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

2019-09-10

画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术馆艺术家艺术

绘画

陈琦格致:一个展示和理解的实验

南京德基美术馆

2018年11月15日-2019年3月10日

该展由邱志杰策展,将艺术家陈琦自1983年至2018年这35年间创作的200余件版画、装置作品。展示陈琦是一种实验,理解陈琦更是一种实验。此次策展人设置了9个关键词,包括“长物志” “心印” “水光潋滟” “虫洞” “曝光” “孤独者” “反刍”“混沌”“风景”,试图用它们挖掘出9条理解力的隧道。

风雅艺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艺术

北京画院美术馆

2019年1月29日-2月28日

该展从北京画院院藏精品中甄选出110余件书画经典之作,通过“雅风”与“民俗”两个视角,用绘画艺术讲述文人雅士向往的清幽超逸,以及民间百姓生活中的风味意趣。展览不仅介绍了中国文人所热衷的风雅之事,诸如读书、抚琴、观画、雅集,借物言志的“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寓情山水的自然哲学;同时还介绍了市井百姓的传统习俗,例如对忠孝礼义的看重、对宗教信仰的信奉、对吉祥长寿的祈愿、对子孙满堂的期许,以及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戏曲歌舞与生肖纪年。

喻红:娑婆之境

上海龙美术馆 西岸馆

2019年3月9日-5月5日

该展由杰罗姆·桑斯担任策展人,是对艺术家喻红作品的一次全面深入的展示。它不仅是一次回顾展,也可以被视作一次对艺术家广博且独特的艺术语言的内省式的观察。喻红艺术生涯早期至今的各个系列绘画作品广为人知,展览也将继续追索她的创作脉络,包括她通过新途径对于新的场域的绘画表达。展览将艺术家的世界如一出四幕剧般展开,同时呈现多个平行宇宙的不同时期:“重生之时”“贯穿喻红艺术生涯的‘肖像’系列”“半百”“目击成长”。

文明互鑒——版画语境中的世界图像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19年1月26日-2月19日

该展展出来自中国美术馆和黑龙江省美术馆的馆藏版画作品约200件。以“文明互鉴”为主题,分“多元图景”“卢浮拾珍”“复兴经典”“英伦视域”“浮世物语”五个部分,透析版画作品中所关切的人文主义和文化主题,通过艺术形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唤,借鉴不同文明经验,共创美好世界。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9年1月12日-3月3日

在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转型的历史节点上,留法艺术家们选择了将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之路,从而成为20 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文化诉求的先驱者和践行者,成为中国美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者、开拓者。这次展览以1个主展+3个专题研究的方式,重点展出从40 余家公私机构及个人借展来的50 余位留法艺术家的200余件作品,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以展览和出版物的形式,呈现对于20世纪早期留学现象的学术研究。

影像

“对流”当代影像展

呼和浩特艺泰空间

2019年1月-3月

该项目内容涉及影像装置、视频作品放映交流、影像学术交流沙龙以及影像工作坊。每回展览方向基本为:艺术行为影像、(宽泛)社会话题影像、城市影像&乡野影像、观念(实验)影像、纯影像(技术影像)、纪录片。

行走·观察:第二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

杭州中国美院美术馆

2019年1月25日-2月17日

“影像西湖艺术现场”是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发起的实验性影像艺术活动,今年第二届的主题是“行走·观察”,延续了第一届围绕实时摄影艺术发展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关注以西湖为文化载体的核心对象的同时,又提出了此项目是集展览、研究、创作于一身,以展览带动教研和创作,以教研课题整合艺术及学术资源优势,反向推动和扩展展览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强调社会参与和公共教育的文化意义,以丰富的媒介语言和多维的组织形态向公众开放。本届分为四个单元:主单元“行走·观察”、“碧水·丘壑”风景摄影展单元、“曾经·西湖”单元和手工书展区,共展出近500多件作品。

洞察者——陆元敏、何曦影像双个展

上海德荷当代艺术中心

2019年1月13日-2月28日

陆元敏、何曦这两位艺术家通过自我的影像表达呈现对这个世界的冷厉而理性的视觉切片。何曦的摄影有着冷静而洞悉幽微的意识,在刹那的感性表象之下,隐藏着决绝的毫不拖泥带水的理性判断。陆元敏则是将琐屑而无聊的市井生活的场景变得生动且诡异起来,甚而掺杂了一种非虚构文学的意象。

平行:埃文·奥拉夫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2019年3月2日-5月30日

该展呈现了荷兰摄影师埃文·奥拉夫(Erwin Olaf)最近15年创作生涯中的近50件作品,其中数件作品皆为首次在中国展出。展览关注的是奥拉夫精心构建的“高度风格化、编导式”的华丽精致的画面背后、完美主义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摄影语言的言下之意。正是未言明的意义指导着《雨》《希望》和《悲伤》等系列的创作。这些系列无一例外地基于对人类境况的关注——从个体存在的脆弱性,到权力与服从的复杂关系。

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

北京UCCA

2019年3月9日-5月19日

该展呈现来自全球的130余位摄影艺术家总计近300幅作品,以复杂多元的广阔视角阐释了当代的文明现状。展览共分为8个章节。“蜂巢”展现了城市环境中逐渐发展出的群居与合作体系;“一起孤独”关注集体和个体之间的聚合和分离,以及互联网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流动”见证了后工业化社会中不断加速的生产活动与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说服力”探索了在从销售到商品和服务、从宗教信仰到个人形象等领域内象征资本的力量;“控制”展示了人类在建立秩序、解决争端、组织政治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能力;“断裂”展现了这种秩序的瓦解以及群体和个体之间的碰撞与动荡;“逃离”着眼于日益兴起的娱乐产业,展示了放松、消遣、冒险与挑战极限如何为人类提供逃离常规的自由;最后的“下一章”则展现了对未来世界的设想,并对技术进步的叙事方式提出了质疑。

数字艺术

(重)塑世界: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Le Fresnoy)数字艺术创作20年

上海明珠美术馆

2018年12月15日-2019年3月3日

该展与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L e Fresnoy)合作,邀请20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呈现囊括了多重创作手段的数字艺术作品,为观众带来一个技术塑型下面向未来的展览。此次参展作品尤其关注图像、声音与通信技术,并试图通过利用、调转、再挪用这些技术,得以观察、思考并(重)塑这个世界——将世界数字化,以新的方式展现它。

一念为山——王爱君作品展

苏州寒山美术馆

2019年1月25日-2月28日

该展集结了艺术家王爱君的装置、影像、绘画作品共30余件,展现了他自2007年以来的10余年间在艺术创作上探索、实验、回归与创新的过程。其中,数字艺术作品《净境》(2018)是他回应时代精神的思考与探索,在计算机数字艺术领域的视角下,将自身作品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性进行提取,借助计算机运算,创造了一个人工智能艺术家的“自己”——可依據自身一类作品的语言特性无限创作生成,且永不重复。

01 变量循环:缪晓春 2006-2018

深圳华·美术馆

2019年1月19日-4月8日

此次展览是对艺术家缪晓春自2006年以来创作的全面回顾,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的摄影、绘画、刺绣、雕塑等作品,以及2017年开始持续创作发展的新作《陀螺舞》的图像(image)、运动(move)、动态(motion)、动机(motive),借由影像、装置与雕塑在空间中的形态,再次引申艺术家对存在与真实性的持续探究。展览旨在呈现其在创作中如何思考媒介、科技和观念的交互。

观念

林奥劼:有空调的热带能出哲学家

香格纳北京

2019年1月5日-2月28日

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林奥劼试图通过多种媒材讲述艺术行业真心话,探讨并反思艺术家、艺术从业者与艺术机构的生存暗涌及发展态势。展览题目源自谬论“热带没有哲学家”,正如林奥劼过往带有强烈即兴性、转瞬即逝且充满黑色幽默的创作实践一样,本次展览将以艺术家本人到香格纳北京空间举办个展这一事件为主线,并围绕“北漂艺术家”的特定身份展开。针对处于该身份下在北京的日常遭遇,林奥劼采用介乎于纪实和观念之间的灵活手法进行捕捉:作为一位新生代广州艺术家,除了要努力适应北京的严冬之外,在当地各大画廊寻找机会时,还将获得怎样的回应?

后当代城市自白7019

上海当代艺术馆

2019年1月25日-

该展邀请8位国际涂鸦艺术先驱者,以“后当代城市自白7019”为题进行创作。包括谢泼德·费利(Shepard Fairey,OBEY)、琼万(JonOne)、约翰·马托斯·克拉什 (John Matos Crash)、泽夫斯(Zevs)、阿特拉斯(L’atlas)、维尔斯(Vhils)、M.恰特(M.Chat)、坦客(Tanc,Tancrede Perrot),以全新的视角剖析当下时代精神,从城市人文到街头文化等多重话题。

装置

日常 X RE’VAN互动装置艺术展

温州年代美术馆

2018年11月24日-2019年2月24日

装置艺术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它在日常与非日常、艺术与非艺术领域重构了物与现成品新的视觉关联和语义逻辑。该展集中呈现了几位活跃在国内外的装置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他们对日常的重新审视和表达。他们或以日常之物为媒介,呈现出当代人的焦虑、不安和未知、空洞的视觉体验;或以日常之物的不同材料来弱化其社会符号性,从而引导人们关注物质材料本身之间的矛盾和互动关系;或以日常之物,通过冷静理性的逻辑安排和奇思妙想,突破人们的视觉经验;又或以日常之物结合个人细微的身体体验,引发哲思与禅意。

王璜生:痕/间

波恩当代艺术馆(Kunstraum Villa Friede)

2019年1月19日-2月19日

該展由前德意志联邦波恩国家美术馆馆长迪特·荣特(Dieter Ronte)教授策划,主要根据波恩当代艺术馆(Kunstraum Villa Friede)独特的展厅空间,展出艺术家王璜生《缠》《界》《溢光》《谈话》共4件大型装置作品,另外还有新近创作的《痕象》《箴象》《游象》等纸本作品10余件。

游乐场——装置艺术展

杭州空中美术馆

2019年1月26日-3月11日

该展展出许倬尔、万朵云两位艺术家近10件大型装置艺术作品。游乐场的运行逻辑是艺术的,它以一种机会主义式的加工处理着现实世界中的感官印记。在这里,快乐、游戏、梦想、象征、幻想、表象不再是合理生活的点缀,而是理想生活的基础。两位艺术家在上述意义上分享着游乐场的设定。在意义世界失效的前提下,许倬尔将日常经验抽象为几何图形和色彩的直接在场,万朵云则以某种类似弗洛依德式的梦的工作原理“浓缩”和“替换”日常经验,其直接结果就是作品由此成为一场经验世界与幻想的策略性谈判。

雕塑

转角的风景——重庆当代青年雕塑展

重庆原·美术馆

2019年1月12日-3月2日

该展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联合呈现,由焦兴涛策展,共展出35位重庆青年雕塑艺术家的30余件优秀雕塑作品,是重庆优秀青年雕塑艺术家近期创作成果面对公众的一次集中呈现。这些作品或探讨生命的本质,如《触不可及》;也不乏对传统文化符号的重新解读,如《石空系列》。

十年一见·“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作品全国巡展(北京站)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9年1月8日-2月24日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和入围作品展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至2017年已经举办10年。该展将10年来获曾竹韶奖学金的全部作品在十大美院进行巡展,促进校级之间的交流,推动青年雕塑创作的深化,推动雕塑教学的进步。巡展北京站是此次展览的收官之展,同期举办青年雕塑论坛、学术研讨会。

古代美术

燕园聚珍:文明的曙光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2019年1月15日-9月15日

此次“燕园聚珍”系列展充分利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围绕中国考古学年代体系和北京大学考古学学科发展历程。在后续展览中,我们将依据馆藏文物,继续为大家讲述相关的学术研究下的历史演进,并推出“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等展览专题。

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

杭州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

2018年11月29日-2019年2月28日

该展以中国境内14个省、市、区出土的十六国至宋初吴越国时期的金铜造像为重点,展出来自全国49家文博单位的珍贵文物360件。展览分序厅、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尾厅五个部分,以时代为序,重点从 “十六国至隋代”“大一统的唐代”“五代时期”三个历史时期梳理汉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时代特色与发展脉络。特别难得的是,本次展览首次将零散分布在全国文博单位的十六国至五代的佛教金铜造像,集结作整体展示,展品几乎囊括了中国境内出土的早期金铜造像,包括众多纪年造像。

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明展

浙江西湖美术馆

2019年1月22日-5月5日

该展展出的180件展品均来自意大利专门从事埃及考古研究的博物馆,力图呈现尼罗河两岸的生活风貌,并进一步探索古埃及人复杂的精神与宗教世界。从神明的传说到动物的驯化、从文字的发明到金字塔的建造、从面包的烘烤到《亡灵书》的使用,展览试图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引导观众“看到”古埃及人曾经的生活。

设计

中国现代设计巨匠——陈之佛特展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2018年12月28日-2019年3月28日

该展集情景还原、研究文献、图片资料,展出了浙江美术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陈修范、李有光、胡迪军、孙仲山等收藏的260余件陈之佛先生的图案与绘画艺术作品,有染织图案、装饰画、书籍杂志设计、信札、教案、工笔绘画,还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珍藏的陈之佛先生在国立艺专任职期间的相关档案资料等诸类。 展览分“陈之佛与中国图案学”“陈之佛与20世纪中国设计教育”“陈之佛与中国现代设计思想与实践”“陈之佛与国立艺专”以及“陈之佛的绘画艺术”5个板块,从图案学、工艺美术、绘画艺术的角度,综合呈现陈之佛先生的艺术思想与设计文化的历史格局与当代意义。

“新时代·新生活” 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

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2019年1月11日-4月6日

该展以“新时代·新生活”为主题,分为“传统活化、形象传播、中国智造、科艺融合、智慧城市、城乡营造、品质空间、友好社区”8个板块。通过82个案例,较为全面的呈现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的总体面貌,讲述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与新生活的关系。

其他

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

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9年1月12日-3月17日

该展邀请了15位法国顶级手工艺大师与11位中国国家级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和知名艺术家参与,共展出作品180余件(套),涉及陶瓷、玻璃、金属锻造、麦秆编织、榫卯、皮革、皮影、羽毛、折扇、折伞、褶裥、全形拓、凹版照片术、木版水印等。展览以中法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创新为主线,具象阐释中法当代“匠人精神”。

青策计划2018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8年11月2日-2019年2月24日

“青年策展人计划”,创立于2014年,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年度学术项目,旨在探讨展览在今天的意义以及策展的新可能。2018年的第五届 “青策计划”在招募期间共收到了61份有效方案,“有毒”(策展团队:吕凝珏、李静秋、任心怡)与“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策展团队:陈子澂、张瀞尹)从中脱颖而出。展览“有毒”以大胆、新颖与思辨的视角看待“人机共生”的可能性,并重新发现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微妙关系。“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则在全新的世界再度发问感知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通过艺术家的视角重构感知与经验,将个体化的感官与经验拓展至更深层次的美学范畴与社会责任。

草间弥生:爱的一切终将永恒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2019年3月7日-6月9日

该展由艺术家草间弥生为上海复星艺术中心“量身定制”,将呈现其40余件作品,巡礼草间弥生极具代表性的南瓜、波点、无限镜屋和最新绘画系列“我永恒的灵魂”等之外,还将根据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空间特制多件大型浸没式、多反射场域装置作品。

疫症都市:既远亦近

香港大馆

2019年1月26日-4月21日

该展集中探索疫症的心理与情感面向,尤其是与人及其生活方式相关的方面。其中,历史展览部分探讨腺鼠疫的历史背景,揭示这些事件与香港的关系,以及对日常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的永久改变。展出10名艺术家的全新作品,包括陈翊朗、鄭淑宜、Gayle Chong Kwan、周育正以及王思顺等。探讨香港应对由19世纪的鼠疫以至比较近期的2003年沙士疫症的经验,及其他流行病对香港社群所带来的冲击。

表演社会:性别的暴力

香港大馆

2019年2月16日-4月28日

该展由法兰克福现代艺术美术馆馆长Susanne Pfeffer任策展人,展出11位中外艺术家的作品,涵盖绘画、装置、录像、动画影片等多种媒材。艺术家们挑战对女人的象征式阉割,以反叙事手法对抗家庭体制、异性恋为中心的社会,揭开隐藏在性别正常建构下的暴力。

猜你喜欢

美术馆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