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美术教育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浅析

2019-09-10孙秀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美术课堂

孙秀杰

美术学科的基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鉴赏力与审美创造力。培养孩子美术研究的能力,高效的理解和运用美术知识,形成尊重科学,善于探求的学习精神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近年来,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积极探索让学生能主动融入课堂的教学方法,推行“合作学习”模式,摒弃以往的陈旧、低效的美术探究活动,让美术教育更具实效性。

小学美术课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

一直以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型和技能型的教育模式,重视的是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一套固定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认识作用,从一定程度上也抹杀了学生的灵感和天赋。

一是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的就是“传授者”,师生之间属于单项交流,学生还是以临摹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用知识讲述的方法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很容易就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一同兜售给了学生,这就可能导致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使儿童形成思维定势,就出现了所有儿童画一个模子的太阳、花、草、树、房子……。他们不懂得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各种形态特征的小狗长得是不一样的,对生动有趣的物象不会画也不敢画,画里没有了个性,也没有灵感。

二是传统美术教育的评价方式,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只以象不象为评价作业的标准,忽视了美术作品中的多元化表现因素。美术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教育,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的美术作品一方面可能来自于临摹,一方面也是来自于学生的精神产物。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必然有差异。传统美术教学强调学生临摹老师或者教课书上的范画,临得越象越好,要求教学的统一性,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作业的呆滞、僵化和千篇一律。

三是美术教育围绕创新开展,但效果却不明显。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灵魂。然而,美术教育在探索创新实践中,往往处理不好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与美术教育目的性的统一关系。有的以客观规律的掌握代替培训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有的盲目追求新奇怪异,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活动,学习内容难、繁、偏、深,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更有的因既得效果不明显,导致的半途而废,这些都使得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在美术教育中难以实现。

注重教学实效,探索“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學习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小学美术课中主要是探索实践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在提高学生成绩、形成学科积极态度的同时,能够更多考虑如何使学生能够将其所学应用于合作情景之中,而不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上。一句话,合作学习最终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的心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传统模式教师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几十个学生,很有可能对一部分学生关注不到位。而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对学习没兴趣,往往觉得教师的讲解与自己无关,可听可不听。教师也很容易忽略这一部分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同学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合理发挥学生在团队中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我们学校六班有个同学,在分组合作中往往是组内的“捣蛋鬼”,上课不听讲,动手能力差,总觉得事不关己,我让他参与其中,他说“啥也不会”因为他不带美术工具,没人愿意跟他一组,我硬安插他在别组,让他做些最简单的,如照着别人画的图形剪纸。慢慢的他知道,自己有用武之地,也开始带美术工具了。小组探究,无形中给了每个人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促使差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学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发现:自己并不笨,原来还可以做得更好!再加上教师在旁边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学生的自尊心、荣誉感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学困生自信心的树立。为了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避免合作过程中的“偷懒”与废话,我也要求每个小组组长要选举产生,这样组长的安排分工才更有说服力,成员都必须有相应的分工,由小组成员自己决定作哪项工作。这样一来,学生自己就能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分配恰当的工作,比教师直接安排某人做某项工作更贴近实际更有积极性。

树立学生主导,渗透“合作学习”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在美术课《城市的雕塑》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采用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小组合作从课前准备开始,提前布置,安排,分工。同学们就是小小设计师,1号同学负责全组雕塑整体设计,并要画好设计图和组员讨论,2号同学负责材料收集剪贴,并进行组员分工。3号是质量监督员。负责雕塑整体组合。4号是讲解员,负责介绍自己组的建筑用途。这样的提前安排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明确自己的责任。在课堂上,孩子们由于有了前期铺垫,课堂上分工明确,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井然有序。此时的教师只有点拨和欣赏。学生们一起合作,一起探索,一起面对困难,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是完全可以信任的。这样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无穷的乐趣。

美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常采用小组合作评选式,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在组内形成合作学习的机制。让两个或者是几个同学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是美术学科合作教学的重要部分。设计应用领域内容丰富,学生也乐于实践,六年级的课堂上学习了《彩球的制作》,彩球的设计,基于学生对空间理解,引导学生理解球体的形成,通过对球体特点的分析,提高学生对点、面、体的空间形体结构的认识,以更好地对球体的思考与设计。对于图形插片的设计有一定难度。这种情况我给学生分组,通常是优势互补式合作,分组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兴趣、性别、个性等交叉式的小组组合,安排好小组成员的身份(如:小组组长)和职责。这种学习形式是最常见、最主要的学习方式,通常的合作学习常指这种学习形式,同时课堂还会生成一些新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带给学生的快乐不仅仅来自学习活动的本身,还有对教师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对美术教学设计的创新,以及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明确分工,达到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钻研的精神。为学生更多的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时间和放手钻研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自主学习、钻研学习、合作学习,使广大学生掌握更多的才能和本领,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美术课堂
欢乐的课堂
美术篇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