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关于物理备课的一些想法
2019-09-10占华平
占华平
摘 要 教师的备课策略,会使课堂变的鲜活多彩,富有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即兴创造,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感性认识、概括、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中揭示物理规律,从而掌握物理知识。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下 物理 备课 想法
新课改的核心任务,就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法,建立在教师的引导主动性的学习方式。过去的教学策略是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新课改下的教学策略则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定位在构建相关概念和相关模型的形成规律上,让学生在感性认识、概括、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中揭示物理规律,从而掌握物理知识。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从三个方面谈谈教师的备课策略。
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从生活体现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我们的备课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要安排联系生产、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实例,让学生感性认识到物理学科对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意识到物理学科对环境资源的影响等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所搜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要努力做到:一要学“生活”,创设生活情景,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景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二要“生活”,应用所学的生活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三要服务“生活”,因为很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总之而言,如果我们把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引入课程,我们的课程就会鲜活多彩,富有生命力。
备课要努力促成预设与生成的统一。预设,就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兴趣需要以及知识储备,以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课堂活动。生成就是师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适时的动态调整,以逐步引导,使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进行新知识地探究活动。对课进行预设时,要贴近学生实际,要“着眼于整体,关注到个体,体现到主体”,有效地提出一些“大问题”,把课上得“大气”一点,上得“粗糙”一点,给学生留有机会及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多一点机会,生成就多一点可能。当然,预设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预设的方案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需要适时地注入弹性灵活成分,教师不能围绕“死”地转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即兴创造。
精彩课堂的最高标准应该是课前的方案预设和课堂的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一方面,通过教案的预设来体现教学是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的育人活动。另一方面,一节精彩動态课堂的生成,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到个体的差异,使课堂教学体现出平衡性。
备课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众所周知,学生的兴趣特点、知识储备及特点能力不尽相同。总而言之,所谓的教学预设,要满足不同的学生,即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方式、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因此,即使我们不能做到很好的的针对施教,那么也应该预设出两三种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让那能力强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或上了课却不明白课堂内容的学生也有事可做,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学到新的东西。进度一致、任务一样的课堂必然会让位给类似复式教学的课堂,不同组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完成不同的作业、学习不同的内容,也许将会成为常态的课堂教学;而集中的点拨、统一的讲解、集体的指导、大众的答疑,只能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补充,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安设定的活动。固然,有统一考试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教学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的,每个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也会有折扣的,我的观点是:教师可适当地取消对学生的部分限制,转而关注个体差异性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表现在:首先,教师要在头脑中树立个体差异的意识(甚至可以将学生悄悄地分组),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目的性,上课才会落实到位。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分层教案,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再次,教学时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课堂设疑时,对低层学生,提的问题要适当,尽可能基础,逐步地启发,确实综合考虑的问题,教师要做好铺垫,多一些台阶设计,避免知识跨度太大。对于基础中上的学生,提的问题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设置一些经过初步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就能判断的问题。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设置的问题要体现基础上拓宽和深化。
总而言之,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永远是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必须遵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