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法制新闻发展瓶颈
2019-09-10马良
马良
摘要:法制新闻报道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法制新闻报道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实现法制新闻报道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论述了法制新闻报道的发展,针对法制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遭受的瓶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法制新闻;发展瓶颈;解决措施
(一)规范发展
我国法制新闻报道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法制意识,还能够推动国家的法制建设。近些年来,我国的法制新闻报道呈现出规范发展的特点。首先,法制新闻报道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其次,法制新闻报道更具规范性。法制新闻报道是国家和政府传递政策、理念的重要途径,通过法制新闻报道可以对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让人民群众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规范自身的行为。最后,法制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法制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司法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二)多元化发展
人民群众通过法制新闻报道可以接触到法制案件的前因后果和侦破过程,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如今我国法制新闻报道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报道形式多样化。过去新闻报道的形式大多是单一的写作模式,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法制新闻报道的形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渐加深,并逐渐趋于大众化和新颖化。例如,一些法制新闻经常报道人民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传输法律知识;在新闻报道中加入视频、动画的形式使内容更加丰富,通俗易懂。二是报道对象的范围在逐渐扩大。过去法制新闻报道的内容多是刑事案件,报道对象主要局限于犯罪或刑事诉讼。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报道对象也在逐渐扩大,凡是和法制建设相关的内容都包含在法制新闻报道的范围内。三是法制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有所提升。當前我国越来越重视法制化建设,法制新闻报道是进行法制教育,提升人们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为此,法制新闻报道的比例也在逐渐提升。
(一)题材狭窄
尽管我国当前的法制新闻报道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仍然面临题材狭窄的问题。新闻报道的内容更多的是针对犯罪事件。犯罪事件的报道可以揭示社会中不良现象,让人们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但题材狭窄的问题不利于人们认识更多其他的违法事件。法制新闻报道的范围要更加广泛,除了犯罪事件的报道之外,还可以多报道一些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制事件和内容。
(二)不重视法制新闻的社会功能
当前我国法制新闻报道有了明显的提升,也在朝着规范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如此,我国法制新闻报道中仍存在报道浮于表面,不够深入的现象。法制新闻报道具有宣传教育的作用,如果新闻报道的内容不够深入,不仅起不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反而会丧失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法制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民众认识到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打造法制化社会,而当前的很多新闻报道没有认识到法制报道的这一功能,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反而表现出媚俗的特点,使法制内容流于表面,无法体现出事件背后的法律价值。
(三)新闻报道记者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较差
新闻报道记者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对新闻报道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很多新闻报道记者法律知识淡薄也成为影响法制新闻报道的一个因素。部分记者缺乏对法律知识的深入认识,新闻报道的专业水平较差,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较少,在进行法制新闻报道时显得不够专业,这就导致新闻报道的效果较差,起不到宣传教育的良好效果。还有一部分记者由于法制意识不高,在新闻报道中习惯详细描述犯罪的细节,这就会导致新闻报道有“媒体审判”的嫌疑。
(一)选题内容相同
一般新闻报道在选题内容上都带有明显的偏好,通常选择能够快速引起观众关注的事件或行为,法制新闻报道也不例外。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窥视心理,法制新闻报道也存在庸俗化、娱乐化的现象,尤其是某些新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击量,提升人们的关注度,往往通过较为醒目的标题、夸张的内容来获取人们的关注,这种方式会阻碍法制新闻报道的发展,使其失去法制新闻报道的意义。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
一般法制新闻报道大多是以通稿、简报的形式发布。很多同质化的新闻,会降低群众的兴趣。例如,法制新闻报道的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都采用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在 创作手法和叙述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导致群众缺乏对法制事件的兴趣。
(三)人文关怀淡薄
当前,法制新闻报道更多的是针对刑事案件,强调对法律的惩罚和强制功能,忽视了法律对公民权利的维护。例如,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人生遭遇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成长情况等关注不够。法制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更重要的加强人们的法制意识,通过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法制新闻报道不同于其他的新闻报道,其具备很强的专业性。新闻报道人员应始终坚持以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律意识,倡导依法治国为主要原则,提升法制新闻报道的水平和服务水平,完善我国法制建设。
(一)丰富法制新闻题材,贴近群众生活
法制新闻报道的受众人群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法制新闻报道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人民群众,在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贴合人民群众的需求,选取和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题材。例如,拖欠农民工工资、赡养老人、电信诈骗等问题。这些和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来讲述相关的法律知识,并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新闻报道不仅仅局限于重要的刑事案件和违法事件,人们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去遵守重视的法律规范。例如,礼让斑马线。礼让斑马线本是一项基本的常识和规范,但是却有很多人不遵守,很多时候行人并不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原则,而是人多就可以走,像这种看似比较简单的交通规范,如果不遵守也容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为此,法制新闻报道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选择贴合群众生活的题材,提升人们的重视程度,增强人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提升法制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二)彰显人文关怀,做好新闻报道
法制新闻报道不仅要对法制事件进行深入的报道分析,还需要关注事件发生的原因,从关怀他人、帮助他人的角度出发,彰显人文关怀,使法律的宣传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当前存在的青少年犯罪行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这一阶段本该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何会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这就需要对犯罪嫌疑人的生活背景进行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來龙去脉以及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对事件进行深入的报道,这样才能让群众了解事件的真相,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加强法律意识的宣传,提升法制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青少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法制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杜绝虚假新闻,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法制新闻报道不用于其他的新闻报道,一定要确保法制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才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提高国家的法制化建设水平。当前,部分法制新闻记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博人眼球,在没有完全了解事件真相的基础上进行不实的报道,甚至不惜对报道内容造假。这样不仅会使人民群众产生对新闻内容的误解,也会影响法制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法制新闻报道工作者在进行法制新闻报道中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杜绝虚假的新闻报道,从源头上入手,确保法制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在进行法制新闻报道中要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新闻报道不过分渲染、不掺杂私人感情,尤其是一些重大的事件,在报道中要坚持客观、公正,不应做“媒体审判”。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行法制新闻的如实报道才能更加有利于法制的建设。
(四)加强法制学习,提升法制新闻报道工作者的水平
法制新闻报道人员的专业性是非常关键的。专业的法制新闻报道人员队伍可以提升法制新闻报道的质量。为此,需要加强法制新闻报道人员的法制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掌握最新的法律知识,还需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各行各业的了解,提升新闻报道的水平。法制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建立良好的法制氛围。为此,需要法制新闻报道工作者不断学习,熟悉法律法规,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还原法制事件,利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群众从法治走向德治,起到法制新闻报道宣传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法制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遇到的瓶颈,需要法制新闻报道进行优化,确保法制新闻的内容贴合群众,以小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同时,还要始终坚持法制新闻报道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法制新闻报道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