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培养当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思考

2019-09-10郑翔瑜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当代青年虚无主义爱国主义

[内容提要]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是新时代下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关键群体。科学把握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揭示当代青年关于“爱国主义”错误言行的本质,全面梳理培养当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着力点,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青年;爱国主义;虚无主义;狭隘民族主义

[作者简介]郑翔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这既是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又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遵循和对当代青年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新时代下,要以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厚植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实现青年健康成长与国家发展进步的有机统一。

一、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基于不同历史条件,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外在表达,但其本质属性始终不变。新时代下,爱国主义的本质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政党、社会主义三要素复杂逻辑关系的正确把握。就其内涵而言,这三者的有机统一符合理论逻辑的一般要求;就其外延而言,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相契合,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而不是所谓的西式的爱国主义,这也是当前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科学把握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就需要通过梳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其内在统一性。

第一,爱国与爱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内在统一性。恩格斯运用阶级分析法,赋予爱国主义意识形态属性,以避免无产阶级政党阶级意识模糊的情况,旨在突出两类政党、两种国家之间的差别。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并在与无政府主义、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指出无产阶级建立的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国家。可见,党的领导是两类国家、两种主义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因此

,不能离开政党空谈国家,否则会导致阶级属性的丧失,其结果不是走向无政府主义就是成为资产阶级政党的附庸。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历史实践也证明了爱国与爱党的内在统一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最坚强的领导核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带领人民缔造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规定了国家与党的统一性。

第二,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国家作为阶级斗争的产物,从产生之初就具备阶级和意识形态属性,并以此作为方向选择、理论遵循、制度安排、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统一关系。邓小平也曾指出:“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以来独立与发展的国情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也印证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相反,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覆灭的历史则提供了背弃社会主义、背弃共产党从而导致亡党亡国的反面教材。因此,丢掉主义谈国家,只能使国家发展出現倒退甚至转向的危险。当前国内“爱国不等于爱党”“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世界主义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出现的一种观念。虽然学界目前尚未对其概念达成共识,但是大部分学者支持“世界是一个整体,或者是一个共同体”的观点。是冲突的”等错误论调值得警惕,其本质就是否定国家、政党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关系。如果该类错误论调被外国敌对势力利用,有可能出现政权颠覆、改旗易帜的危险,因此必须坚决反对并对其深入批判。

总的来说,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还符合人民群众的感情寄托,体现了基于理性分析的事实判断和基于情感归属的价值判断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将此统一性归结为爱国主义的本质,丰富了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实现了爱国主义从抽象化表达到具象化阐释的转变,实现了爱国主义从笼统性口号到指向性引导的飞跃。在具体路径上,对解决如何在实践中做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问题,习近平针对不同群体给出了答案。例如,人民政协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歌唱祖国、礼赞英雄的优秀作品,高校积极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部门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在本质上,这些活动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在实践中,这些活动是爱国主义得以落实的重要载体,也就是说,离开这一载体,爱国主义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也就成为空谈。

二、 澄清关于爱国主义的几种错误言行

爱国主义是对于国家的一种正面情感,但是现实中,一些人因思维构建的理性程度、感情抒发的充沛程度和表达方式的激进程度出现偏差而误入歧途,不乏一些表面上以爱国为出发点,实际上害国、误国的错误行为。这些错误形式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但在部分青年群体中却占据了一定市场,这不仅对于青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还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进步产生了不良作用。

1. 否定国史、党史价值与意义的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以否定世界存在的意义、价值为主要特征和出发点,认为不存在文明、理性、感性、阶级、思想等,其表现形式有价值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虚无主义等。言行

青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国家的发展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也由于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和易冲动、自身思想不成熟等原因,容易被外界错误思想误导,出现价值错位甚至扭曲现象,进而产生错误的思想和行动。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虚无主义逐渐成为影响青年价值判断的重要因素。很多青年所谓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背后就有虚无主义的影子。

在理想信念方面,部分青年只着眼于国家当下发展状况,把经济数据提高、物质利益增长作为国家发展的目标,不谈甚至怀疑、否定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论调被部分青年接纳。在文化传承方面,部分青年存在崇洋媚外心理,将中西力量对比的差异归结于文化优劣的影响,认为先进的西方文化才能使中国摆脱弱势局面。于是,部分青年奉行实用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摒弃集体主义;痴迷于过洋节,而对中国传统节日知之甚少;倾向于享乐主义、奢靡浪费,而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抛在脑后。在历史态度方面,部分青年存在错误历史观,过于推崇西方历史人物、超级英雄,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寄希望于这样一类群体,反而漠视甚至娱乐过去艰苦卓绝奋斗的历史和人物。比如,有些青年十分崇拜美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希望像他们一样拯救国家,但却恶搞丑化雷锋、黄继光等光辉人物的形象,还有青年质疑井冈山时期、长征的艰苦历史。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爱国主义,而不是什么西方标榜的所谓的“普世价值”。

2. 以本民族为中心、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言行

20世纪末以来,民族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类似,均建立在对国家、民族价值的推崇与认可的基础之上,其追随和践行的主体力量就是青年群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在谈到民族主义时认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他们的全部价值仅仅在于:每个民族都为其他民族完成了人类从中经历了自己发展的一个主要的使命(主要的方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57.清华大学刘江永教授将民族主义分为健康、极端、盲目、狭隘四类。参见:赵存生,孙文营.北京大学“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C]//“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357.(非公开出版物)可以看出,马克思和国内学者均认为民族主义具有两面性,即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民族主义”是个中性词,在青

年群体不同情绪状态、多样行为表现的作用下,民族主义在性质上表现出正确与错误之分,狭隘民族主义就是自私自大、盲目排外、过度狂热等过激心理状态下的一种错误的民族主义。这种“病态”北京大学教授赵存生认为民族主义有健康的民族主义和病态的民族主义之分,病态的民族主义的特征有民族自私、自我膨胀,甚至是对外侵略、扩张。参见:赵存生,孙文营.北京大学“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综述[C]//“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非公开出版物)还有学者认为青年病态民族主义表现为政治上的狂热激进、文化上的保守狭隘,处理外部矛盾强调敌视与对抗的战争思维,面对社会问题表现为“无为”的情绪型“内政愤懑”。参见:朱云生.当下青年病态民族主义倾向的危害及其批判[J].中国青年研究,2010(5):3134.的民族主义在青年群体中较为多见。

青年中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过于推崇本国、本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民族优越论,认为本民族优于其他一切民族,本民族利益至上,拒绝民族间文明的互学互鉴活动。比如,有些青年认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悠久、辉煌璀璨,优于其他一切外族文化,只依靠本民族文明就可以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拒绝吸收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有些青年借穿汉服、学古文的方式极力推崇本民族文化,全盘接受所有中华文化,容不得别人说一句本国文化的不好。还有一些青年,虽然明知外来文化存在好的一面,但拒不接受和融入,一听是外国产品就坚决不用,一些学生还产生了“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学英语”的疑問。这些表现不是骄傲自满,就是盲目排外,缺乏国际视野,不仅不利于维护本民族利益,反而会失去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一些青年受历史影响,对外来文明存在抵触情绪,贬低、歪曲外来文明。例如,一些青年不忘过去日军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创伤,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转化成对当今日本国民、日本文化的贬低与排斥,并主张中日唯有一战才能解决历史问题。这种态度既不理性,又极其狭隘,最终反而会损害自身国家利益。前不久,巴黎圣母院惨遭大火侵蚀,人类文明付诸一炬,不少人扼腕叹息,但也有部分青年将其与“火烧圆明园”相提并论,在微博上幸灾乐祸、拍手称赞,有的青年甚至还说“为什么不全部烧毁”“英国什么时候也遭一场大火”等。这种思想排斥世界共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记忆,太过狭隘。

3. 带有个人强烈泄愤色彩的激进言行

情绪化、极端化的言行,表面上看是爱国情感的流露,实际上带有强烈的个人泄愤色彩,如不对此有效纠正和疏导,极容易导致民粹主义的蔓延,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工具”[4],最终不仅不会产生爱国效果,反而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激进言行主要针对的是美国、日本等与中国在历史和现实中有较大冲突的国家,其传播群体以青年为主。网络是有些青年宣扬激进言论的主要阵地。部分青年利用网络媒体的匿名性和群体性,针对中国受到的国际上的不公正待遇,肆意发表所谓的“爱国”言论,不是责备政府软弱无能,就是主张对外部势力进行包括军事报复、经济制裁等形式的强硬反击。比如,针对近期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问题,部分青年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表过激言论,不仅沉浸于恶意辱骂的言语暴力之中,还主张与美国在军事上、经济上决一死战。针对近年来多起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部分青年更是无法

忍受,仇恨情绪肆意在网络蔓延,“中日开战”一度成为网络热词。有些青年还易采取激进行为,他们多通过打砸抢烧等方式发泄不满,这对无辜民众造成了极大的人身伤害和财物损失。例如,针对奥运圣火在法国蒙羞和家乐福支持达赖一事,一批青年不顾道德和法律约束,殴打家乐福工作人员,砸毁超市商品,抢夺个人财物,烧毁超市门店,造成多名中国员工受伤,大量财物受损,不仅没有达到爱国目的,反而影响了普通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还有,针对近年来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部分青年将日本产品作为发泄情绪的目标,打砸日本商店,烧毁日系汽车,这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这些青年的激进言行,成为西方媒体借机炒作的借口,这给国家形象、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三、 培养当代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着力点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如何正确引导青年人的爱国情感、发扬青年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符合我国政治规范和道德要求,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趋势,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 科学把握当代青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当前爱国主义的内涵

在新时代下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科学把握青年的身心发展特点。一方面,青年人情感充沛、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责任感,对于不公平、不正确的现象不会等闲视之,尤其对于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受欺”情况,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与愤怒的情绪。另一方面,青年人由于涉世未深、受教育程度有限、生活学业压力大等原因,再加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容易出现情绪化、激进化的非理性行为。鉴于此,对于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应采取合理引导、科学规范的方式,既尊重其爱国热情,鼓励其爱国情感的表达,又应合理引导、科学规范其爱国主义言行,符合法律、道德的基本规范。

其次,必须明确什么是爱国主义。在感情出发点方面,不应出于个人私欲的释放、不满情绪的宣泄、群体活动的从众驱使、外部势力的怂恿鼓动,而应出于对国家发自内心的忠诚与热爱,应是一种由内及外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的表现。在所爱对象方面,青年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要爱人民、爱家庭、爱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光辉的革命文化,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要做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外在表现方面,爱国重点应落实到实践之中,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正如习近平所言:“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5]在与世界主义的关系方面,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是不冲突的。爱国主义不否认世界的多元化特征,不排斥与世界的互融互通、互学互鉴,主张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促进本国及世界的不断发展进步。事实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就有力驳斥了西方“关门主义”“文明冲突”的恶意揣测。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6]可见,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具有统一性。青年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时也应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

2. 从家庭、学校、国家等层面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家庭抓起。一方面,爱家与爱国是统一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7]家庭教育对于青年早期人格的养成、思想道德的培育、价值观的树立等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属于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也始于家庭教育。父母长辈应注重对子女从小培养其家国情怀以及合理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做到真心爱国、理智爱国,以文明家庭建设带动文明社会建设。

其次,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学校教育的引领性。一方面,着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引领作用,厚植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实行分化瓦解政策的主要群体,青年的立场决定着党和国家的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载体,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让青年形成对党、国家、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科学认识,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从而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发挥引领作用之外,还应承担批判鉴别任务。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书籍、电影等多种渠道对我国国民进行意识形态输出,青年群体是重点对象。鉴于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深入分析其对爱国主义的解构方式,揭露其引导、控制爱国主义导向的企图,批判其歪曲价值观、促使历史话语转向、实现意识形态侵入以致颠覆国家政权的根本目的,并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习近平指出,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8]。培养青年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要讲清楚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现实意义等理论问题,还应创新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方式,其目的在于培养青年正确的爱国观,使爱国主义转化为青年内化于精神追求、外化于自觉行动的实践。

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等,为培育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育素材,学校、社会、国家等应借助多种平台、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心中牢牢扎根。

3. 净化网络空间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爱国主义氛围

我国网民中以青年群体居多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我国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总上网人数的26.8%;从网民结构来看,学生网民数量达25.4%。参见: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90228)[20190426].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77.htm:2324.,网络以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成为青年

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优先选择和重要场所。但网络规范尚未健全、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道德参差不齐为滋生错误言行提供了温床。青年的错误言行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決,反而会造成社会恐慌、爱国主义宣传受阻和国家政策实施困难等问题。因此,必须对青年的网络爱国主义言行进行合理规范、科学引导。

其一,加强信息监管力度,维护网络秩序。一方面,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对网络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严格监督。应选择性过滤掉一些偏激、敏感性词句和议题,彻底治理对青年价值观构成危害、对爱国主义言行产生不良诱导的网站、帖子,并严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引导青年积极正向地讨论爱国主义问题,避免极端、暴力言论。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网络领袖网络领袖指在网络平台上拥有大量人气,一言一行能对网民环境、网民构成巨大影响的个人或组织,比如知名博主、著名学者、网络大V、明星等。的正面引导作用。网络舆论的发展受网络领袖的影响较大。网络领袖的爱国主义言行直接影响了青年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因此,对于相关问题,网络领袖可以进行率先解读、科学纠正、带头引导,保证青年爱国主义言行的有序开展。

其二,进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建设。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对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引导更具针对性和指向性,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使爱国主义教育更精准。同时,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是对现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补充,具有便捷性、多样性、实时性等特点,青年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发挥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知识储备、开阔国际视野的作用。错误言行的产生与青年知识储备不足、分析能力不强和自身站位不稳密切相关。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应着重增强青年的基础知识、法律意识,帮助树立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方法、观点,同时,还要培养青年的国际视野和世界主义气度。

习近平曾指出:“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1]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不仅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益,也有助于自身成长成才的实现。当代青年应在家庭、社会、国家的帮助下,从内心产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爱国主义的科学认识,自觉辨别、坚决抵制错误言行,真正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2.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6.

[4]杨军,梅荣政.把握爱国主义内涵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25.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

[6]习近平.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在巴西国会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3354.

[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報,20151231(1).

(编辑:林毅)

猜你喜欢

当代青年虚无主义爱国主义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破除虚无主义,夯实文化自信
从虚无主义到教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反思
论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当代青年社会责任品格的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与青年社会责任
历史虚无主义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