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学旅行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影响
2019-09-10栾聪侯爽唐瑞阳
栾聪 侯爽 唐瑞阳
关键词:研学旅行;青少年;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117-01
1 开展研学旅行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红色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之基,新时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力量之源。树立文化自信要从小抓起。把握市场热点,将研学与旅游有机结合,不但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旅游市场的拓展。
2016年教育部首次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国家旅游局也将“学”作为了旅游新十二要素之一,为研学旅行提供了政策支撑。通过研学旅行,让中小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在既有旅又有学中让青少年切身感受到“厉害了!我的国”!
2 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注重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我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要认识到当前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青少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仍存在对立性
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审美、人文素养、社会能力等综合的实践能力,但仍有许多学校和家长认为素质教育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学校的升学率、老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有些学校对素质教育仍停留在“表面”,其真正实施的仍是老的教学套路——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2.2 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实行仍不够完善
在当今的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学校和老师虽已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却过于看重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能力背后的素质培养。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在学业考核中增加了“核心素养”方面的考试,但仍是局限于某一个学期,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所占学时也较少,形式仍为笔试,缺少动手操作方面的考核,学生对于常识等知识的认识仍主要来源于书本,这就难免有死记硬背的成分在其中。
2.3 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实施仍较为保守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其方式方法较难掌握,加之社会上升学率、高分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大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过于保守,在能力培养、个性培养、道德培养、心理健康培养等方面的没能进行方式方法的創新,未能与当今飞速进步的社会状态完整有效的融合,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进而没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
3 研学旅行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影响
研学旅行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书本知识解决旅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研学旅行活动对于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3.1 研学旅行革新了传统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研学旅行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而突破学校和教材对学生学习的局限性。让学生在现实的场景中,通过与历史背景、自然风物等现实环境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对应的书本知识。同时,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在一次次集体生活的锻炼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研学中,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实现学生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有机结合。
3.2 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研学旅行,既有学又有行。在充满趣味与新奇的旅行中,让学生们走进历史、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既走出教室、冲破书本的束缚,又可以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里、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里、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知识的奥妙。面对多姿多彩的知识世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与大自然的亲切接触中,也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培养健康的人格。
3.3 研学旅行促进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参与研学旅行过程中,必然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文明规范,进而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促进正确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研学旅行通过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 也拓展了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增进了学生们的学识、锤炼了学生们坚强的意识, 让学生们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方式,去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激情。同时, 也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们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应对各种挑战, 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露,廖华平.小学研学旅行实施现状分析与课程设计建议——以四川L市为例[J].才智,2018(32).
[2] 郝杰.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研学旅行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0).
[3] 石洪斌.开展研学旅游的意义和对策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18(10).
【通联编辑: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