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曾海琴

天津教育·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件情境数学

曾海琴

信息技术已不再是一种新兴产物,它的普及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也深深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电教手段之一,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之一,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它不仅具有直观教学的优点,且光感强、直观形象、视听结合、可静可动、操作方便等特点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优化的目的。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书育人的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数学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现代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和广阔无垠的学习空间。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都有新的感受和体验,对数学的喜欢程度前所未有,他们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抽象的,而是贴近现实、充满趣味和灵性的。

一、利用远程教育卫星资源,让计算试题焕发新的生命力

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离不开计算,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但计算教学比较枯燥,很多学生讨厌计算题,见到计算题就头痛。其实数学源于生活,我们学习的计算题都是现实生活事例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新课程教材的编排都给计算题创设了合适的现实生活情境。有了生动的情境,计算试题的教学才有活力,有了人文气息,才能体现出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有了生动情境的计算教学才会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教学内容,人教版新教材创设了“冰天雪地”为教学情境,这种情境是我们这里的孩子喜闻乐见并非常向往的。在学校媒体教室中,在远程教育卫星资源网下载到这一情境,教研组共享这一资源。在四则运算教学中,我被学生的学习热情感染。通过用电脑将“冰天雪地”这一幅美丽壮观的主题图一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就引起学生们的惊叹和欢呼,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紧接着学生很快解决了例1、例2只有加减或乘除的运算试题,并自己归纳出这类计算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例4冰雕区的主题图让学生们在身临其境地欣赏冰雕鹿的同时看到了出示的“上午要比下午多派几名保洁员”的问题,充满乐趣,很多学生用了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对比总结出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这些运算法则的概括根本不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全部是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的,这是我在教学旧教材时根本体会不到的。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形象直观,使教学重难点得到完美突破

现代教育技术能提供形象直观的图像,创设生动逼真的动态情境,把教材中讲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操作演示难以讲清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教学《进位乘法》“24×3等于几”时,学生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答案:24×3=612、24×3=72、24×3=92,通过讨论一致否定第一种答案,第二种答案和第三种答案的学生却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互不相让。得数是72的学生说:“个位4乘3得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2乘3得6,加上进上来的1得7,所以是72。”得数是92的学生毫不示弱,他们振振有词地说:“个位4乘3得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2加1得3,3乘3得9,所以得92。”学生们争论的焦点是:十位是先乘再加1,还是先加1再乘。现代教育技术动态地演示了这个过程:先展示3个2捆和3个4根小棒,再将3个4根合起来即12根,把其中的10根扎成一捆,并闪动扎的过程。这樣学生就清楚地看到大屏幕上现在有7捆零2根小棒,即72根,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地演示中理解了十位要先乘再加上1的原因。这种知识的形成过程轻松愉快,比教师费尽口舌的解说要高效很多。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生活中的数学应用现象,让学生得到体验数学价值的兴趣

数学最初起点是现实世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当大的一部分都能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形,教师在做教学预设时可以利用这些原型创设教学情境,并指导学生对这些原型进行观察、研究和探索。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用课件展示了“为晃动的窗户加防风栓”的片段。由于刮风,窗户不停地晃动,加了防风栓后就把窗户固定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三角形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再用课件展示“一个老人拄着拐杖”的情境图,老人走不稳路,为什么要拄着拐杖?还是三角形起到了稳定的作用。于是学生们发现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用课件出示再继续展示“斜拉桥”“自行车”“学校篮球架”“电线杆”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那么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是否也有作用呢?课件接着又出示“电子感应的伸缩大门”“鱼网”“蚊帐”等图片,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作用也很大。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数学学习如果脱离实际,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数学的价值。正好,教室里正好有桌椅在摇晃,学习了这节知识后,我给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修理好教室里的桌椅。第二天我发现在晃动的椅子腿边钉上了一根斜木棍,如此,学生已经学会了应用三角的稳定性。引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掀起了学习高潮,让人人学到了有用的数学,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

新教材中例题的呈现方式虽然贴近现实生活,但是有一些情境远离学生的生活,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地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进行教学,如学生熟悉的学校运动会、课间游戏、联欢会、超市购物、公园游玩、外出旅游等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是生活中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而非仅指数学书上的内容,使他们感受到课本数学就是生活数学。比如:人教版教材第八册《乘法运算定律》的主题图以植树为背景,虽然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但我们这个小县城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植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教学时,我把这个主题图改变成用课件出示课间活动时学生们玩跳皮筋的游戏场景。学生们看到活动场景,纷纷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如:牵皮筋的有多少人?跳皮筋的有多少人?玩跳皮筋游戏的一共有多少人?这样一来,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结合律极易被学生内化,特别是乘法的分配律这个知识难点很快被他们理解和掌握,确实很难得。再比如《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材以“给跳远同学排名次”为背景,在教学时,我在多媒体教室找来了学校春季运动会录像,然后运用电脑展示出我班队员跳远的场面,并标注出每人跳远的成绩,然后提出给他们排名次的问题,这是我们班学生熟悉的人物、感兴趣的活动,学生们立即被这幅画面所吸引。不用教师教,他们马上进行激烈讨论,给跳远运动员排出名次,就这样,他们都知道了小数的大小比较要从高位比起,从而走出数位越多、小数就越大的误区。学生们感觉他们解决的是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书本上的问题。他们的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时得到很好的验证。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多么生动有趣的素材,他们学习的潜能被充分诱发出来,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现代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生动的现实情境,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课堂的精彩、数学知识的奥妙、学习数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注:本文为2019年定西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编号:DX[2018]GHB068)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周子莹)

猜你喜欢

课件情境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