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09-10张美云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0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张美云

摘 要:现阶段,随着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也在发生着改变,由以往单纯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向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方面侧重。从教学实践可知,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方面的素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明晰各个核心素养包含的具体方面,还要能够结合它们背后对应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纵观当前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结合自身教學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地理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地理学科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新时期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学发展提供了多种选择。我认为提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需要我们对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从中找到问题所在,从而找到具体可行的策略,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1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基本路径:学科活动

地理学科活动是以实地考察和认知思维为核心的特殊学习活动,是地理学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路径。其中,认知思维是理性处理,主要特点为区域认知和地理思维。初中学生在地理学科活动中的实践与认知虽具特殊性,但最终目标是回归地理教育本质价值与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即地理核心地理素养的形成。通常,地理学科活动包括认知活动与实践活动,现版教材中拥有大量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目标多元的学科活动,是培养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案例:研学旅行“城市景观考察”(七年级《地理》“人类聚居地———聚落”)(1)活动目标。了解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感知民族区域城市景观,观察、记录、分析城市规划的亮点、民族特色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城市规划与治理城市环境意识。(2)活动过程。学生设计研学旅行线路;认知侗族鼓楼、苗族风雨廊桥、民族体育馆等典型城市景观特色与内涵;描述、分析城市景观特点与现实意义;比较黔东南州凯里市城市景观与铜仁市碧江区景观的异同点;用地理摄影记录自己的研学旅行;完成研学主题突出、地理味道充足、实践探究浓郁的地理活动总结,回校后师生课堂相互交流。(3)活动结果。学生熟悉了苗侗首府凯里市发展历史、苗侗民俗文化特点;认知典型民族景观与现代城市建设相互融合的内涵及城市规划的价值,从研学旅行中学习实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提升了地理实践力,明确了保护与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性。

2优化措施分析

2.1立足教材教学,启发地理核心素养意识

初中地理课堂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学生构建核心素养能力的重要场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立足教材教学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挖掘教学内容中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用的知识点,知识点的挖掘要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标准和依据,而不能以考试标准进行挖掘和筛选。重视地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地图教学凸显地理学科的特色,结合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启发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意识。例如,在“辽阔的疆域”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中国和主要国家的国土面积,计算我国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并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并直接感受我国国土的辽阔。同时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感知,如江苏连云港港口、陕西西安的秦陵兵马俑、青海青海湖的景观、新疆乌鲁木齐的雪景。使学生通过对图片或视频的观看,了解和掌握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2.2完善课堂评价,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评价在上课的整个流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评价是本节课师生配合、学生感受、教学成果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交流意见、查缺补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并且这样的课堂评价具有很高的及时性,能让学生、教师第一时间了解课堂直接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成果,引领学生感受成功。做课堂评价时,要同时关注课堂过程和课堂结果,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当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时,他们往往更有可能取得成功。以“我国的水资源”教学为例,水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进行教师讲授、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如某某同学在回答水资源的特点问题时比较全面、思路比较清晰,这些表现教师要做一定的记录。然后,要做一个及时性的课堂评价,带领学生感受教学结果,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同学们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水资源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2.3优化课堂结构,增强课堂的科学性

在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要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结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建立开放的地理课程,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潜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发展意识。课堂结构的优化,还包括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充分的挖掘。教师要掌握课堂的基本流程,在此基础上,要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构建高效课堂,重要的是要将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并重,重结果轻过程和重过程轻结果都会导致课堂结构的不合理。举例来说,在讲到“地球的经线和纬线”时,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工作,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来上课。课堂上由教师给出经线和纬线的定义,这种定义一定要简洁、清晰,并且要不同于课本。然后,由教师举例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经线和纬线。接着,一定要学生动手操作,在地球仪上指出经线、纬线,在地球的俯视图上指出经线和纬线。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发现思维:为什么要划分经线、纬线,经线、纬线是以什么为依据划分的?

结语

新时期地理教学已经不再是机械的地理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已的探究和实践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人”和“地”之间的关系所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不断实践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小溪.初中地理教学中“五环教学法”的实证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2]龚琳,赵媛,刘树凤.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的体现———以八年级《地理》“河流”一节为例[J].地理教学,2015(16).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