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2019-09-10陈祥禹
陈祥禹
摘 要:学校文化构建应避免种种乱象,以聚焦课堂为基本策略,从构建课堂文化做起,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体现学校的育人目标,课堂的动态环境体现办学的理念、行为习惯,师生的真实表现彰显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关键词:学校文化;课堂;策略
近年来,“文化”“文化建设”备受关注,实乃一大幸事,无论是对于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10月15日至18日,中央召开十七届六中全会,着重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榮”。不约而同,全国聋校校园要与深化特教课程改革有机结合。当前,聚焦课堂,乃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 问题的提出
学校文化,又称校园文化,其内涵似乎十分丰富而复杂;如何构建学校文化,也众说纷纭,做法很多。于是,出现了很多乱象:一是片面化倾向,提到校园文化建设,更多想到的是校园的物质环境、设施装备,如建筑、橱窗、报栏、绿化、环境布置等等,追求美观亮丽、豪华气派、现代化;二是泛化现象,将校园文化的外延无限扩展,衍生出如宿舍文化、食堂文化、墙壁文化、景观文化,体育文化、艺术文化、课程文化、生活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等等,名目繁多,包罗万象;三是同质化现象,如集中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校训、“三风”,往往都是以“勤学、守纪、创新、求实、求真、求美、为人师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等类似词条为主要内容的标语口号,很难看出学校的个性特质。
如何正确认识“学校文化”?构建特教学校文化的基本策略有哪些?需要返璞归真,做出清楚明晰的回答。
二、 关于“学校文化”的再认识
所谓“文化”,古人早已明确诠释为“以文化人”,载体是“文”,主体是“人”。因此,我们有理由认定,既然是“学校文化”,毫无疑问当然是指校园的主体,即教师、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所彰显出的相对集中、突出、持久的群体性行为方式、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特质,蕴涵于人的内在精神层面,外显于校园的物质环境、日常的各种生活行为。换言之,学校文化大概可以界定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精神文化支撑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彰显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可以短期见效,精神文化则需要长期修煉积累。由此不难看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构建学校文化最根本的任务是精神文化的构建。
学校精神文化可以展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蕴含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着重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所要表达的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三、 构建学校文化的基本策略
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育人,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有效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学校文化不仅体现在校园的物质环境中,更应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聚焦课堂,是构建学校文化的基本策略,在日常的课程实施中构建并逐步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质,是构建学校文化的基本路径。
(一) 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应紧扣学校的育人目标
特殊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缺陷补偿和人格塑造、能力培养,要培养残障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品性,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和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及必要的职业技能,减轻或免除可能造成的社会负担,成为合格的劳动者、社会有用人才。
首先,保证“思品”“社会”“生活”类课程的正常开设。对于残障孩子,最需要的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定位,最需要培养的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性,对于社会的正确认识,对生活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成为“心智健全”的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爱心、责任,应该成为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最核心、也最基本的文化元素。
其次,保证课程实施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据了解,影响残障孩子未来发展的,其实并不是生理的残障,而往往是科学文化知识的缺乏。
(二) 课堂的动态环境应体现办学的理念、行为习惯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过程要着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品质和习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中达成目标。课堂的动态环境千差万别,但都必然要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行为习惯,普通教育是这样,对于特殊教育也不例外。
不过,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学生的残障程度各不相同,个体间差异性较大,有时一个看似简单的知识、技能,对于个别孩子可能需要几十、几百遍的反复训练。特殊教育尤其需要善待差异,倡导个别化教育,以充分发掘、发展学生的潜能。
因此,平等、民主、爱心、耐心是特教老师应有的基本文化素养,恒心、坚韧是特校师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文化特征。这些都必然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的动态环境之中。
(三) 师生的真实表现应彰显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构建学校文化的重点在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营造与培养,师生的真实表现往往是一所学校文化的最好展现。
相对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常常有职业自豪感、成就感缺失的现象,倦怠、进取心不强,质量意识单薄。因此,构建学校文化的首要任务便是培养教师的职业自信,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并进而对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精神风貌产生良性的影响和推动,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与喜悦,青年教师兴致冲冲,中老年教师精神抖擞,男的帅气,女的优雅;即使门卫、食堂、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各类教辅后勤岗位人员的言行举止也同样大方得体,浑身透着职业的自信与豪迈,透着一股优雅的大家之气。这与他们和谐优美、典雅大气、健康向上的学校环境设施、校园氛围完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