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民族复兴

2019-09-10赵智奎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建设

*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适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人民意愿和利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刊特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四位教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制度与意识形态建设、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等主题进行阐释和解读,以飨读者。

道路决定命运。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出来的。

新中国70年的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艰难曲折的探索之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八大召开的七年中,由于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执政能力建设,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这期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积极探索。十大关系的提出,是以苏联为借鉴,总结中国自己的经验,对怎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第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就是根据《论十大关系》处理十大关系的方针政策起草的。

党的八大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意气风发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重要成就。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了弯路。

对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进行了全面评价。他的伟大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犯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证明了一条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道路决定命运。今天我们回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艰辛探索并获得宝贵经验。这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础。

二、 改革开放初期: 摸著石头过河,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邓小平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邓小平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邓小平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邓小平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领导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

邓小平反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指导了我国实现香港、澳门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打开新局面。

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领导党及时调整各方面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

邓小平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

正是这些重大思想理论和实践,使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沿着邓小平理论指明的方向前进,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随着“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中国向何处去”“走什么道路”这些问题现实地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一条道路是坚持“两个凡是”,继续走“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老路,实践早已证明,这条路走不通。另一条路是彻底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走资本主义的邪路,这条路更行不通,早已被中国人民抛弃。只有走一条新路,这就是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作为总设计师,清晰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三步走”的宏伟战略蓝图: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战略目标早已胜利实现。

道路决定命运。今天我们回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的。这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激励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

三、 世纪之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

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也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从建党初期只有几十个党员的小党,发展为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执政的党。这些重大变化,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重大挑战和考验。要迎接挑战、经受考验,就必须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这是对执政党和国家建设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及其机关的领导者。要治国,首先要治党;而治党,务必从严。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适时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入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深化和提高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最重大的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能够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页)。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已经胜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道路决定命运。今天我们回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永远铭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四、 新时期: 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在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结果。如果说改革开放伊始尚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在这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开通,方向已经指明。关键问题是怎样向前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给予明确的回答。

胡锦涛同志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在党的十六大后的十年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依靠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道路决定命运。今天我们回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永远铭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拓展了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崭新局面。

五、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而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之所以被称为“新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党的十九大报告表述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1页)。

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将更鲜明,中国道路将更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更彻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更完善,中国文化将更加灿烂辉煌。在当前,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仍需不断探索。这种新探索,没有止境,它通向全面小康社会,通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通向共同富裕,通向中华民族的幸福和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引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人民坚信这一切。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6页)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道路决定命运。今天,我们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对此,中国和世界充满了期待!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见证这一切!

(赵智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建设
道听途说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