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大代表法治素养提升

2019-09-10杨伶娟

大东方 2019年2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人大代表

杨伶娟

摘 要:法治素养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必备素养,广大代表的法治素养普遍偏低,提升代表尤其是基层代表的法治素养是时代之需。提高人大代表法治素养的对策:一是强化依法履职,二是强化学习培训,三是注重履职实践中提升。

关键词:人大代表;法治素养;履职

党的十九大引领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时代,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人大处在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在全面依法治国中负有重大职责,承担着重要任务。人大代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不断提升自身法治素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努力做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实践者。

一、法治素养是人大代表的必备素质

人大代表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人大业务素质、代表意识和履职能力等方面,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各项职权能否得到有效行使。[1]广为诟病的“会议代表”、“摆设代表”等消极表现都是代表基本素质不高的现实反映。

人大与法紧密相连,法治素养是代表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代表的履职工作紧密相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空前提高,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人大代表肩负的职责也越来越重,应对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这些挑战对代表的法治素质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大工作讲法律讲程序,人大代表必须知法懂法。科学立法方面,需要人大代表当好参谋,把从基层搜集到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立法机关,广泛参与到立法的意见征集、调研、科学论证、集体讨论等全过程中,确保立法的科学性,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执法监督方面,人大代表通过审议各项工作报告,行使选举权、表决权,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各项履职活动,对“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进行监督,都是对法治的助推。代表在日常走访、接待群众等各项工作中面临各种涉法问题,要处理好这些矛盾交织复杂的难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治素养;部分人大代表还担任了人民调解员、司法陪审员等职务,要做好纠纷调解工作,要既能陪更能审,没有较高的法治素养可谓寸步难行;代表还肩负着向群众作普法宣法的义务职责。代表只有知法、懂法才能不辱使命为民代言,只有守法、护法才能成为模范表率。

二、人大代表法治素养提升重难点在基层

人大代表尤其是广大基层代表的法治素养普遍偏低是不争事实,与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直接导致人大代表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发挥有限,提高代表的法治意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原因其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五级人大,五级人大有代表近270万人,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到全国五级人大代表总数的95%。[2]其二,广大基层代表们来自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文化悬殊,身份各异,其中又以无职代表、农民代表居多,造成代表基本素质整体不高、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履职能力和水平也是高低有之,低者居多。其三,法治素养的提升难以一蹴而就,难在专业法律知识需要系统地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需要时间积淀、弘扬法治精神尊崇法治信仰需要良好法治社会氛围。这些主要原因表明,人大代表法治素养提升尤其要关注基层。

基层人大代表法治素养缺失之主要表现:一是法律知识储备不足。代表履职涉及方方面面,法律性和专业性很强,需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多数人大代表对宪法、组织法、行政法、监督发等有关国家体制、法治原则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严重缺乏,对宪法和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法理了解不够,掌握不深。二是法治意识观念落后。部分基层人大代表处在解决基层纠纷矛盾的第一线,面对复杂纠纷矛盾习惯于用老办法老观念粗暴处理,但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甚至与法律有冲突。三是法治能力有待提高。法律知识的空白、法治观念的落后,直接影响代表履职的工作实效,在纠纷矛盾、复杂情况面前说不上话,拿不出主意,发不了声更发不好声,行使监督权时,不敢监督不善监督。

三、提高人大代表法治素养的对策

强调人大代表提升法治素养不是要求每个代表都成为法律专家,而是结合履职,强调代表要成为尊法、学法、守法的模范,要会运用法律帮助群众解决难题,要在地方发展、民生热难点问题上严格执法监督,要在法治宣传中起桥梁纽带作用等。

1.强调依法履职

代表首先要依法履职,要把严代表进出关口,在提名推荐人大代表候选人时,不仅要关注被提名者的履职能力和水平,也要特别关注被提名者的法治素养,必须遵纪守法,有对宪法和法律最起码的敬畏,才能引导和带动人民群众遵纪守法。对违法乱纪的代表要畅通退出渠道;要规范履职行为,遵守规章要求按法定程序反映和处理问题,推进代表用法律方式解决问题;要强化对代表履职监督,完善代表履职档案管理,落实各级代表述职汇报,健全代表履职监督考评机制。

2.强化学习培训

不断学习是人大代表有所作为的基础。第一,自学是首要。人大代表要加强自身法治知识学习,立足自身知识结构短板,充分认识不断学习、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学习宪法、组织法、立法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结合履职工作,围绕地方中心工作、重大事项、调研专题,有征对性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据工作需求主动学,结合工作实际随时学,带着问题思考学。

第二,强化正规培训。完善人大代表培训工作制度,对各级人大代表要进行定期培训,可依托各级党校等各类正规专业培训院校举办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把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纳入培训课程。

第三,要搭建学习平台。线上以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学习平台。线下学习主要以各个代表团为单位,定期组织集体学习,邀请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举办法治专题讲座等,丰富集中学习形式,给代表“充电”成常态。

3.履職实践中提升

履职实践中最锻炼提升法治素养,代表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履职习惯,深入到选民中去,多样化联系群众接触问题,以法治方式解决矛盾;代表要提升法治思维,履职过程中具备合法、规则、程序、权责性思维,并且也引导群众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代表要坚守法治信仰,带头守法、自觉用法,让法治精神感染人民群众,为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积极助推依法治国建设。

参考文献

[1]山东人大:《人大代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Z],http://www.cjbd.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35&id=1747

[2]新华网:《全面强化县乡人大的深意》[Z],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8/17/c_128135247.htm,2015年8月17日

(作者单位:中共巫山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人大代表
各区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嘉峪关市建成48个“人大代表工作站”
卓尼县人大常委会为县乡两级无固定收入人大代表发放生活补助
日本国民法治素养培养体系研究及启示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