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红楼梦》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2019-09-10王鹏宇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4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大观园芭蕉

王鹏宇

一、选题依据

《红楼梦》中,渗透了许多中国古典建筑,以大观园中的“杏帘在望”、“有凤来仪”、“蓼汀花溆”为例,描写了一个布局适宜,移步换景,巧妙利用了时间与空间的大观园。而这看似是对建筑风格、技巧、布局的描写,实则渗透了千百年来的中国文人情怀。此外,《红楼梦》也被列入到高考语文考察的十二部经典名著中,对它的研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从目前翻阅的资料来看,对于《红楼梦》中涉及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研究还不多,而用“三位一体”[1]的方式来分析的更是几乎没有,因此,本文也算是填补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研究上的一处空白。从《红楼梦》鸟瞰中国山水文化,剖析其中的人文内涵,是对曹雪芹的艺术鉴赏的肯定,也向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致敬。

三、研究成果

园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形态各异,可以是富贵大气的皇家园林,也可以是精致典雅的私家园林。从内容与功能上看,皇家园林实际上是封建皇帝的行宫,而私家园林则兼备待客、生活、读书、游乐的功能。由此可见,《红楼梦》中给元春建的“省亲别墅”,即后来的大观园,则属于私家园林。

1. 空间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擅长移步换景,步步为景,景景不同。这就需要有高超的技术和巧妙地构思。

假山在古典园林中起到了障景的作用。所谓障景,是人为遮挡住马上就要出现的景物,使人对园中的景物不能一览无余,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是最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在贾政等人初游大观园时,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假山。贾政忙说,要不是有这座山,园中之景皆在眼底,还有何趣味?

当然,除了假山以外,屏风、围墙、复廊也对整个大观园进行着空间的分割,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致,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景致,达到“芥子纳须弥”的效果。

譬如大观园中的蘅芜苑,是由一堵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分割开来的清凉瓦舍。怡红院粉墙环护,垂柳相绕,间隔来一处花木繁盛的美院。 稻香村“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草杆茎掩护,加以桑榆、杏花,营造出一处田园景色。潇湘馆则是被“千百竿翠竹遮映”,巧妙的分割出一处以翠竹为主题的院落。

再说流水,同山一般,園中引水,都是仿照自然界中河、湖、溪、涧中最绝妙之处,使水引进而活,浅而清,小中有大,有聚有散。大观园中,沁芳闸的水贯通整个大观园,流出“清溪泻雪”,或“碧流清水”,或近或远,给人以忽远忽近,深远幽静,源远流长之感。再加上水边湖畔垂柳拂水,桃花相映,使得园内生机勃勃,整个水流交会连通,显出连绵不尽之意。不仅增加了景的层次,还与其他门窗、楼阁配合产生出交错、渗透的视觉感受。到此园中,借山登阁,穿洞入穴,上下交错纵横,美不胜收。

2. 时间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不但有巧妙的空间分割,屏障的使用,还在特定的时间,营造出特定的景色,这是相较于西方诸多建筑中所没有的时间性设计。

可以说,有了时间性设计,园林就成了有生命的园林,达到了与自然的高度融合。

譬如大观园中蓼汀花溆的流水落花,以及怡红院的雨打芭蕉,就巧妙地运用了时间这一因素。此景就有了特殊、独一性,即在特定的时间才能观赏到。流水落花需在春末夏初,万花皆落时才能看到,满树满枝的花在风的吹拂下纷纷扬扬落入水中。白墙映着芭蕉的绿叶,一株株青翠的芭蕉亭亭玉立,而此时夜雨落下,打在芭蕉肥厚的绿叶上,声清悠远。在雨打芭蕉的滴滴答答声中,飘散出一股寂寥的愁思在夜雨里回旋,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就相思千里,这里面的大气,不含一丝媚气。汪遵有诗“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梦来”,此时的落花,是晚春随流水而去的末景;此时的蕉叶,却真真是长安的箜篌。

3.人文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不但有空间与时间的巧妙布局,也蕴含着中国文人的一大雅趣,譬如给新建好的亭子取名,或写诗赞景。

大观园落成后,贾政带着一班清客前去赏玩,游园时曾发过这样一番感慨,“偌大景致,若无亭榭,若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建好的园林需要题字,就犹如一篇文章需要点题。好的匾额、楹联能增加园林的文化底蕴,还能勾勒出山水林泉、亭阁台榭的外在美景和内在底蕴。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政等人来到“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之处,宝玉题名为“有凤来仪”。这一名字实则是化用了《尚书》“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宝玉又为此处作诗: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待到贾元春归省时,赐名“潇湘馆”,后为林黛玉的住所。

再比如宝玉给后来李纨居住的地方题名“稻香村”,就是由“柴门临水稻花香”这句诗而来。

之后,众人看到“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一树西府海棠”。于是宝玉题“红香绿玉”四字。元春赐名为“怡红院”,后为宝玉住所。

除却书中描写的这些之外,在苏州园林拙政园中有一“与谁同坐轩”。筑于西园水中小岛的东南角,面对别有洞天的月洞门,背衬葱翠小山,前临碧波清池,依水而筑,构作扇形,故又称作“扇亭”。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凭栏远眺,还是依窗近观,小坐歇息,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如果你读过苏轼的《点绛唇》,你就应该知道“与谁同坐”的答案是“明月清风我”。题额者把答案藏匿起来,使得该匾额耐人寻味。

四、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不同于西方园林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是空间的审美,也是时间的艺术,更是文化的载体。它是文人心灵栖息的乐园,也是志士放逐生命的天堂。

如果说,西方人迷茫无助会求助于宗教,那么,中国文人失意后往往求助的就是山水或者园林了。园林,又何尝不是人精神的一种归属呢?它治愈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是抚平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园林不讲平衡,不要对称,永远是曲线,它是道家,不是儒家。

注释

[1]本文“三位一体”中“三位”指时间、空间与文化,“一体”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4月。

2.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三联书店,2001年9月。

3. 赵厚均、杨鉴生,《中国历代园林图文精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4. 佘志超,《细说中国园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3月。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大观园芭蕉
爸爸跟我争芭蕉
芭蕉上练字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芭蕉琴
传统与现代的调和:论高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优化设置
大观园
长相思.雨
大观园
大观园
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