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多维反思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2019-09-10杨春枝王昕张迎春
杨春枝 王昕 张迎春
【摘要】 高中语文学科反思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自己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自主、自觉展开自我监督、反思与评价,在理论与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挖掘自己的技能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现状及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思考教学过程中促进课堂有效性、提高学生多维的反思能力的方法与手段,深化现代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指导地位,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成长为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素养全面过关的人才。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与相关研究内容,借鉴优秀教学案例,立足教学现状,力求提升学生多维反思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改革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多维反思 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56-010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让高中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养成终身学习与反思习惯,就需要优化反思性学习框架,在教师的正向引导下,提高学生学习活动与反思活动的实效性,将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1.高中语文学科中学生多维反思能力的影响因素
1.1 学业压力让反思教学受到时间限制
高中生受升学压力影响,学习任务繁重,语文学科虽然是高中重点科目,但在多学科内容的影响下,课堂学习时长相较于教学大纲给出的教育要求仍然不算充足,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过多思考与反思的时间,学生在较大的学习压力影响下,即使对语文学科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留有充足的时间展开反思性训练。
1.2 高中生行为习惯误区导致反思学习效率低下
很多高中生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探究兴趣,尤其是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重忽视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未能认识到引导学生养成有效反思习惯的重要性,学生就很难认识到培养自身反思能力的重要性,自然会缺乏对自身学习系统的多维反思,不能主动发现与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高中语文学科中学生多维反思能力的形成特征
2.1 产生疑问才能展开多维反思
反思是为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反思的基础呈现形式则在于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才能展开多维反思。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才会产生探究欲,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引导學生深入解构所学内容,由此产生学习疑问,由此展开思考与探究。
2.2 主动探究才能进行多维反思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从传统学习模式转变为探究性学习模式,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在问题中学会反思与批判,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语文学科知识系统,在深入钻研中提高学习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在反思中发展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合作,进一步产生对自身学习的观照。
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多维反思的实践思考
3.1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导入高效反思性教学
传统教学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难以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反思性教学中也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反思教学应当以教师反思为主体,忽视了学生自主多维反思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提升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刻思考培养学生多维反思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并通过不断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反思性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活动中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养。
3.2 结合素质教育教学目标,优化反思教学内容
教育学理论正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现代高中语文应当依据新课标立足语文学科素养,优化反思教学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实际拟定动态教学目标,从教材入手挖掘更多学习内容,并通过多种内容导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与反思。如教师可以在高一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背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功底,随着教学环节的深入、学生文言文作品内容的积累,再重点构建学生文言文知识框架,强化反思教学,在反思中达到对知识的二次解构与复习,实现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拟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每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导向性明确的反思,让学生在有序的课堂学习中构建知识框架。
3.3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多维反思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应当是师生双向沟通与交流的活动,为了建立高效语文课堂,教师应当创造趣味性学习模式、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勇于与教师交流,敢于提问、敢于探究、敢于批判、敢于反思。教师可以创新反思教学的模式,结合高中生个性,在课堂上开展“满堂问”活动,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向对方提问,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如在学习《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影像资料素材,深化学生的文本感知,然后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其中的人物关系,结合自身学习经验发表见解,随后通过作文、读后感等,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所学内容反思自己获得的经验教训,同时营造反思境界,在对自身学习活动的归纳与总结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一步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4.结语
学生是自身认知系统与学习系统的主体,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强调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观念等的反思与探究,用平等的态度、专业的教学方略推动学生反思与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多维反思能力,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效课堂的发展。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学生多维反思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张奠宙.教育研究与评论[J].小学教育数学,2014,(08).
[2]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D].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05).
[3]李庆海.课堂新问题诊断:数学[D].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4]罗阳六小数学课题组.问诊课堂,促学生反思意识培养[D].研究方案,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