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科竞赛”驱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研究

2019-09-10马宪敏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

摘 要:学生竞赛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宝贵的平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与体验的良机。论文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参与的计算机相关竞赛为例,从责任、宣传、辅导、课程置换与创新思维五个方面给出了“竞赛驱动”模式下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对近4年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了统计,得出了“竞赛驱动”模式对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竞赛驱动;IC3;MOS;学生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02-0092-03

Abstract:Student competition is an open stage,a valuable platform for schools,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how,exchange and experience the opportunity. Taking the computer-related competitions in 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gives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under the competition-driven mode from five aspects:responsibility,publicity,guidance,curriculum replacement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It also makes statistics on the students’ competition results in the past four years and obtains the “competition driving” mode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compute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competition driving;IC3;MOS;student competition

1 具体措施

学生竞赛就像一个“风向标”,引领着教育教学改革;它又像一个杠杆,“撬动”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了教学改革。下面是几年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在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中的一些经验。

1.1 领导重视,责任到人

信息工程系共有4个教研室,公共计算机教研室承担了全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任务,主要组织与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的国际国内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及竞赛,计算机专业教研室、电子商务和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等三个专业教研室主要负责面向专业的国际国内一级和顶级的学生竞赛。信工系立足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化、开放式办学定位及学生实践需求,积极落实学院政策,鼓励和支持学生获得专业技能认证证书和竞赛证书,将指导学生竞赛纳入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根据学科特点,在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竞赛中精心挑选了一批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水平的竞赛项目:公共计算机教研室主办的面向全院各级学生的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简称IC3大赛)、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考试(简称MOS认证)及MOS全国大赛、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人才大赛、华三网络大赛;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大赛、金点子创业大赛、黑龙江省教育厅创新创业大赛等。

1.2 全员动员,宣传到位

全系教师都是学生竞赛的宣传人,在学生军训新生见面会上相关负责教师重点介绍曾经组织的各类活动和学生竞赛,让学生对竞赛有初步的认识;辅导员在班会、寝室走访和评学评优等各个与学生的交流中强调技能竞赛和专业认证的重要性;任课教师在专业课讲授时,指出专业课程方面目前社会认可度高的国内外资格证书;系外网、官微等媒体同时报道各类大赛的报名、比赛以及心得体会等;每年4-5月信工系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科技文化月,从开幕式到闭幕式,集中举办多场面向全系和全院的计算机相关大赛、技术学术讲座、大赛颁奖仪式等,通过宣传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科技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出学科竞赛的重要性,以竞赛获奖同学为榜样,让竞赛获奖同学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让其它学生看到竞赛促进个人能力的实例。经过宣传、引导,让学生由被动参加竞赛,转变为主动参加竞赛。将单一的为证书而参赛,转变成为提升能力而参赛。

1.3 跟踪辅导,师生共建

将参赛学生招上来以后,首先选派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赛前辅导、集训,从网上注册、竞赛过程、竞赛注意事项、竞赛题型、竞赛实战内容等进行重点辅导,向教务处及网络中心借机房让学生上机练习,为专业竞赛提供专门的训练机房。建立专项QQ群,采取在线指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下指导。同时,以教研室或考试项目为单位遴选业务能力强,实践能力高的老师重点培养,建立责任心强、指导水平高、实力过硬的科技竞赛师资队伍,加强大赛指导教师的师资培训,强化技能训练,内部交流,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组织竞赛的能力,为大规模组织学生参加考试和参与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2017-2018年,我系2年先后派出4人次参加“IC3大赛”师资培训,让该赛事从2014年仅考1个赛项扩展到考6个赛项。2016-2018年,先后3年派出3人次参加“蓝桥杯”软件大赛的师资培训,让该赛事获奖人数逐年增加。

1.4 改革教学,课程置换

在相关课程中,改革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将参赛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先进考核方式及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参考学生竞赛中任务驱动式的考核方式,在平时实际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任务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技巧”,最终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将技能大赛的知识点融入学生日常教学活动中,将技能大赛与技能学习、上机实训紧密结合,将教、学、练、赛融为一体,使学生完成课程任务后就可以顺利通过资格认证考试和获得竞赛获奖证书;同时,在公共计算机课程中实施教考分离、以证代考,出台了课程置换方案。以国际、国内通用的计算机考试测评系统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如果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IC3)認证证书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证书或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证书(MOS),也可以视为结业考试合格。

1.5 网络平台,创新思维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竞赛培训形式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学习新知识、新设备、新技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为支持学生获得专业技能认证证书和竞赛证书,将技能大赛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分解。2017年,公共计算机教学团队出版《MOS/BAP国际认证标准教程》,教材邀请北京大学计算机博士毕业生赫亮主审,赫博士为微软办公软件大师级授权讲师、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教练、微软全球Office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教练、多项全国赛事与国家考试命题组成员。该教材整合了两类大赛资源,是学院第一本通过手机端学习的教材,书中每个任务配有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看任务的视频讲解。同时,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点名、测试和考试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实现形成性考核提供方便和可能。

2 成效

通过学生竞赛前期领导重视、责任到人、全员动员及宣传到位等的准备工作;竞赛中期跟踪辅导、师生共建,改革教学,课程置换推进工作;竞赛后期网络平台,创新思维的扩展工作,我系建立了完善的学生竞赛人才培养体系不,取得了显著成绩。

2.1 扩大了学院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众多学生在信工系主办的各类学生竞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中国高校之窗、网易头条等众多媒体对我们的竞赛进行了报道,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为学校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2.2 提升了学生获奖证书的数量和质量

在学生大赛的选拔、训练和参赛等过程中,参赛学生在夯实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综合性人才。

近四年来,我系各种竞赛获奖率占学生总数的24.7%,专业资格证书占学生总数的11.1%。我系学生在毕业前平均每人至少获得一张省级或国家级的资格认证证书,30%以上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奖。

2013-2018年期间,连续6年参加国内顶级赛事——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证书总计6张,全国复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证书总计70余张,大赛平均获奖率达到50%以上(竞赛平均获奖率为10%)。

2017年起,我院第一次获得参加计算机国际顶级赛事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的资格,获得该项比赛黑龙江省优胜奖证书3张,开启我院参加国际顶级赛事的先河。面向全院举办的计算机国家级大赛参与人数和获奖数量越来越多,获奖等级越来越高。

2014-2018年期间,连续4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这项赛事共获得国际资格证书723张,国家级冠军奖1张,一等奖7张,二等奖20张,三等奖144张,海峡两岸奖6张,团体奖7张,黑龙江赛区(省级)获奖证书32个。

2014-2018年期间,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系5次组织MOS国际认证考试,2016年开始三次参加MOS全国总决赛(北京),共获得国际证书512张,国家级竞赛获奖证书40张。

2.3 增加了学生综合实力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科技竞赛这个平台,优秀的学生能脱颖而出。参加过科技竞赛的学生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就业中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赢得了很多企业特别的青睐。历届参加科技竞赛的学生就业形势好,自主创业能力强,薪资水平高。

3 结 论

学校投入了大笔的资金支持学生竞赛和师资培训。我系在院校赛选拔、培训、竞赛、带队国赛等各环节进行精心组织,通过比赛,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学风和实践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最终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和以赛促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成,蔡彦.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7):144.

[2] 卢玲,杨武,王勇.面向新工科建设的计算机专业竞赛管理 [J].计算机教育,2018(8):105-108.

作者简介:马宪敏(1979.12-),女,汉族,山東日照人,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数据、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科竞赛问题及对策分析
“二课”背景下经管类学生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构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群组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学科竞赛为依托 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