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9-09-10董增刚
董增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2014年国家制定并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印發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简称《意见》),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意见》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的基本原则。《意见》设立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我国迎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各级各类学校和课程体系,如何创新性融合非遗资源,将民族非遗课程化、系统化,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高效普及与推广,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是国内较早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高等学府;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北京地区文化遗产研究与普及的专业机构。2015年教育部特批我院设立了全国唯一的文化遗产本科专业,今年已有专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目前学院仍是全国3个设立该专业的高等院校的排头兵。学院在北京拥有多个教学研究基地;建设了10多门文化遗产领域课程,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非遗高等教育体系。拥有20名高校专业教师和一大批特聘专家、学者;与全国许多高校保持专业学术联系;多次召开全国学术会议;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我院的考古专业和文遗专业与北京市文物局和文化局保持着多年的深度合作;承担着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调研与制定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的编写工作。学院参与策划、组织了石景山区多届“非遗文化体验周”活动,与平谷、延庆等区县就弘扬传统文化事宜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关学术成果和社会成果正陆续涌现。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深度融合,就是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一步科学规划、规范和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充分有效地挖掘相关项目资源,科学设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及标准,打造行业领先的传统文化课程品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便在广大学生中系统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优秀品质,为祖国未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等学校和师范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尽己所能,与热心此项事业的各方共同携手,通力合作,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扎扎实实地推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