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为主体整合构建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019-09-10周业军
周业军
十八大以来,国家自上而下推进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对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与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重庆的整合独树一帜,将国家的改革要求与地方实际充分结合,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简称“重庆联交所”)为主体整合建立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采取“政府强监管、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体制机制,成为产权交易资本市场服务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助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新创举。
1 为什么能承担整合责任
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本轮重庆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涉及重庆联交所、市政府采购交易中心、市机电设备招标交易中心、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市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等5个专业交易平台,归属主体不同,单位体制也有差异。整合前,重庆联交所认真总结与区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多年业务合作的实践经验,从有利于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和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出发,主动作为,积极建言,为整合工作赢得主动。
1.1 企业化运营管理效率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在平台建设、交易组织、市场发动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重庆联交所从成立起就实行企业化运营管理,在平台建设上与事业平台相比,少却了机构设立、人员核定、费用预算等诸多行政审批环节,在未花财政一分钱情况下,用两年时间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在交易方式上,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实现了从“传统拍卖”到“局域网竞价”再到“互联网竞价”的更新换代,2010年起即全面实现互联网交易;在配置效率上,通过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和“奖惩激励约束”机制,消除“庸懒散”,激发干事热情,提升服务品质,在保证阳光规范基础上,提供交易咨询、项目策划、市场推介、融资服务等市场化配套服务,促进市场功能作用发挥。从成立至2015年底,重庆联交所共完成国有资产项目交易27300宗,成交额1045亿元,增值额67亿元,挂牌项目竞价率53%、平均增值率9%。
1.2 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
重庆联交所成立于2004年3月,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克服市场建设较晩、国有资产体量较小等困难,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和业务品种创新,实现了从单一企业国有资产交易到涵盖绝大多数权益类资产资源交易的综合性要素市场,形成“一场多市”格局。2005年,在企业国有实物资产进场交易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企业国有涉讼资产进场交易。2006-2007年,我们在31个远郊区县建立分支所,建立起全市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就近服务区县交易。2007年,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们获准从事中央企业产权交易,开始从重庆走向全国。2009年,在国有涉讼资产处置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通过积极争取,市高院将全社会司法拍卖资产纳入平台公开交易。2010年,顺应绿色生态发展趋势,启动排污权交易试点。
2011年,实施“二次创业”和“三个延伸”战略,将国有资产交易模式向全社会权益资产交易延伸、将产权交易模式向区县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延伸、将重庆司法拍卖模式向全国范围延伸,平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服务对象、交易品种大幅增加,交易规模成倍增长: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重庆召开全国司法拍卖改革会议,将重庆联交所诉讼资产交易网升格为人民法院诉讼资产网,为全国司法拍卖提供服务;与重庆海关合作,将海关罚没资产纳入平台公开处置;与25个区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为区县土地出让、特许经营权、资产租赁等公共资源交易提供服务;与重庆工商联、农业管理部门合作,积极拓展民营资产、农村产权进场交易;组建互联网支付结算平台,创新交易资金结算方式,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结算服务;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7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机构之一,服务低碳经济发展;2014年,组建互联网融资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15年,建立加工贸易废料交易平台,为关内企业高效快速处置废料提供通道,为海关强化监管提供工具。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到2015年,平台市场化业务占比超过50%。
1.3 产权市场的阳光规范
重庆联交所作为政府建立的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始终将平台公信力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机制+制度+科技”的结合,构建起严密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了交易的阳光规范。一是按照受理、審核、监督“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起前、中、后场相对独立、互为支撑又相互制衡的业务运行机制;建立起纪检、审计、监事、法务、财务多位一体的内部监督机制,将合法合规性审查贯穿于交易各环节。二是建立起各类交易操作规则和员工廉洁从业规定、员工行为规范、保密制度、信访举报案件管理办法、经济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体系,强化服务规范和风险管理。三是采取前沿信息技术,对涉密信息加密设防,全程留痕、可溯可查,既防止外部的网络入侵、黑客攻击,又防止内外勾结、信息泄密。
同时,作为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在干部管理上,由市委市政府统一管理考核,肩负“一岗双责”;在交易中,严格按照政策法规提供服务,接受监督部门全程监管和社会公众的广泛监督;在经营中,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接受年度审计、任期审计、专项审计、定期巡视、纪检监察监督,为公开透明交易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15年底,重庆联交所累计交易项目近6万宗,未出现一例员工违法违规行为,未发生大的交易纠纷,也未出现一例交易败诉案件,平台公信力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牵头来渝调研,充分认可我们企业化运营效率和在市场化配置资源方面的探索,以《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实践与启示》为题,通过“经济情况与建议”上报中办、国办。正是由于我们营运管理的活力与高效、持续创新的动力与能力、交易过程的规范与透明,与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改革目标高度吻合,最终市委市政府采纳了我们的建议,重庆联交所成为全国首个以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为主体整合建立的区域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 推进平台整合
2016年3月,《重庆市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同年5月市政府下达《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组建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批复》,将原重庆市政府采购交易中心、重庆市机电设备招投标交易中心与重庆市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心整合,组建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剥离原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重庆市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的交易服务职能,纳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能范围;在重庆联交所加挂“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承担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职能职责。
2.1 合理设计内部组织架构
重庆联交所在深入分析拟整合业务特点、交易规模、经营能力等因素基础上,按照“业务平稳接续、风险有效管控”和“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原则,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了大的改革调整,推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即:合理归并业务品种,分别设立产权交易分中心、机电政采分中心、土地和资源交易分中心、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分中心4个事业部,实行专业化服务与管理,各分中心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二级管理和业务部门;调整集团本部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立办公室、财务处、人力资源处、市场管理处、政策法规处、信息处、机构处、党群工作处、纪检监察室、审计办公室,健全党委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监事会办公室职能,统一为各分中心、子公司提供后台管理支撑。
2.2 平稳推进机构人员整合
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后,重庆联交所积极对接市国资委、国土房管局、城乡建委和有关交易机构,反复磋商交接方案,明确交接范围和责任界定,并按照市政府确定的“人事相宜、自愿选择”原则,做好原事业编制人员的政策宣讲和接收准备。通过主动作为、积极努力,用较短时间完成了机构人员整合,实现了业务的平稳接续。2016年7月1日完成市机电设备招标投标交易中心、市政府采购交易中心整体划转, 2016年8月1日完成市土地和矿业权交易中心交易服务职能的剥离与移交,2016年10月19日完成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中心交易服务职能的剥离与移交。重庆联交所按照“统一标准、一视同仁”原则,与107名接收人员(其中55名事业编制人员转为企业身份)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并根据专业能力配置到各分中心。整合后,各分中心业务运行平稳,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得到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的普遍认可。
2.3 着力推进全市一体化交易
按照“建立全市统一、终端覆盖区县的电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和分类统一的电子交易操作系统、电子交易监督系统”的改革要求,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着力构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信息平台。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建立起服务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共服务系统和支撑所有系统的硬件云平台,设计开发了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系统、招投标电子监督系统、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交易与监督系统,升级了产权交易系统、资产交易系统、增资交易系统、政府采购交易系统、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排污权交易系统和支付结算系统,所有系统均通过了公安部门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认证,2018年平台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网上中介服务超市也正式上线。依托公共服务系统枢纽,连接各交易系统、监督系统,汇集公开交易信息、主体信息、专家信息、信用信息、监督信息,并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中国产权交易网、中国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重庆市政务服务网(重庆市网上办事大厅)、信用重庆等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共享,形成“上连国家、下连区县、横连地方政务平台、覆盖各类交易”和“云+网+端”的一体化交易平台体系。目前,全流程电子招投标交易与监督系统、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交易与监督系统等正在全面推广使用,预计近期内即可完成全区域、全领域覆盖。
3 整合效果
重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起步虽晩,但由于依托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并实行企业化运行管理,各项工作进展迅速,用两年时间基本赶上其他省市多年的建设进度,并正朝着全国一流交易平台迈进。2017年,完成各类交易19568宗,交易额2838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交易增值和资金节约306亿元,同比增长71%。2018年1-8月,完成交易额1931亿元,同比增长3%。
3.1 统一服务规范
整合后,重庆联交所对交易服务规范进行了全面梳理、修订和增补完善,共梳理政策法规397项,修订完善交易服务管理制度83项,规范交易流程24项、交易文书89项,制作服务目录及办事指南34项,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制度,服务规范体系的完整性处于行业前列,并全部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重庆市)”公示,做到一网尽览、便捷高效、公开透明。
3.2 统一交易场所
为解决交易服务场地分散、运行管理难度大成本高、市场主体办事不便等突出问题,通过置换方式,新购置了30000㎡的统一集中场地,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融入交易服务场所和网络交易系统、移动使用终端,打造集云存储、云计算、云应用一体,“线上线下有机耦合”、“场内场外无缝连接”、“服务与监管全面嵌套”的智能化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全程的智能控制、智能调度、智能引导、智能操作、智能监督,并为各类主体提供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预测、数据监督、数据服务等大数据分析应用,切实为主体减负、为监管助力。目前,数家国内一流的承建单位正在开展紧锣密鼓施工,预计近期内建成投用。
3.3 大力降费减负
整合后,对标国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总要求,缩小收费范围,降低费用标准,在2017年总体降幅70%基础上,2018年再降18%,每年降低市场主體直接交易成本近3亿元。同时,从完成整合当日起,即禁止软件开发商向招标投标市场主体收取软件使用费,每年再为市场主体节省成本3000多万元。此外,通过全流程电子交易系统特别是电子招投标系统的推广使用,实行无纸化交易,在实现“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目标基础上,每年还将为市场主体节省印刷费、差旅费等3亿元。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显著下降,改革获得感明显增强。
3.4 根植市场化基因
整合后,我们将产权交易资本市场多年积累形成的市场化服务理念和方法逐步植入其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首先,从服务规范入手,建立起满足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的服务规范体系,确保交易依法合规,服务规范有序;在业务窗口加装服务测评器,公共区域设置举报箱,网上开辟投诉专栏,公布24小时投诉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交易场所添置复印机、打印机等设备,免费为市场主体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其次,推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化考核激励约束机制,针对每类业务的创新程度、难易程度、工作强度等特点分别制订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营造优质优评、多劳多得的工作氛围,激发干事热情。最后,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探索,初步建成大数据分析系统,对交易数据、主体行为、发展趋势等进行智能分析,为及时把握市场动态、评价交易质量、甄别违规违法行为、研判发展趋势提供支撑。当然,市场化基因的根植与培育永远在路上,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认知的差距,我们仍处于探索之中。比如,产权交易领域推行多年营销推介、融资服务等市场化服务措施在其他领域能否开展、怎么开展?又如怎么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服务交易管理、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宏观决策等等?这些事情,在我们场地集中后,将通过对内部组织架构的再次优化调整,进一步强化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探索。
(作者为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本文为作者在“推进产权交易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助力国企国资改革<井冈山>高峰论坛”上的专题演讲。文章经作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