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2019-09-10赵海龙朱发红
赵海龙 朱发红
和政县为国家贫困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7.4%,本地区留守儿童按照父母外出时间不同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长期留守的儿童,父母常年外出,以回族、东乡族人口外出从事以兰州拉面为代表的清真餐饮行业、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到南方工业城市从事流水线作业为主;二是每年有半年以上留守的儿童,父母春夏秋三季到本省其他地区及青海、西藏、新疆等从事建筑等行业;三是季节性留守儿童。父母春季到甘南州、青海省、四川藏区采挖冬虫夏草,秋冬季到本省河西地区、新疆务工采摘棉花、枸杞等。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造成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等原因产生了娇生惯养、无法照顾生活、行为管教不力、交流沟通太少等诸多问题,孩子心理问题十分突出。班主任一定要通过沟通交流走进留守儿童心里,找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
(一)对学习不重视,态度不端正
回族、东乡族有着善于经商的优势,有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但常在外打拼,小有收获,对文化不重视,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动力。认为学习无关紧要,自己的父母没文化,照样天南海地北做生意、挣钱,这就使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四年级马同学的父母一直在南方开餐馆,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经常不交作业,串联其他同学逃课,到河边树林里玩耍,爷爷奶奶无法管教。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时他还顶撞:“我爸爸妈妈没上学照样能挣钱,我不想学,你管得着吗?”
(二)普遍存在自卑感
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自卑感,甚至一小部分还比较严重。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自我感觉失去了坚强的后盾,无所依靠。看到同伴的父母都在身边,有父母的陪伴和照顾,自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对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跟同学一起参加,显得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
(三)性格暴躁与行为偏差
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没有父母的思想教育,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指导更无从谈起,导致性格失常、脾气暴躁、易冲动,经常会欺负其他同学,打架斗殴等。同时受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不少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能很好地分辨真假、美丑与善恶,学习缺乏兴趣,没有目标,甚至對父母产生怨恨,情感冷漠。
(四)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都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总感到教师、同伴特殊对待自己,总认为别人在欺负自己,对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不能真诚友善地与人交流,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教师、监护人、亲人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二、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位,亲情关爱缺失
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一小部分是由亲戚代为监护,甚至个别由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亲戚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严重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学校教育、评价方式不当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校以分数高低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身上,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又经常违纪的学生,更是不闻不问、不予管理,而这一部分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三)社会的不良环影响
目前农村一些隐蔽的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大量招收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小学生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时下,农村赌博风盛行,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这种“潜移默化”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认为要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沟通。外出务工父母要尽自身最大努力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通过打电话、网络视频等多种方式经常与子女交流,多向孩子表达关爱思念之情;多了解一下现代的流行趋势,增加与孩子的共同语言;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向监护人了解其生活状况及心理情况,以便及时予以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二)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清楚了解本校留守儿童数量,并适时登记建立档案,详细调查本校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父母的具体情况,详细记录其情况,及时把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思想表现等告知其父母或监护人。如留守儿童发生异常情况,学校也可联系家长,双方共同协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等项目优势,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兴趣小组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积极鼓动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
(三)设置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辅导教师,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建立家访制度与家长学校。对家长及监护人进行培训,使其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探讨并推广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
(四)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加强农业生产
留守儿童数量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父母长期外出,没有办法把孩子带到身边。政府应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发展,借东西协作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和“三区三州”项目开办扶贫车间,让青壮年人口在家门口务工。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扶持、培育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农业生产,使农村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