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与初中德育衔接策略

2019-09-10张玉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新环境衔接德育

张玉梅

摘要:教育是亘古不变的课题,能传授知识或给人启发,为我们的成长助力。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中的两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等都会发生相应改变,因此两阶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不同要求。在德育方面,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有效衔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即将进入初中学习的六年级学生,给出了德育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衔接;德育;新环境

一、捕捉信息,伺机而教

1.适应新环境,做新主人

六年级学生即将进入初中学习,但思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对这些即将开始新学习的学生,开学前,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目前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孩子想象自己的初中生活,或者去对应的初中校园里实地考察,看看周边环境。如果是初中阶段准备住校的学生,暑假期间,可以试着调整生活作息。六年级班主任教师可以组织相关主题班会,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理想的初中生活,同时与家长配合,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

2.认识新朋友,学会交往

从小学升入初中意味着要离开熟悉的老师和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这是多数六年级学生不愿意面对的。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教师要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明确成长是不可逆的。另外,可适当设置类似角色扮演的趣味课堂,比如带领学生模拟初中开学首次踏入校园的情景,给学生分配家长、学生、教师、门卫等角色,指导他们结合自己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虚拟的情景中快速结交新朋友。

3.明确新定位,正视自我

相对天真懵懂的小学阶段,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生理、心理都会发生变化,也逐渐在意他人的看法。因此学习上,很多人觉醒了竞争意识,争相向前,以至于小学时期表现不起眼的学生逐渐变得优秀,而有些曾经优秀的学生,相对变得平凡,甚至导致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这也凸显了德育的重要性。对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进入新学期,必须要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学期目标、学年目标,目前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后如何避免,包括新学期要认识几个朋友,都要提前进行规划。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做好配合,了解学生目前的状态,积极与学生交流,不自信的学生要适时鼓励,帮助其发现自身问题,与学生一起树立新的目标,保证六年级的教学工作稳步进行。

二、顺利过渡,承上启下

即将告别长达六年的小学生活进入初中,很多学生都会有焦虑的心态,担心自己以后的学习。六年级毕业班教师必须明确此时学生的德育要侧重于解决其心里的疑虑,让他们顺利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1.培养责任意识,理智看待问题

学生都是不同的,拥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个性。教师在进行德育过程中,要将每个学生的类型进行划分。多鼓励内向的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某方面的潜力,帮其树立自信,从而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表现;外向容易冲动的学生,要多多敲打,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随着学生对社会的了解逐渐深入,他们拥有自己的认知和处事风格,偶尔还会出现逆反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作为学生、子女的责任,教育学生多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倾听父母的意见,加强家庭成员互相的信任。除此之外,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社会公德方面可设置情境教学的环节,让学生增强公共场合自我约束的意识。对学生咨询的问题,要尝试先引导他们思考,锻炼理性思维,逐渐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预定追求目标,阳光看待社会

衡量学生的能力,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考量,包括学习成绩、文明礼仪、身体素质等。学习成绩处在前列的,教师要鼓励其继续坚持。对已经相对落后的学生,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学习方法上有明显问题的帮助他们及时改善。对心态问题导致考试失利的学生,教师要与其多沟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建议,比如让学生暂时降低学习目标,从而缓解考试焦虑。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阳光的看待社会。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设立合适的目标并勇敢追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3.培养审慎品质,全面看待成功

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面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手机、电脑等都在分散他们的精力。像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不学习,经常性玩手机,没收其手机后依然会偷玩。从教师的角度,在德育過程中要信任学生,给学生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当然这种信任是相互的,后续也利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教师应教导学生学会调节自身情绪,让其在遇到问题时能尽快冷静下来。另外,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定期与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学会抵制不良影响。

三、坦然面对,勇于挑战

结束六年的学习,最后的小升初考试就是检验最终成果的时候,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与家长积极配合,完善学生的德育工作。

1.关注学生个人情绪

学生的成长过程会面对很多的选择,过去的选择大多是生活琐事上的,对学生的前途是没有什么影响的。然而由于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对教育愈加重视,任何重要的考试都会牵绊着家长和学生的心。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私下与学生平等交流,比如将来要去的大学或者以后从事的行业,多听听学生的愿望,适时的给学生以意见建议。让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一方面告诉他们选择的重要性,还要注意提醒学生调整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从而让学生积极努力的实现自己的愿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为是毕业班,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肯定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给予学生不同程度的帮助。这当然不是说对学生区别对待,是因材施教的必然结果。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不容质疑,教师更多要关注他们的个人情绪,如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时,可能会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此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归因,而不是一味的责备自己,让学生走出失败的阴霾,更好的面对挑战。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要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积极肯定他们的长处,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鼓励学生努力实现愿望。

3.帮助学生迈好第一步

即将开始新的征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的理想中学,并为之执着的努力追求,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结语

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是教师的职责,也是社会赋予教师的重任。在德育方面,完成小学到初中的顺利过渡影响到学生后期的个人发展。作为六年级的班主任教师,必须客观评价班级内学生的表现,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学会合理控制自身情绪。教师还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帮助其明确以后的目标,同时在学生家长的协助下,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适应未来的初中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蔚昕.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有效衔接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8.

[2]柳兴民,柳士恭. 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8(02):57.

[3]朱俊博. 小学德育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7.

[4]周严. 小学与初中德育衔接策略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12):74-75.

猜你喜欢

新环境衔接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环境下电台编辑工作研究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浅析新环境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