作为一种传统的训练方法,所展现出的训练效果显著。基于此,将间歇法运用其中,促进和推动田径训练的有效性,为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大量的优秀田径运动员。
一、间歇法及其在田径训练中的运用现状
(一)间歇法概述
对间歇训练法进行概述,结合调查内容与笔者的理解。间歇训练法,即在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控制好每组训练之间的间歇时间。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恢复训练需要在运动员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的训练,既展现出训练间的间歇,也能够实现训练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该方法的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多年的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中,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价值和优势。具体包括对运动员心脏功能的强化、运动员机体机能与项目的适应性、运动员的代谢能力、技术动作的巩固以及持续运动的能力等等。
(二)田径训练中间歇法的运用现状
现阶段已经被应用田径训练当中的间歇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慢速的间歇训练,而另一种则是快速的间歇训练。不同的训练形式所展现出的效果不同,但核心都是围绕田径运动员来实现,使得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形式中,既能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也能够保持每一个训练阶段的精神饱满。对于中长跑的训练,按照距离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短距离、中长距离以及变幻间歇距离。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为田径运动员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田径训练中间歇法的运用策略
本研究主要是以田径运动的中长跑训练为主,由于项目的自身特点所决定,具有一定的专项性。这就要求将间歇法应用到中长跑训练当中的不同阶段,达到因项施训的目标,并综合各项指标要素,包括训练距离、训练强度、间歇时间等等。
(一)短距离间歇训练
在中长跑短距离间歇的训练,主要是以I型短距离间歇训练为主,该训练方法的作用主要是以发展速度能力为主。在该要求下,通常将训练距离控制在100-200m之内,次数控制在15-20次,训练的强度为85-95%,运动员的心率为180-190次/min,每一次的间歇时间控制在13min,组间歇为15-20min。从整个间歇训练模式来看,在训练距离、训练强度以及间歇时间等方面的控制较为严格,符合短距离间歇训练的要求,使得运动员能够更全面的去了解和感受间歇训练法的应用有效性。除此之外,在II型短距离间歇训练方面,主要是培养速度耐力、乳酸耐受能力以及乳酸供给能力三个层面,需要教练员做好训练过程的全面优化,为训练有效性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二)中长距离间歇训练
中长跑中长距离的间歇训练上,训练方法主要是高混养代谢能力训练以及低混养代谢能力训练为主。前者,对于运动员而言,主要是800、1500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距离控制在800-1500m之内,训练的强度为85-92%,运动员的心率为175-185次/min,每一次的间歇时间控制在10min的等时间歇,当运动员的心率恢复到130次/min之后,再进行下一次的训练;后者,训练的重点则是发展运动员5000-1000m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距离控制在5000-10000m之内,训练的强度为80-90%,运动员的心率为175-185次/min,每一次的间歇时间控制在10min的等时间歇,当运动员的心率恢复到130次/min之后,再进行下一次的训练。这种间歇性的训练方案,以运动员每圈的成绩作为专项水平的衡量标准。
(三)变换间歇距离训练
变换间歇距离的训练,对于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该训练方法的训练重点主要是放在消除乳酸的能力、冲刺能力以及5000m的专项能力。在消除乳酸能力方面,将变换间距训练方案确定为:300m快+300m快+400m慢+300m快+400m中,在确定该变换间距之后,训练的组数控制在3-8组。在冲刺能力方面,将整个专项分为若干段的距离,并且确定距离在400-800m,完成冲刺跑,间歇距离方案确定为:300m中+400m中+400m中+500m快。而在5000m的专项能力层面,设置间歇距离方案为:400m快+400m快+400m中+1000m快+400m中+2000m快。对于不同能力采取适当地变换间歇训练,所产生的作用显著。
总之,田径训练法中间歇法的应用,要结合中长跑不同的专项来做好训练计划的制定。将关键点放在训练要素层面,确定训练方案,最终为中长跑训练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间歇法的应用效果良好,但依旧需要坚持因项施训,顺应田径运动的训练规律。
参考文献:
[1]谷岩.青少年课余田徑训练的基本原则[J].田径,2018 (10):17.
[2]孙一,裴晶晶,李丹,等.积极性和消极性恢复对青年男子田径运动员不同间歇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效果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 (02):80-86+116.
[3]张泳华.业余田径运动员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对其运动耐量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 (0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