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

2019-09-10谭立波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汉语言审美文学

谭立波

摘 要:在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求人们应具备更高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孔子风潮以强大的文化感染力与影响力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刮起了一阵强风,成为新的文化焦点[1]。在这一形势下笔者就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展开研究,往对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

汉语言在经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与历史沉淀后,已经不仅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一种代表我国优秀文化的特殊符号。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力的日益上升,现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想要同我国合作与交流,且中国文化也成了国内外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汉语言作为一种我国特有的文化,其在整个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感,因此加强对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汉语言文学概述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汉字历史已达几千年。并且汉字在经历上千年的完善与发展后,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中重要的符号与象征。汉语言文学与现代人文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记录与传承了中华民族于不同时期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中不可获取的内容。现我国针对汉语言文学专门开设了相应的课程,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够有效升华民族精神,并拓宽其作用范围,增强年轻一代注重并传承汉语言文化的意识,从而通过践行汉语言文化的推广与传承任务,来促进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审美

在對古代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进行研究时,应首先考虑其所想表达的内容、意境与时代背景,同时还应基于意境,进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大多数汉语言文学素材与灵感均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在作者的渲染下,能够将作者的自身情感充分表达出来。通过日常研读与分析书籍可知,古代作者在创作时均是通过观察生活后来表达自身的感情,且不同的文章的意境与审美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这样的文章一般极具美感,并且还具有的一定的启发意义。因此在进行古汉语文学的解读时,应对其意境进行充分揣摩,进而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让其在产生身临其境感受的同时,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实现美学与汉语言的有机结合。

此外,古汉语言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能够从侧面对作者的内心观点进行描述[2]。古代汉语言的表述有多种形式,包括诗、歌、词、赋等,作者也常以这些语言表述形式来抒发自身的思想与感受,并且描写均较为形象。例如在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赠汪伦》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即将与朋友分离的不舍之情,并从侧面表现出两者的深厚友情,其中通过付景物的描写,更容易将读者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进而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传媒时代下的汉语言文学审美

不同的时代背景会衍生出许多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学表现形式,有研究表明,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对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表现出了较高的重视。而对于传媒时代下汉语言文学审美的研究,应从作者的生活阅历入手,了解其中审美形式的不同。传媒时代下的学者由于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多从意识形态、人性观念及历史文明等方面进行了深思,所以表现出的文化作品也多彰显出时代的伤痕,进而提倡有效、及时的实施拯救,无形中促进了更多文学思潮的涌现[3]。该时代的创作者在文学妆品的实际创作过程中,会对整个历史文明的发展历程及现实生活进行深思,通过对两者间的联系进行深入了解,能够在提升文学美感的同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例如在历史斗争时期,为加强同群众的联系,让汉语言文学更加符合时代与群众的发展趋向,应尽量采用一些直接、真实、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抒发自身的情感,实现与群众在内心上的沟通与联系,全面表达出群众的真实想法。

四、汉语言文学语言审美

汉语言文学除上述所说的书面语言审美外,口语审美也同样重要。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对汉语的读音与表达内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审美标准上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同时也正是因为其这一属性,要求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及文学能力,进而实现在实际生活中的有效应用[4]。在汉语的应用过程中,应掌握其具体的规律性,根据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及语言特点,启发人们对汉语的审美。另外应注意普通话作为国学语言的标准,在审美过程中应向普通话进行靠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南方地区对部分汉字的读音并不敏感,导致我们在听的时候发现许多读音都是一个音;而北方人虽然普通话较为标准一些,但并不注意平卷舌问题,整体上来看发音均不标准,这也是由于地区对汉语审美标准的不同而造成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洗涤与沉淀后,已经逐渐成熟。并且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均呈现出了独特的美感。另外由于时代的不同,汉语言文学的审美取向也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对不同时代的审美标准与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做充分、准确的把握,对其中蕴含的美感进行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进而有效推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元英.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4(24).

[2]张丽霞.论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J].青年文学家, 2014(35).

[3]廖映红.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No.197(5).

[4]李伟伟.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浅谈[J].赤子:上中旬,2016(20).

猜你喜欢

汉语言审美文学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文学小说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