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作探究模式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陈莹
陈莹
摘 要:在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人公呢?特别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阅读要求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本文认为“合作-探究”模式在这个阶段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课堂的教学实践,“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创设语境、合作讨论、延伸拓展等三个环节很好地运用于七年级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提升学生理解与探究文本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探究 七年级 语文阅读 竹影
阅读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体验,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点拨、辅导。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适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1]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初中是他们的语文学习的一个全新的阶段,较前一阶段的阅读而言,七年级的语文阅读有了更新的内容、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对语言材料的一个更深度的理解。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学生十分有限的生活经历以及尚待扩展的阅读面与理解力。不仅如此,教师层面的阅读理解也与学生层面的存在客观的高度差。这些都决定了在七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的作用非常可观。
中学语文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创设语境,引导学生采取合作互助的形式对知识进行探讨研究,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更能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知和探究语言材料,更深层次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那么,“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对七年级学生的教学操作实践中有哪些可供利用的环节呢? 下面,我将结合七年级下册自读课文《竹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进行分析,请方家指正。
一、《竹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游戏中的童心童趣,唤起共鸣;初步领悟“儿童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师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分组竞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心与童趣,结合自身体验,形成个性化的体验。让学生在游戏中也可以学习,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童心童趣,与自身经验相契合,形成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2、领悟、挖掘游戏中的艺术和美,在基础理解层面上有发展理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准备
2、布置课前预习题,小组讨论题目
3、布置学生分小组准备展示“我最喜爱的童年游戏”并加以解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唤起童年游戏的共同体验
教师出示丰子恺漫画作品《瞻瞻底车(二)脚踏车》。
同学们仔细看这幅图,大家的童年是否都有类似的体验呢?这位漫画家寥寥几笔却勾勒出充满着真、趣的童戏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漫画家——丰子恺。
二、作家作品
1、他是中国“漫画”第一人;
2、他是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3、他的文畫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风格恬静洗练,代表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等;
4、他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三、整体感知——体验童真童趣
1、掌握生字词
2、文中写了我和小伙伴哪些活动?为什么小伙伴们能发现这么多有趣的事情?
明确:
童心童趣
3、课文写几个小伙伴看天看月看竹影,充满童趣,请找出你觉得生动有趣的描写,并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我认为_____________写得好,因为它运用____________(手法),表现了_________。
童心和童真不只是孩子,更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品质,永远用童真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才能保持快乐纯净的心灵,发现生活更多的美好!
四、合作探究——分析爸爸的角色定位
孩子们的“破坏”(“创作”)活动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爸爸。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爸爸?
(提示:1、先找出描写爸爸的句子,划波浪线;2、根据所划句子进行概括。)
1、生答
2、师详解
归纳:1、这是一个善于保护孩子童真的好爸爸;2、爸爸善于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是孩子们步入艺术殿堂的引路人。
五、风采展示——分组游戏分享及展示
在这个快乐的夏夜,父亲借由孩子们再简单不过的游戏,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的入门课程。西方学说也认为:“艺术就是起源于游戏。”不管艺术起源于什么,但是我们至少明白了:“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下面,就有请各小组的代表们上来分享他们所喜爱的游戏以及他们的艺术发现。
形式:*分组展示评比*(共12分)
评分标准:
1、展示的作品独特,有趣。(2分)
2、解说词丰富、有内涵,紧扣“艺术发现”这一主题。(4分)
3、表达流利 (4分)
4、团队合作 (2分)
学习是一种多样化的体验,上课是学习,生活是学习,实践是学习,游戏也是学习,关键是我们要从中有思考,有启发,有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请以“游戏有感”为题,写一篇小练笔,不少于500字。
二、创设语境
每一次语文课堂开始时,学生既带着对新课的期待,又带着对课堂的戒备心理来等待教师的开场。多年的学习经历给了学生一种心理暗示:教师如果带着轻松愉悦的微笑,与同学们聊天两分钟,那么这将是一节轻松愉悦的课;相反的,如果教师放下讲义后,直接打开电脑准备上新课,学生对这堂课的戒备情绪就会上升,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堂无聊的课,我感觉很累”。我认为,语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语言;而是教师创设的情境。二者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择一而为之,选择的依据还在于这个课堂的主体——学生。平常课堂表现较为活跃的班级以语言导入为主,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大家喜欢看漫画吗?都喜欢看什么漫画?”学生对于一堂新课的戒备心理马上消失了,饶有兴趣、七嘴八舌地讨论喜欢的漫画,此时教师再适时展示丰子恺充满童真童趣的漫画,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漫画家身份以及作品风格,就可以很轻松地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而在平常课堂表现较为平稳沉闷的班级则以创设情境为主,先播放《童年》的音乐,让同学在自己熟悉的曲调跟唱,结束后以鼓掌自我鼓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这是我熟悉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和平时没什么两样。那么教师只要提问与童年有关的游戏生活,借此不着痕迹的代入所需阅读的课文《竹影》的相关情境即可。
所以语境的创设不单单是教师的语言导入,或者展示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视频、图片的情境预设,它还需要与不同班级的不同学情与生情相配合,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三、合作讨论
创设语境仅是合作探究模式的一个序幕,“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要非常恰切的运用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学生的合作讨论过程以及最终的成效。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一个有血肉的、有自主意识的鲜活生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个性才能创造,社会才会发展。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强调和促进他们的个性化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素质差异和需求差异,鼓励他们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及学习的伙伴,让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体现个人的特性,呈现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维、体验、感悟、见解等,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是合作讨论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少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化体验与感悟,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但是,要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的目的,单是依靠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是难以充分完成的。无论如何,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都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是由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得出结论,还是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从旁点拨指导,就需要因势利导、因时制宜。
合作讨论论这一环节根据设置的时间,可以分为课前讨论、课间讨论以及课后讨论,最终的目的,都是要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来激起思维火花的碰撞,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竹影》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设置了课前讨论环节,即对课文阅读题的理解与回答。为了激发学生努力讨论,积极做好课前准备的热情,课堂设计了分组竞赛环节。同时,设置每次提问都由必须由不同的同学来回答方可得分这个前提,促使每个小组最大限度的调动同学参与讨论,准备好回答问题。在课文阅读题解答这个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活跃,能够积极的回答设置的问题,在回答“请找出你觉得生动有趣的描写,并说说好在哪里?”的赏析题时,懂得结合写作手法和文本进行描述,但一个学生的回答也难以完成比较完整的手法评述、文本结合以及情感表达,这个时候就不能忽视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与归纳。这时就是要充分发挥课间讨论的功效,同学“有话说”,教师则让同学“有话好好说”,综合同学的回答,教师归纳答题思路与答案,为了让学生对自己讨论出来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可以再请一个同学完整的复述上述同学的综合答案。生生交流與师生交流在这个时候已经做到了一个比较透彻的阶段。
四、延伸拓展 探究创新
法国教育学家R.加里的《教育学现状》中指出:“要使儿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能力,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和个人经验来掌握知识,而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去独立地‘发现’这些或者那些原理,激发儿童的研究精神。”这就说明了现代教育中,要重视发掘儿童重组、探究、创造的能力,
分组游戏分享及展示需要集合整组同学的智慧,既要合作,又要分工。所以它不仅包含了合作讨论的内涵,还是本次课堂的一个延伸拓展,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一次比较积极的尝试。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语文阅读的教学也是如此,读写固然是传统教学的中心,但“说”还是比较局限的,多是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提问,被动地说出教师意图让学生说的话,并未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所以我借描写童年游戏的《竹影》一文,让同学们展示自己喜欢做的游戏,从中提炼艺术发现,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如其分、流利的说明,让学生自己来“好好说”。从这一次展示学生的表现可以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的语言表达也是非常丰富的。简单的翻花绳游戏,学生经过相互的配合,上台的展示时,解说词幽默丰富,有条不紊。例如,表演的学生翻出了星星造型,简单变换一下,翻出了人的造型,旁白则配合:“这是星星的造型,经过**同学的巧手,就变成了一个人,所以这是来自星星的人……”一个用白纸拼接的天平,同学们的表述是这样的:“这个天平里蕴含着数学等式的原理,当等式两边的内容是相等的,那么这个式子就平衡了。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索创新,他们能接受理解的知识,能得到的拓展提升都是非常令人吃惊的。
五、小结
总之,提倡合作探究模式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正是为了响应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为课程目标的达成提供一种可供实际操作的借鉴。语文教师应该注意鼓励学生在一个团队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善于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学习。不仅如此,将理论化的“合作探究”模式同具体的实践更好的结合并积极地作用于课堂的改革中,才能既使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中收益良多,又培养积极正面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何超莲.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12月
[3]陈昌蓉 刘旭东.“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9月
[4]杨洲.从符号论美学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J].柳州师专学报.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