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诊断与防治
2019-09-10李怀明
李怀明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需要对其进行诊断和防治,避免饲养户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将具体探讨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科学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獻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72
0引言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导致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患病猪、临床康复猪有可能携带病毒,对健康猪产生影响。病毒覆盖在猪的表皮细胞等位置,猪群饮用同一水源、接触同一用具,会直接加速病毒传播,扩大染病范围。为降低发病率,需要优化诊断路径,采用科学防治举措。
1发病特征
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存在相似之处,二者在临床特征上并无明显区别。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染性极强,在区域内流行甚广。我国幅员辽阔,北部地区的养殖户较多,规模化养猪场数量增加[1]。在规模化养猪场内,经常出现猪流行性腹泻,给养殖户造成经济重创。猪流行性腹泻由病毒导致,处在阳光照耀环境中,经过1周时间可杀死病毒,处在65°C以上的环境中,10min可杀死病毒,处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7~10d内必然出现病菌感染。应用石炭酸可以处理病毒,0.5h可以完成杀毒工作。经过处理的康复猪需要排毒,排毒时间为60d左右。猪流行性腹泻毒原对乙醚等比较敏感,一旦猪群感染病症,会造成局部范围的病毒传播,且在春天和冬天最为严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会破坏病猪的小肠绒毛,导致病猪体液损失,出现脱水情况,威胁病猪的身体健康。
2诊断
2.1分析病史
在症状诊断中,可结合猪群的发病史,对猪群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猪流行性腹泻诊断需要采集猪的粪便,在取样后进入实验室开展ELISA试验,查看是否携带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如果病猪已经死亡,需要对病猪进行解剖,观察小肠内是否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存在区别,在诊断中需要加以区分。
2.2分析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大多发生在寒冷季节,高温会阻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传播,因此猪流行性腹泻在冬春之交最为常见。各个年龄段的猪都有可能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其中仔猪的发病率高达100%,成年母猪的发病率相对较低,15%左右。仔猪一旦患病,将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哺乳仔猪最容易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在4~5周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将侵袭整个养猪场。在缺少抗体保护的情况下,仔猪会出现临床症状。患病母猪腹泻比较轻微,粪便较稀,呈水样下痢。患病仔猪腹泻较为严重,粪便呈水样,且伴随呕吐、厌食等。患病仔猪精神沉郁,活动力下降,且越发消瘦,出现脱水情况。乳猪粪便中常含有乳凝块,其毛发干枯,每日减重量可达到1.5~2.5kg[2]。
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数日内可由某一养猪场扩展到区域养猪场,因此需要把握猪群的生长状态。在发病初期,病猪的体温可能会上升到409C以上,但很快体温会下降,仔猪的体温可能低于38°C。在体温急剧变化后,病猪的食欲降低,感到口渴,饮水量不断加大。刚出生2周内的乳猪,死亡率高达99%,2周至1月龄的乳猪,死亡率相对较低,为30%左右,8周龄以上的乳猪,死亡率更低,为5%。大猪死亡率最低,为1%左右。与公猪相比,母猪死亡率较低,老母猪的死亡率仅为大猪死亡率的一半。猪流行性腹泻的患病周期为7~10d,如果在这一阶段病猪未死亡,则可自然康复。处在康复期的病猪需要排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3月内不能引进未免疫的猪,否则会造成二次感染,导致猪流行性腹泻继续传播。
3发病原因
第一,在处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时并不彻底,育肥猪群中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仍然存在,当其他猪群接触病毒,会再次染病。第二,养猪户并未为母猪注射疫苗,增强仔猪的免疫力。仔猪在出生后缺少抗体,容易患上猪流行性腹泻。第三,养猪户并未对养猪场进行定期清洁,做好杀菌杀毒:工作,导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仍然传播,猪群受到感染。第四,区域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猪群的抗病能力比较弱。在春季回温阶段,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比较活跃,猪流行性腹泻的致病性增强。猪流行性腹泻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
4预防
4.1疫苗防疫
为预防猪流行性腹泻,需要做好疫苗防疫工作。在每年10-11月,需要给猪群接种疫苗,在后海穴位插入针头。每头猪接种一份疫苗,母猪在产前1月,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为使仔猪获得抗体,提高仔猪的免疫力,需要在母猪生产前40d和20d分别接种疫苗。仔猪的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最高,无抗体仔猪的发病率达到100%,在仔猪断奶后10~15d,要为其接种疫苗,可以选择在后海穴位注射,也可以选择在仔猪颈部注射[B]。疫苗的进针深度和猪的年龄相关,猪龄不断增大,疫苗的进针深度不断加大。要将进针深度控制为0.5~4cm。在为成猪注射疫苗时,需要保持枕头与直肠平行。妊娠母猪在产前需要强化疫苗防疫,在产前1月注射4mL疫苗,并在生产后7d内为仔猪接种疫苗。
4.2定期消毒
在猪流行性腹泻多发季节,养殖户应对养猪场定期消毒。在养猪场周围,养殖户可以洒上生石灰,避免猪流行性腹泻传播范围扩大及对区域内其他养猪场造成影响。
4.3加强保温
在高温环境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将无法存活,因此应该加强保温,应用保温灯等,提供理想的疾病预防环境。如果已经出现猪流行性腹泻病症,应该减少饲料的投放量,为病猪提供更多水分。养殖户需要为其注人止泻补液,避免病猪出现脱水情况。
4.4应用药剂
化学药剂也能起到较好的灭菌效果,养殖户可以应用酚类、碘制剂等进行消毒。酚类、碘制剂不仅能杀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还能有效预防其他疾病。
5治疗
5.1常规注射治疗
如果在养猪场内发现病猪,应立刻在肌肉内注射传染性胃肠炎一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蔓延进行干扰。养殖户需要让病猪口服补液盐溶液,并在其中添加葡萄糖、氯化钠等,增强病猪的抗病能力。如果病猪病情较为严重,可以采用静脉注射方式,输人抗生素药物。
5.2用药治疗方法
很多病猪在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的同时,还患有其他疾病,此时应该在饮用水内加上抗生素,预防病症同时出现。
5.3其他治疗方法
为减轻病猪的病情,降低病猪的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养殖户可以停止为病猪提供饲料,在停食后2d内为期提供抗腹泻拌料,并提供充足水分。抗腹泻拌料中应该有食盐、葡萄糖等。第二,养殖户可以为病猪注射维生素C,根据健康状态调整注射天数。第三,养猪户可以采用全血干扰素疗法,为病猪注射全血干扰素。
6结束语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容易造成仔猪大量死亡。为提高猪群存活率,养猪户应该把握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症特点,采用高效的预防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潘孝成,沈学怀,赵瑞宏,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5株安徽流行株M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16):116-118.
[2]韩陆婵,薛翼鹏,赵岳,等.猪流行性腹泻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的诊断与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8):1474-1476.
[3]王华俊,班付国,赵雪丽,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疫苗免疫剂量和血清中和效价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9(8):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