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宝奇闻记

2019-09-10彭德

画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玉玺皇帝

彭德

画家高凤翰做梦,梦见客人求见,名片上写着”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2000年前的大文豪,高凤翰感到惊讶。过了几天,他得到一枚古印,居然刻着”司马相如”4个字,从此这枚印章不再离身。他的顶头上司听说这事,要求看看。高凤翰单膝跪地,严肃地说:“我一生结交朋友,家里的东西都能与人共享,唯独玉印和妻子例外。”上司大笑,不再索取。高凤翰迷恋这枚汉代玉玺,原因当然还不只仰慕它的主人。

玉是中国神器、法器、礼器的载体,地位高于丝绸、青铜和陶瓷。唐代简写的“国”字,方框内的字根是个“玉”字。古体“国”字,从甲骨文到楷体字,都含有玉璧的象形,书写为“口”字。玉器工艺讲究色、泽、光、润,最名贵的是和田羊脂玉。它的色不如雪花,泽不如雨水,润不如脂肪,光不如烛火,然而中国人却跋涉三江五湖、万死不辞,前往它的主产地新疆和田寻找。去时千人,返回只剩百人;去时百人,返回只剩十人。尽管悲壮,几千年来,国人乐此不疲。玉是水的精灵,与女人同为阴性。于阗人捞玉,按照阴阳学说,让女人裸体下河去摸,说是阴气呼应,玉不会被水冲走,便于捞取。

武则天曾召集皇孙们上殿,将西域进贡的玉器放在他们周围,让他们随意挑选,观察各人的志趣。众皇孙争先恐后地争抢,唯独李隆基正襟危坐、不为所动。武则天认为这孩子能成为太平天子,当即赏给他一个玉龙子。玉龙子即玉雕小龙,唐太宗的宝玉,几寸宽,温润精巧,举世罕见。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每逢京城久旱求雨而祈祷时,玉龙子的鳞片和鬣毛仿佛在震动。开元年间,长安一带大旱,唐玄宗祈祷了十来天都不下雨,便将玉龙子偷偷地投进兴庆宫的龙池中,随即风雨大作。安史之乱,唐玄宗向成都转移,经过渭水,随从在流沙中发现了玉龙子。此后玉龙子每到夜晚便发光,映照宫室。

五色玉

赏鉴玉器,古人最关注的是色泽。“泽”指晶莹滋润的玉质和表面柔和的反光,“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色相。青玉并非正宗蓝色,而是浅浅的蓝绿色,同翠绿调子的碧玉往往很难区分;黄玉名叫玵,如同蒸熟的板栗;黑玉名叫玖或瑎,如同乌黑发亮的纯漆;赤玉名叫琼,色相如同鸡冠;白玉名叫瑶,如同羊脂的切面。中国人推崇礼尚往来,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表明琼和瑶的珍贵。

高级五色玉产自新疆和田的玉河。玉河发源于昆仑山,分黄玉河、绿玉河和乌玉河。玉料高产处名叫昆冈,在今新疆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交汇处。每年夏季发大水,玉料被冲了出来。八月水退,人们到河床捞玉,按规定由官方先捞。当地习俗认为月光明亮时,容易捞到美玉。又说每年端午节,国王亲自下河捞玉。玉河的中游出产细腻洁白的羊脂玉,体量小,形态如卵石,名叫籽玉,尤其珍贵。史载“玉出蓝田”,东汉学者指出蓝田是陕西蓝田县,有人指出是新疆和田的蓝田山,昆冈的别名。陕西蓝田县出产五色美石,但不是美玉。天宝初年,有人向唐玄宗进贡五色玉带,皇帝顿时记起西域近期没有进贡五色玉,下旨追查和谴责当地的头人,得知是小勃律挡路抢走。皇帝非常恼火,派遣四万兵马讨伐,屠杀当地兵民3000人。咸通九年,唐懿宗的女儿同昌公主曾让人用五色玉制作各种盒子,被后人讥讽为奢侈。

唐玄宗天宝元年七夕节,江苏淮安有个名叫真如的尼姑,看见五色云降落地上,一个袋子装了5件东西,便收藏在身边。过了20年,真如朦胧中飞上天宫见到上帝。上帝授予她13件宝物,告诉她一旦中国遇到灾祸,就用第二件宝物镇压。当地首领随即把这批宝物进献给唐肃宗,号称定国宝玉。其中有青玉般的雷斧、赤色的红靺鞨、黄玉制作的笏形符,还有白色的玉鸡、谷纹玉璧和西王母白玉环等等。它们放在阳光下,无不白气连天。朝廷于是将这一年的年号改为宝应元年。不妙的是仅隔了一天,病重的皇帝就一命归天。

青玉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这是东汉张衡的两句诗。锦绣的锦,表示黄金般的帛,青玉才能同它匹配。古玉排位在前的是青玉,同時令有关。每年春季的3个月,天子上朝和出行佩戴青玉,用来显示时令。“青春”这个词,与此有关。青玉也用来制作妇女的佩饰,常见的类型是雕成虫形,名叫青虫。普通四年(523),印尼巴厘岛的婆利国大使向梁武帝进贡几十种当地特产,其中就有青虫。唐朝妇女用来束发的青色玉簪,喜爱雕刻成两两交欢的青绿金蝉的形态,名叫青虫簪,寓意男女相爱。

赤玉 赤玉的色相如同鸡冠的颜色,这种玉料自古难得一见。周朝有一种赤玉,名叫璊,颜色如同赤色的兽毛。璊这个字后来变得冷僻,很少有人再用,表明这种玉料用尽。另一种赤玉名叫“琼”,由于罕见,含义变得暧昧。比如玉树琼花、琼楼玉宇的琼,就讹变为白色的同义词。找不到赤玉,赤色美石便成了宝石,常见的是玛瑙。“玛瑙无红一世穷”的古谚,算是佐证。有种宝石名叫红靺鞨,产地在靺鞨,读音为“漠河”,地处黑龙江流域。当地首领进献给唐肃宗的13件玉宝,第七宝就是赤色的红靺鞨,体量如同大板栗,色赤如同红樱桃。古代墓葬中出土的白玉,在墓中被颜色渗透,色赤如血,称为血玉,又名尸古。这种血玉因为发赤,被收藏家器重。

黄玉 周代帝王出行,礼帽两侧各垂挂一条丝线,上面系一块黄玉,用来塞耳朵。这种玉器名叫充耳,功能是不听身边小人的废话和谗言。“充耳不闻”这个成语的语源,正是这两枚小黄玉。帝王在每年的六月季夏,或者在每季的最后十八天,换上黄色礼服,佩戴黄色礼玉,表示配合时令与季节的转换。黄玉主产地在新疆和田,产量极小。其他产玉的地方,色相与玉质均差。含氟的硅酸盐矿物,通常呈黄色,有贼亮的玻璃光泽,硬度大,是古代黄玉的替代品。广东从化、清远、永安、恩平出产的火山石,润泽如蜡,名叫蜡石,黄玉的一种。宋代甘肃华亭县的仪州,出产像板栗一样的黄色石头,光泽晶莹,质地比软玉更软,人称栗玉。宝石中的黄石英、木难珠以及发黄的方解石,色泽如玉,也往往混称为黄玉。

白玉 白玉通神。天帝的居所名叫白玉京,神仙的住宅名叫白玉堂。相传舜帝在位时,西王母派人献上白玉环和地图。帝舜于是将九州领土拓展为十二州。后来,西王母又献上白玉管。今人考证西王母不是女子,而是西域的某个部族或国家的名号,地盘在昆仑山一带。汉章帝时,有人在湖南九嶷山的舜祠,得到一只白玉管。有人记录帝尧曾经赐给帝舜一支玉管,名叫昭华管。有人说昭华管是秦朝宫廷中的玉笛,铭文为“昭华之管”,吹奏时能显现车马和山林,曲终则消失。天子每年在秋季佩带白玉,举行祭祀。象征西方的白色礼玉,名叫白琥,是雕成虎形的白玉。今人从殷墟白玉的化学成分推断,帝王和权贵使用的白玉,大都来自新疆和田。东周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除汉白玉之外,其余的玉料,成分都同新疆和田玉接近。墓主是曾国的国君,国土在今湖北随州一带。从宋朝到清朝,朝廷使用的玉器,玉料大都来自新疆和田的昆冈。宋徽宗政和二年,太子太师蔡京被下放到杭州做官。有一天,皇帝派人送去茶叶和药品,盒子中有一只大白玉环,直径七寸,色如切开的脂肪。蔡京一见,下拜致谢,随即准备返回京城的行李。玉环的“环”,谐音“还”,表示皇帝要他返回朝廷;这也是历代帝王怀念并重新起用逐臣的做法。过了两天,皇帝的正式通知下达,蔡京当天就起程回京。

黑玉 李预是北魏长安人,羡慕古人食玉长寿的方法,专程到陕西蓝田采访制玉的作坊,挖出100多件玉器,形制如同玉环玉璧,质料不精,颜色发黑,但光洁润泽,可供把玩。李预打碎了70多件,磨成粉末,每天服食。过了几年,感觉颇有效果,不过他却仍旧嗜酒好色。临死前对妻子说:服玉这件事,应当隐居山林,排除欲望;我做不到,必然会死,这不是服玉的过失;我死后,尸体将不同于常人,不要立即埋葬,让后人知道服玉的好处。李预去世时,正值七月,长安酷热,他的尸体放了4天,肤色还像活人。明朝李时珍转载这事,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把李预的妻子事迹也加在他的身上,说是尸体放了4天,口里的气味还很正常。黑玉又名玄玉,帝王祭天、祭水的礼玉。它可以装饰祭器,可以作为帝王礼服上的佩饰,可以作为帝王专车或宫殿天花板横梁上的装饰,也可以作为巫术和道教的符印。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商纣王取出名叫天智的玉器和玉琰,包裹身体,投火自焚。一道焚烧的玉有4000件,统统被烧毁,唯有五件天智玉不坏。烧不坏的玉宝,首推鸦鹘石。鸦鹘石产自西域,译名有鸦忽、鸦瑚、亚姑,分为五色,常见青色,不怕火烧。在元朝西域交流通畅时,有的鸦鹘石价值高达几十万锭银钱,是元朝皇帝礼服上的装饰品。商纣王的天智玉,可能就是黑色的鸦鹘石。黑色象征天,象征智慧,象征水,水克火,借以保护尸体。西安北面50公里处的富平县,出产黑色的大理石,质地坚硬细腻,一直是汉唐碑刻的材料,人称墨玉。唐朝人举行丧葬,流行为死人树碑立传,以致长安形成了刻碑与撰写碑文的市场。书法家李邕为人撰写墓碑以及寺庙和道观碑文,多达800块,遍布天下。由于忙不过来,到后来改用行书,比如李思训碑文,被人讥之为聚财高手。裴均的儿子希望父亲永垂不朽,攒了上万匹丝绸,请求宰相韦贯之撰写碑文。韦贯之挥手说:“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干这种事。”最名贵的琥珀,颜色是赤黑相间的玄色,日光下呈黑色,灯光下呈赤色。这种琥珀名叫瑿,属于玉石,价值是黄金的五倍。

天子与五玉

夏商周三代以前,诸侯的身份证用玉制作,分为璜、璧、璋、圭、琮五种,统称五玉。诸侯参加重大国事活动,分别佩戴各自的玉器。五玉又可以分别作为帝王的信物使用,用璜召见诸侯和大臣,用璧作为结盟、结婚的聘礼,用戈一样的璋调兵遣将,用珪作为口信的抵押物,用琮表示土木建筑。五玉又指圭、璋、琮、琥、璜,它们同五时五方五色有关:春季在东郊祭祀伏羲用青圭,夏季在南郊祭祀炎帝用赤璋,六月季夏在太庙祭祀黄帝用黄琮,秋季在西郊祭祀少昊用白琥,冬季在北郊祭祀颛顼用黑璜。

五色玉對应仁、礼、信、义、智五德。玉器蕴含的这五类品德,周朝、春秋战国和汉代的文献所指不同,表明五德与五色的搭配很勉强。其中,周朝的解释比较通行。据称天子的脸色如玉:发青象征仁慈,发赤象征礼仪,发黄象征信用,发白象征义气,发黑象征智慧。帝王怀有仁慈的思想,如同春天具有青葱的生机。臣民看在眼里,就能合理地观察和判断帝王的作风,从而会感到安心,态度就会温和,进而心情愉快,进而产生同情心和爱心。有爱心的人民,性情就会像玉分五色一样定型,怒、欲、喜、惧、忧就会与帝王呼应,从而形成博爱和谐的社会氛围。

天子具备的五种品德,不仅要同玉色对应,也要同玉音对应。玉音特指玉磬的乐音,即宫、商、角、徵、羽。宫音浑厚,商音肃穆,角音清脆,徵音喜悦,羽音低沉。琢磨玉器剩下的粉末,古代乐工调和后充当制琴材料,也被人称为玉音。玉音还引申为君子发出的不同意向的声音。天子只有通过自我修养,才能变得仁慈、礼貌、守信、义气和智慧。这正是君子用玉来自我约束的理由。唐玄宗宠爱的贵妃杨玉环擅长敲击玉磬,乐音清晰而新鲜,即使是宫廷乐师和梨园高手也无法超出。唐玄宗派人开采蓝田县绿玉,琢磨成玉磬,配备华贵的附饰,供杨贵妃使用。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一举一动都是当时国人模仿的榜样。玉磬的用玉量特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或许是蓝田玉一度枯竭的原因。

传说木星之精坠落在荆山,变成美玉,被卞和得到,被命名为和氏璧。金星之精坠落在终南山圭峰之西,这座山峰于是名叫太白山。星精变成白石,如同美玉,常常有紫气覆盖。天宝元年,唐玄宗将他当太子时的旧居改建成玄元庙,准备塑造老子像,梦见一位神仙,说太白山北面山谷紫气涌现的地方,有玉石可供塑像。皇帝立即派人开采,制作了两丈高的老子像。水星之精坠落在甘肃张掖柳谷,变成黑石,宽一丈余,高三尺。东汉末年,石面隐约呈现出文采。青龙元年,突然出现一阵雷鸣般的响声,声震百余里,黑石自动地站了起来,石面出现明显的白色纹样和一段文字,意思是司马懿家族将会接管天下。后来,天下果然归司马炎所有。

江苏南京六合区灵岩山有一条玛瑙涧,出产的五色石特别漂亮,称为五色石、灵岩石、六合石、文石、绮石、锦石。人们将它运往南京销售,混称雨花石。由于宋朝和明朝的天命均属火,色彩尚赤,赤色的玛瑙特别地受到人们的宠爱。到了明代,从西洋进口的高级玛瑙占领了中国的宝石与古董市场,土产玛瑙的售价大跌。此外,浙江青田方山出产的青色青田石,浙江昌化十二都山出产的赤色鸡血石和黄色的方解石,都是人们追求的宝物。西域回族政权进贡给元朝中央政府的宝石,名叫回回石头。云南和东北等地也出产这种各色宝石。发赤的名叫剌子,发青的名叫靛子,翠绿的名叫马价珠,黄色的名叫木难珠,紫色的名叫蜡子。元朝官员用发赤的红剌子镶嵌帽顶。当时有个大商人曾将一块红剌子卖给官府,仅重一两三钱,售价高达11万锭大钞。

传国玺与假宝玉

公元前8世纪,卞和把一块包含玉的璞石,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宫廷玉工判定为石头,犯了欺君之罪,被砍断双脚。50年后,武王去世,文王即位,卞和怀抱玉璞,在荆山下痛哭三天三夜,泪尽而流血。这事传到文王耳边,随即指派工匠解剖,果然有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楚国与赵国王室通婚,和氏璧以聘礼的名义到了赵国。秦王得知消息,表示愿意用15座城交换,被赵国拒绝,演出了完璧归赵的故事。由于价值连城,别名连城璧。秦始皇灭赵,将和氏璧收入囊中。秦朝天命属水,水的精华是玉,秦始皇改变当时官民通用玉印的风气,变成皇家专利。秦始皇的玉印一共6枚, 6是水的成数;又用和氏璧改琢传国玺1枚,1是水的生数。玺文由丞相李斯书写,有8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意思是说:秦朝统一天下是上帝的意图,必将长久而昌盛。玺文是鸟篆,印面为正方形,边长四寸,高五寸五分,蟠螭纽,由5条小龙组成。玉色正视为白色,侧视发青,有人考证为蜡长石,属于宝石。玉璞产在蓝田,有的说在新疆和田,有的说在陕西蓝田县。按秦朝盛行的五行相生的法则,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者循环相生的原理,传国玺白色,符合白金生黑水的规则。

秦始皇采用暴力治國,勉强维持了15年就被刘邦消灭。他的孙子穿上丧服,乘坐出丧的白马黑车,脖子系一根准备上吊的绳子,手捧传国玺投降。从此以后,传国玺这枚玉制印章成了合法天子的证据。所有盯着皇位的政客,无不梦想成为它的主人。汉朝皇帝的玉玺,沿袭秦朝的制度,一共6枚,外加秦始皇的传国玺。玉玺都是白色,纽是圆雕螭虎,形象是没有角的龙。这批玉玺,平时放在长乐宫。皇帝出行,由一位管理皇帝衣食住行的勋臣,手持象征赤帝的斩蛇剑,背着传国玺,跟在皇帝的身边。皇帝的诏书,用紫色的颜料作泥加封,封泥产自甘肃武都,上面盖上玺印。玉玺放在青色的口袋中,口袋的里子是白色丝绸,系口袋的绳子用黄金和白银制作。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派人到后宫强迫皇太后交出传国玺。太后大怒而砸玺,纽的局部受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宫廷保管玉玺的官员将传国玺藏进洛阳皇宫的井中。每天清晨,井中冒出五色雾气,被军阀孙坚发现。军阀袁术得知下落,扣押孙坚的妻子为人质,将传国玺据为己有。后来先后归曹操和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所有。

公元316年隆冬,西晋叛将刘曜进攻长安,城外没有援兵,城内没有食物,死者大半,年仅13岁的小皇帝被迫投降。他赤裸着上身,手牵着羊拉的车子,口衔传国玺移交给它的新主人。大臣们看在眼里,无不痛哭流涕。西晋灭亡时,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由于没有传国玺,被北朝君臣讥笑为“白板天子”。西晋和东晋的天命,五行属金,色彩尚白。司马睿一到南京,江宁就冒出了一枚神玺,白玉,麒麟纽,玺文是“长寿万年”4个字。这显然是为司马睿称帝而造假的玉宝。刘曜夺取的传国玺,被后赵的皇帝石勒所有,几经转手,转到东晋司马氏朝中。南朝宋、齐、梁、陈,采用禅让的方式改朝换代,传国玺流传有序。隋朝灭亡,萧太后带着玉玺到了北方的突厥。突厥是游牧民族,对那块玉石并不迷恋,后来被唐太宗得到。五代时,数易其主。公元936年,后唐将军石敬瑭串通契丹,攻陷后唐都城洛阳,后唐末代皇帝李从珂率领全家老幼,登上玄武楼,抱玉自焚,传国玺从此下落不明。

传国玺的威力没有因为它的失踪而消失,普天下的中国人都在寻找它,前前后后找了800年。1098年夏,传国玺突然出现,皇帝请行家鉴定,满朝文武众说纷纭。画家李公麟认为尺寸、印文和字体与文献记载相符,玉色正青,一说青绿,属于陕西蓝田玉,推定为真玺。宋哲宗于是将这一年改元,称为元符元年。1107年,宋徽宗沿用秦朝六玺制度,琢皇帝六玺,玺文是九叠篆;采用唐朝八玺制度,加琢镇国神宝和受命宝。受命宝就是传国玺的别名。宋徽宗指示将李公麟认定的假传国玺废除,按照文献记载,用白玉重新制作,采用假玺的文字和字体雕琢。徽宗皇帝出行,新刻的八宝用八辆专车分载。镇国神宝、皇帝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在左边,受命宝、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在右边。

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逝世,元成宗称帝。在此之前,一名已故官员的妻子将一枚家藏的古印变卖。朝廷负责管理文书档案的崔彧和杨桓鉴定为传国玺,呈交给皇后,元成宗随后称帝。有人认为这又是一起造假行为,用来讨好皇帝。1500年,陕西户县的一个农民发现了一枚玉玺,印面周长一尺四寸,厚二寸,印文与文献记载相同。国务大臣傅瀚认为玉玺的形态、色彩、篆体和印纽都不像,只能是后世的仿制品而绝不是真迹;况且帝王接受上天的安排,国运在于政治的英明而不在于一块玉玺。皇帝于是将玉玺交给内府收藏,只赏给那农民五两银子。1624年秋,河北漳河之滨,忽然风起浪涌,红光旋绕,地上闪出一枚玉玺,玉色黄白,形制如同秦始皇的传国玺,玺文也是同样的8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在朝当官的书画家董其昌立即弄到一幅绢印本,当作宝贝收藏。这枚水货玺印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奸臣魏忠贤计划让全国各地的官员赴京庆贺。朝廷负责管理玉玺的姜志礼极力反对,魏忠贤指使爪牙将他弹劾回家。

直到18世纪,中华帝国还在寻找传国玺。1738年,江苏扬州宝应县疏浚河道,得到一枚同传国玺的形制和篆文相同的玉玺,进献给皇帝,被皇帝指斥为好事者的伪作。在此之前,乾隆皇帝巡视交泰殿,发现大清帝国藏有25枚玉玺,正中一枚署名传国玺,尺寸超大,篆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后来,皇帝特地写了一篇考据文章,指明传国玺早已不在人间;不要说是假印,就是真玺,又有什么用处?指示将假宝玉打入冷宫。10余年后,曹雪芹的传世名著《红楼梦》问世,该书从女娲炼石补天开篇,塑造了含玉而生的悲剧人物贾宝玉。贾宝玉谐音假宝玉,呼应真假和氏璧悲欢离合的漫长经历。

注:因每期连载篇幅所限,自2018年12月起,“古史钩沉”专栏仅刊载文章正文内容,相关注释文字拟在专栏文章结集出版时附录。

猜你喜欢

玉玺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法国又要拍乾隆玉玺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