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研究及思考

2019-09-10晏彩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2期
关键词:社会意义心理干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的积极作用,并思考存在的一些问题。方法 参阅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引申思考。结果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效果显著;然而在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及中小学校中,心理干预方面尚存空白。结论 心理干预的社会意义明显,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人人均应充分认识心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治疗;社会意义;重视程度;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朝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对健康人、有心理困扰、社会适应不良、发生重大事件后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以及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精神科及相关的病人都应该进行心理干预,即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使其产生心理、行为甚至生理的变化,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或缓解其心身症状。

1 心理干预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患者的研究案例

1.1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病是老年期多发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脑卒中、老年痴呆、慢性支气管炎以及白内障等,且常合并发生,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因病程长,难根治,在反复发作和漫长治疗中患者易出现恐慌、焦虑、排斥、抑郁等心理,影响治疗和康复。

王珊[1] 在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研究中,抽选100例老年病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0例。乙组是常规护理,甲组是在乙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总结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结果,甲组老年患者的抑郁评分低于乙组老年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组老年患者的焦虑评分低于乙组老年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组老年患者总的满意度高于乙组老年患者,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证明,在老年病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效果确切;在提高满意度的同时,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1.2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被破坏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其发展过程为免疫功能一步步降低直到丧失,病毒对淋巴细胞予以攻击,患者因免疫功能明显降低,对外界的感染不能有效抵抗,从而生成恶性肿瘤,遭遇各种感染,最终导致死亡。由于它的严重性和传染性,导致大众歧视憎恨,多数人“谈艾色变”,患者一旦获知染上艾滋病,无异于宣判了死刑,多经历绝望、恐惧、无助、轻生或者焦虑、愤怒、报复社会等行为。

曾小频[2] 对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和个性干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对82例艾滋病患者采取常规心理护理(对照组)和个性干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感觉、躯体症状、认知能力、睡眠状况、护理依从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证明,将个性干预运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可降低不良情绪,增加免疫功能,提高护理依从性,引导患者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1.3骨科截肢患者中的應用研究

截肢是通过手术切除已失去生理功能并危害人体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患者生命的手术,对患者机体破坏性大,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残疾和缺陷。患者由于肢体缺如生活质量下降出现严重心理失衡,导致患者对治疗护理不依从不配合。

为了研究综合护理在截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何玉珍[3] 等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试验选择了骨科截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治疗方式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由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给予入院宣教、心理疏导、常规手术护理、康复指导、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生活质量和护理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截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不但能有效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还能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恶性肿瘤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渐有上升趋势,常见的类型有胃癌、肝癌、子宫癌和乳腺癌等。该病具有治愈难、易复发、预后差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且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承受强大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生活质量普遍偏差,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周英华[4] 为了研究心理疗法及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在生存质量和满意度方面的影响,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两组,实验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进行心理疗法及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单独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在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护理方案的患者满意度以及生存质量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证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消除负面情绪,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且能让医患之间满意度得到提升。

1.5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妊娠与分娩是育龄期有生育需求女性必须经历的生理过程,胎儿在母体之中成长发育的过程,会导致孕产妇生理、心理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角色的转变会导致巨大的压力,引起强烈的应激,大多数孕产妇都会表现出恐惧不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会直接降低孕产妇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新生儿身体和智力发展。产后抑郁症会增加产妇自杀倾向和危险,因此,需要及时对孕产妇进行护理指导。

胡小艳等研究了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选取120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两组妊娠结局、产后抑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其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SAS、SDS评分进行比较,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产科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值得借鉴和大力推广。

2 思考及讨论

心理干预在国外研究和实践的比较早,国内更多处于研究层面,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则相对不足,根源是民众普遍对心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深,因此重视程度不够。

从心理健康意识上,人人均应充分认识心理问题的动态性和发展性,充分认识心理预防的价值和意义,预防重点应放在“事先”和“病前”,以弥补传统事后补救性干预所导致的心理健康服务功能上的缺失和跛足。

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院,许多已开设医学心理专科门诊,但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区、县级及其以下的医院)对此还是空白较多。在传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可引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减少消极态度,纠正错误认知,促进康复或提高生存质量,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对于学生群体,国内高校普遍设有心理健康课程或心理咨询中心,但其作用并未得到较理想的发挥,学生普遍重视程度也不足;中小学则普遍缺乏心理教育或心理干预管理,更多是传统事后补救性干预。对此,希望相关院校和学生群体应予以更多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珊.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患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5):117,120.

[2] 曾小频.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和个性干预的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18-19,24.

作者简介:

晏彩霞,1979.9,女,汉,江苏连云港,高级项目主管,工程师,研究方向:药物制剂的研发与申报

(作者单位: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社会意义心理干预治疗
从称呼语角度解读“亲”的指称含义和社会意义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