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科梅蒂雕塑《在两个房子间的盒子里的人物》作品分析
2019-09-10黄冠
摘 要:二十世纪上半叶,各种现代艺术流派迅速兴起。优秀的艺术家在此时层出,阿尔贝托·贾科梅蒂是其中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但他却是一个很难被归入某一特定艺术流派的艺术家。本文从他的雕塑作品《在两个房子间的盒子里的人物》来分析,试图通过这件作品理解他和他的时代的艺术。
关键词:贾科梅蒂;雕塑;现代艺术
贾科梅蒂于1901年出生于瑞士,在画家父亲的教导下很早就爱上了绘画、雕塑。1922至1926年期间,定居巴黎的他开始大量临摹前辈大师的作品,后又受到了立体主义和非洲黑人雕刻的影响。这些艺术上的影响可以从他早期的作品中看出。在三十年代最初的几年,贾科梅蒂开始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走得很近,并且被看作是超现实主义的主将之一。1935年,艺术家离开了超现实主义的圈子,开始新的艺术探索。直到四十年代后期,他标志性的细长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开始出现。
在经历了立体主义、非洲黑人艺术,与超现实主义分道扬镳之后,贾科梅蒂在1940年代后期确定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雕塑作品《在两个房子之间的盒子里的人物》创作于1950年,这正是他鲜明的艺术风格确立之后的一件作品,因此通过对这件作品的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贾科梅蒂成熟期的作品以及他此时的艺术思想。这件作品由青铜镀金和有机玻璃这两种材料制作而成,整体造型为一件由四条铜质细腿支撑着的横置的长方体柜子。这个铜柜子柜身中间部位的两侧和顶部的材质为透明的有机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一个贾科梅蒂标志性的拉长了身体的纤细铜人正在前倾着身子行走。简单地说,整件作品是由柜子和人构成。那么,了解这两个形象的含义为何将是理解这件作品的重点和基础。
对于他的雕塑作品中特有的细长的行走中的人,各个学者和评论家的解读都离不开孤独、荒凉这样的字眼。萨特在艺术评论里指出,贾科梅蒂“赋予人物形象以绝对距离……他创造出一个十步之外或者二十步之外的形象,不管你怎么看,它始终是那么远”。这句话说明了在观看贾科梅蒂作品时最直观、最本质的感受。他那造型细长的人物雕塑向观看者展示的是人物与观看者之间遥远的距離,不论实际上观者距离雕塑有多么接近,但在心理感受方面,这个雕塑人物永远都是遥远的。至于艺术家是如何通过雕塑语言达到这一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的,英国艺术评论家威尔·贡培兹对此做出了解释。他说,贾科梅蒂作品的“造型强调了垂直线条,正如塞尚在半个世纪前指出的那样,这会增强观众对空间深度的感受,增加存在主义戏剧般的效果,即孤独的行走之人永远受困。”也就是说贾科梅蒂那些过度拉长的人物雕塑的造型是艺术家在深思熟虑之后确定下来的,艺术家发现对垂直线条的夸张和增强会让人产生一种空间上的深度,这种空间深度不会因为观看者与作品之间的远近距离而改变,正如萨特所说的绝对距离。
除了纤细瘦长得如同火柴棍之外,贾科梅蒂的小人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雕塑表面质地粗糙、坑洼不平、有裂痕。这些特征也是出于加强作品和观看者之间绝对距离的目的,不同于光滑细腻的质地通常会带来的那种想要亲近和抚摸的冲动,粗糙的做工带来的未完成感增加了作品和观看者之间的隔膜,让观看者内心产生疏离感。也就是说,贾科梅蒂通过拉长了人物的比例和刻意把雕塑表面粗糙化来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梳理感,让观看者始终感到和作品之间的遥远距离,这就是他的用意所在。
至于横置的铜柜子的目的何在,似乎难以确定。但作品的名称向我们交代了这件作品所要表现的场景:从一个房间走向另一个房间的人。贾科梅蒂的好友、法国作家让·热内在评论贾科梅蒂作品的书中提到,从公交车上向外张望时偶然看到的街上行走的人是可以体现人的本质的,“不会有一张脸、一个躯体或一种神态是为我准备好的:它们是赤裸的。”这就说明,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想要展现的场景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瞥之见。一个埋头工作的人起身去卫生间的那一刻、客厅里的人去卧室取东西的那一刻。在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的路上,这个人不会刻意去营造一个表象,他不会去刻意做出一种表情来迎合他人,也没有工作中的苦思冥想的神情,此时,他显示了他的本质。铜质的柜子的两头的两个坚固的立方体代表了两间房子,而两所房子之间透明的有机玻璃则再一次暗示了观者和雕塑人之间的隔膜。总的来看这件作品,它是孤独、荒凉的二战后人物的内心独白,是艺术语言与艺术思想的高度契合。
通过上面对行走的人和铜柜这两个形象的分析,对这件作品的内涵,我们有了一定了解。不同于这一时期他的其它作品,这件作品在行走的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这一场景的加入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贾科梅蒂艺术中的核心思想。同时,在对贾科梅蒂的艺术思想有了更多的理解之后,反过来也有利于我们分析他在创作中的艺术语言。传统的艺术理论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通过训练有素的技巧(线条、造型、色彩、构图之类的能力)把自己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且让观者产生类似的感受。而贾科梅蒂的艺术则是对这种理论的极致体现。不同于古典风格的雕塑那种先验式的对存在物的平行模拟,贾科梅蒂的雕塑是忠实于自己的感受的。在艺术理论上,他强调不含观念、没有先前经验的纯粹视象,但在实际的创作中,他的艺术观中多了一个情感的因素,那就是他对人类(甚至包括所有的存在物)孤独本质的深刻理解,这正是我们在艺术中所追求的情感的真实。《在两个房子之间的盒子里的人物》中处于人物两边坚固的金属屋子,时刻企图把人的本质隐藏起来。透过有机玻璃,贾科梅蒂让我们看到,孤独就是两个事件之间的那一会儿。绘画、雕塑是视觉艺术,信任眼睛是对视觉的认可,忠于情感是对艺术的尊重。把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不假思索的观念重新审视,是艺术创作的开始,也是艺术创作的目的。通过对贾科梅蒂这件作品的分析,我了解到,只有表现人类最本质的精神问题的艺术,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但艺术家要做的不只是探索人类的精神深度和理解时代的发展变迁,更是要寻找到准确的、适当的艺术语言来把这些表现出来。
注释:
[1][英]昆斯特·维耶纳:《贾科梅蒂大事年表》,《新美术》,2014年第3期,第39-41页。
[2][法]萨特:《寻求绝对》,《世界美术》,1989年第1期,第7页。
[3][英]威尔·贡培兹:《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第150页。
[4][法]让·热内:《贾科梅蒂的画室:热内论艺术》,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9月,第49页。
[5]相关理论参见[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谈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5月。
作者简介:
黄冠(1992.5.20-),男,汉族,籍贯:陕西西安人,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油画,研究方向:当代油画艺术研究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