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享“新”农村资源,提高小学生习作素养

2019-09-10兰丽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丝瓜写作文家乡

兰丽

叶圣陶提出:“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难”是很多小学生的共同“心声”,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如何写,而日复一日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却对农村特色熟视无睹。事实上,现在的农村生活图景丰富多彩,农村的山、农村的水、农村的田野,农村的新貌无不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不竭的“泉源”。为此,通过走访农村,来挖掘“新”农村资源,并从中去发现农村生活,去爱护家乡环境,去欣赏农村的美,真实而鲜活的农村“新”貌,为小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创造了契机。

一、深入“新”农村,激活学生的一颗“乡心”

很多时候,作文课上的学生都是“愁眉苦脸”的,因为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文,更不知道去写什么。“无话可说”“无情可述”,写作资源匮乏成为小学生“作文难”的通病。在今天的“新”农村,环境美了,生活富了,而孩子们的乐趣反而少了。每当看到质朴的乡村学生,用陌生的语言去描绘遥远的都市生活,却忽视了眼前的山水,广袤无垠的原野,村前屋后的大树,路边的狗尾巴草。这些得天独厚的农村自然资源,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小学生笔下最“璀璨”的烟火?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长时间的生活,让他们忘记了周围青青的田野、潺潺的溪流、香飘万里的金秋硕果……上树捉鸟,下河捞鱼,放牛放羊,喂鸡养鸭,这些无穷的趣事,似乎都已经远离了孩子们的生活。为此,我们通过营造“发现身边的生活趣事”,走进并深入了解家乡的田园风光,让学生从农村“新”的变化中,去观察、去感受、去聆听、去体验,为写作文奠定坚实的素材基础。在中秋假期里,我们向学生倡导“秋收在田间,劳动最光荣”的生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要走进田间,和自己的父母家人一起勞作收秋。看辽阔的田野、望天高云淡,放手奔跑。回到田园里,和父母去采摘苹果、梨;走进玉米地,和父母一起剥玉米,在田间劳动中,播撒着汗水,感受着收获的乐趣。因此,从习作素养上来看,缺失生活的体验是导致学生“作文难”的主要病症,而要鼓励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中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如观察小猫,为什么小猫走路没有声音?因为小猫的脚下有“软软的”肉垫;观察小狗,为什么小狗在夏天要伸出长长的舌头?因为小狗也怕热,通过长舌头来降温。激发更多的学生,带着“乡心”去认识农村的新貌,去了解每一种动物、植物的名字、特点,去和老一辈人了解家乡的故事,挖掘农村生活中有意义的趣事,才能让习作素材更丰盈。

二、体验“新”变化,激发学生的一腔“乡情”

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写自己的家乡,很多学生找不到家乡的特色,更写不出家乡的美。事实上,新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玉米、小麦、水稻、油菜、果树、田园各具特色,而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不相同。在农村,家家户户都饲养家禽,有鸡、有鸭、有鹅、有牛、有羊、有狗,它们的习性也各具特点,这些都是农村所特有的缤纷景象。还有现在的农村新貌,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也有绿意盎然的乡村庭院,还有造型独特的别墅,构成农村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家乡的新变化,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文,增强对家乡的依恋感与归属感。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对于写文章而言,不仅要挖掘写作要素,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农村新的生活图景,要让学生激发自己的热爱之情,才能有话可说,才能将这些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在一次乡野生活观察活动中,有学生的作文题目为“家门口的丝瓜藤”,将生活里常见的丝瓜,写的满贮深情。“家门口的空地上,长出几株丝瓜。丝瓜瓜蔓柔韧有力,依着棚架,缠绕着向上爬,绕过晾衣架继续向上攀爬。我走进丝瓜,看到藤蔓的茎节处,还有一缕缕触须,这些翠绿的、细又长的触须,弯曲着,寻找着可以依傍的棚架……”。我们看到,当学生真正去了解自然,去亲近自然,内心的纯真与喜悦才油然而生,学生在习作中的表达才更真实、更细致。在他们的眼里,丝瓜、豆角、黄瓜、茄子等农作物,都是有情有义的,都是可爱的,因为他们的眼里融入了情感,在他们的心里,抒发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保持了一份深厚的“乡情”。

三、开发“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

今天的农村“新”景,与过去的生活截然不同。回顾过去,每一家、每一户都曾经历辛酸的往日。我们让学生去了解家乡的历史,搜集相关的故事、资料,并与今天的新农村形成对比,回顾昨天,畅想明天,赞美新生活。老舍提出:“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根’。”在小学生作文指导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生活里的源头活水。结合每年的不同农历时节,我们鼓励学生拜师学艺,参与农艺农技学习,领悟辛劳的意义,丰富生活体验。如在自家的院子里种花植草,跟踪家人去种菜,参与家务劳动,走访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历史,调查家乡的生态环境,并将这些生活体验,装入自己的“作文素材库”里。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从大自然里发展审美情趣。我们让学生走进田野,去观察植物、花朵的形态,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有学生写出“野豌豆”的诗歌“总是歪着头思考,思考,绿蜻蜓,为什么?会从手臂上爬出;为什么?要等到夏天才飞走。总是歪着头思考,思考,代代相传的歌谣;为什么?会被录入录音笔;为什么,要等到秋天才播放。”在学生的文字里,“野豌豆”变成了“绿蜻蜓”,变成了“歪着头”思考的样子,这些美好的意象,极富情趣的联想,写出了学生愉悦的感受,也表达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同时,我们鼓励学生欣赏大自然,更要启发学生的认知、感受,激活想象的思维,去表达、去展现家乡生活的美好图景。

四、积累“新”素材,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

“有山皆为图画,无水不成文章”。在农村“新”天地里,多彩的生活资源,为学生的习作素材提供了丰富积累。我们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积累,平时要多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发现生活中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并将这些东西写入日记里。如和小伙伴去野地里挖野菜,去小河里摸鱼儿;跟着父母、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养小鸡,喂喂小狗,洗衣煮饭,种菜锄草等。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是习作的好素材。每天都要结合身边的小事,养成写作积累的习惯,有话则多写,无话则少写。另外,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看书,对于优美的文字进行摘录抄写,积累成范文语言,并在自己的习作训练中融入其中,丰盈自己的语言表达。

总之,农村的“新”貌表现在很多方面,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观察农村,去体验农村劳动,开发想象力,养成良好的记日记习惯,真正让学生走出“习作难”的怪圈,学会写作文,爱上写作文。

猜你喜欢

丝瓜写作文家乡
种丝瓜
写作文的烦恼
丝瓜花开
小丁写作文
削丝瓜皮
老丝瓜旅行记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写作文等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