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2019-09-10陈群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2期
关键词:探究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

陈群

摘要:教育工作之中应良好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事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好地支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探索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应用措施;探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内涵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将心理学同教育学相结合,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心理學的特殊功能是将心理学研究人性特质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教师的智慧,用于学校教学,在学生身心成长上反映出教育的目的与理想。本文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回顾了教育心理学的诞生及其发展,并进一步阐述了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概述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趋向的研究,希望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二、了解学生心理,与学生多沟通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非常必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增进了解、互相沟通,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心理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心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最佳途径。

三、树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潜能是通过自我实现的,而并非教育作用使然。因此,教育学家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较安全、充满人情味与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使原有的潜能得以激发与实现。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上的提高,因此启发式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学习与消化学生认为的一切有趣的、需要的知识。

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习中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协作者及促进者。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重视的内容是对学生要保持一定的尊重,要发自内心地给予爱护,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较为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及环境。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包括目标设置和情绪管理两方面内容。

目标包括两方面:掌握目标定位为自我提高,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绩效目标定位与社会比较和竞争,比其他同学更好地完成任务。目标设置尽可能具体详细,目标应是可被测量的、现实的,要有确定目标完成的时间表。学习中不良的情绪主要是厌烦和焦虑,厌烦包括对课程、教师或具体课程内容的不喜欢,厌烦产生于对知识本身的不理解。在许多方面焦虑能消极地影响学习成绩,具体表现为大脑活动混乱、心理压力大、注意力不集中、不恰当的拖延行为。心理学家们推荐以下方法减轻焦虑症状:(1)简单放松练习(2)头部自我按摩(3)回忆美好学习体验(4)放松冥想(5)加强体育锻炼(6)加强营养、合理休息。

五、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人们把由于自信而引发的积极心理效应现象,称之为亨利效应。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了自信,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耐心以及不屈不挠的斗志,他的潜能也会得到发掘。把亨利效应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中让他们感受到亲切,对他们的发言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

六、运用情感教学方法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习效果。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七、顺利教育规律,优化教学

1.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在影响迁移的因素中,相似性成分越多,学习迁移产生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建构主义特别强调真实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精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校要加强校本研究,完善自身教材建设体系,在教学实际中做到精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合理处理教学程序,从而有助于学习迁移的产生。

3.加强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教授必要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八、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就教师来说,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目标观。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从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没有什么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为此,应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元认知是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元认知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Flavell,1978)提出来的。元认知是主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实质上就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能有效监控和调节学生的自主学习。元认知能力较强的同学,不仅重视对学习对象的分析、研究,而且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进行自我反应,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决定后续学习中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付出多大的努力,使学习朝着即定的目标尽快而高效地前进。

元认知的培养是一点一滴逐步积累的过程,有赖于教师的重视和积极探索。在日常教学中要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一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二是为学生创设自觉思维的情境,三要训练学生学会反思,养成反思习惯。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增长。

九、运用良好的语言

教学幻灯中文字内容的设计可以参照文字对心理的暗示选择,同时授课时生动的语言、起伏的语调可以缓解因授课内容过于学术而引起学生乏味、心理疲劳及注意力分散,具体操作可以参考保加利亚心理医生乔治·洛扎诺夫建立的暗示教学法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利用环境和学生之间经常不息却不知不觉的交流,建立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记忆深度。

十、良好的教学评价

鼓励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能让学生逆风前行。适当的鼓励表扬学生有助于学生学习学习兴趣的提高,减少不良学习态度的出现。让学生于学习中找到自我,追求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自我。

十一、未来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会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会日渐综合化,由于教育心理学兼具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科特点,其研究方法也是在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稍加改动而得来的,就目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分析,未来的研究方法会把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正在使用的方法融合起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吸收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最新成果,形成一套真正适合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综合化方法。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们学习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保持快乐的心情去学习。通过在课堂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且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有利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健康、科学、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力娟,张大均.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取向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7(2):11-14.

[2] 王小新.教育心理學的发展历史和趋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49-51.

(作者单位:南京辉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探究方法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与实践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探析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