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德育工作思考与实践

2019-09-10李冬青张梅

成长 2019年2期
关键词:校本思路

李冬青 张梅

摘 要:以德育为首,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本,这样的德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义。本文从突出生本、立足校本、拓宽思路三方面诠释如何做好初中德育工作。

关键词:生本;校本;思路

以德育为首,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本,这样的德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顺势而为,转变思维模式,积极寻求学校德育的基本路向——坚持以生为本,让德育顺应时代的需求;关注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1 突出生本,变“被动式”为“主动式”

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主要方式一直重于“管”和“教”,学校主导,教师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种貌似周全负责的德育模式实际上违背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要真正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不但要让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使之接触客观德育要素,而且要调动其主体意识,积极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着眼核心素养培育,增强预见意识和超前意识,转变德育方式,创新德育方法,让德育贴近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例如,学生进入初中第一学期,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或主题班会,并以日记或周记等形式写出每次活动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剖析,从而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找准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而不断调适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成为集体中受欢迎、受尊重的一员。以禁毒教育为例,组织学生开展禁毒小剧场、微电影制作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自主设计的活动和自主编导的表演,以逼真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加深学生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对各种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的警惕和自觉抵制毒品诱惑的能力。我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市人民法院列席旁听,通过真实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堂”,给学生内心深处留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违法必究后果严重的深刻印记,促动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言行及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进而主动学法自觉守法,做自己成长路上真正的主人。

2 立足校本,变“条块式”为“课程式”

德育与智育、体育不同,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蕴含在各种活动之中,可以说它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存的,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渗透性。传统的学校德育,往往就事论事、条块分割,常常独立于学校课程和学科教学之外。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生行为准则的相关要求,中小学校须大力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文明行为规范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不与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是就事论事地进行简单切割和分块实施,德育工作就会显得十分单薄,缺乏深入持久的渗透力与影响力,难以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信念和行为准则。那么,怎样才能破除德育工作条块分割现象,做到学科渗透综合育人呢?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者具有系统思维和课程意识,做到德育工作课程化和德育课程校本化。具体而言:一是德育工作课程化。学校要统筹规划,将德育目标分解整合到各年级的学科教学目标之中,制定各年级具体的育人目标。例如,初一年级:起始阶段——重规范,抓基础;初二年级:巩固阶段——重内化,扬个性;初三年级:提高阶段——重品质,显特色,遵循“近、小、实、亲”原则,将德育目标具体化,将德育内容课程化,并且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各类实践活动之中,增强德育工作的辐射和渗透功能,使德育工作不再空泛。德育专家徐安德教授就曾提出“班主任工作要实现课程化”,要求德育活动首先要有明确具体的育人目标;要有讓学生感兴趣、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形成“教材”;要有以学生为主体,贯穿知、情、意、行的育人途径方式;要有以激励、导向、多元、过程性的评价体系。通过德育活动课程化,提高每一次的德育活动的含金量。二是德育课程校本化。充分挖掘本土本校的文化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德育活动,或将地方文化资源整合到课程教学之中,让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与影响力。

3 拓宽思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式”

当前社会快速转型,各类媒体推陈出新,德育工作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传统的说教式德育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转变固有的德育思维模式,把德育范围局限在学校内、教室内,把德育方式局限于讲道理、开班会,不敢跳出“框框”去呼吸新鲜空气,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或一味采取拒之门外的做法,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素质发展需求的。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主动采纳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参与到德育中来;要拓宽思路,积极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凝聚多方面的教育合力,创建多方位的和谐育人环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詹万生教授曾经在《深入开展和谐德育研究 整体构建和谐德育体系》中讲到“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方法上各有优势,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是顺利的和健康的”。

3.1 邀请社工进校园活动

班主任配合学校可以不定期邀请区内社工中心联合开展青少年主题活动,如开展“义趣同行”——青少年义工趣味游园活动,加强彼此交流及沟通,让学生在开展义工活动中享受合作的乐趣,懂得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针对青春期女生启动“女孩百分百”小组活动,社工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分享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经历,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排解青春期烦恼。

3.2 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班主任要多与社会团体合作,组织学生开展爱心义卖、国防教育训练营、法制教育基地参观、“未来领袖”青少年交流营活动等。譬如,学校与义工团队联合举办“心连心,共创成长路”大型公益活动,孩子与家长、老师们一起参与,通过一系列轻松快乐、看似简单的游戏与分享,不断地去发现对方,了解对方,鼓励对方,支持对方,一同欢歌,一同流泪,一同感受爱与真情,孩子与家长、老师有了共同语言,大大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3 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通过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校级、年级、班级),让积极主动的家长代表牵头,组成一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校定期邀请省、市内教育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或者举办家庭教育沙龙,如:“适应初中生活,走好初中第一步”、“青春期,家长们准备接招了吗”、“家长如何帮助缓解孩子学习压力”等,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家校沟通协作,共同培育阳光青少年。

总之,德育是一项心灵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核心素养培育,不断更新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形式,坚持做到心中有人、以生为本,用心德育、与时俱进,拓宽思路、打开校门,不断开发并融合校内外丰富的德育资源,努力创设多方协作的德育环境,凝聚育人共识,形成育人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因应时代的要求,焕发德育的活力,促进青春期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帮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校本思路
项目式学习构建初中美术校本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守正创新,推进校本课程实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通则有路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