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指引下的高职德育教学的新思考

2019-09-10樊亚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德育高职

樊亚蓉

摘 要:高职院校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学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是其教育目标之一。“工匠精神”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一种内化与外在体现,与德育教育存在必然联系,不仅内涵相似,而且培养目的也具有一致性,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引导、教育和灌输。为此,本文重点分析高职德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工匠精神”的渗透。

关键词:高职;德育;工匠精神

2016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再一次回到了公众的视野,重新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回归工匠精神,重振工匠精神,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争做各领域高素质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建设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是培育高素质专业性人才的圣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育“工匠”型人才。“工匠精神”中蕴含的崇高职业精神追求以及对技术技能的极致追求,刚好与高职德育的内容形成互补;高职德育又是“工匠精神”塑造的重要途径。因此,将“工匠精神”与高职德育教学融于一体具有现实研究意义。

一、现代工匠精神的特征

每一时代都会孕育出具有代表性的时代精神,不同时代的工匠内涵不同。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工匠精神内涵更为丰富,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精特征。

其一,专业性。随着人类知识领域的不断丰富,涉猎范围逐渐广泛,再加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一领域技术都在不断更新,对专业的操作深度要求越来越高。“工匠精神”必须“专”下来,才能“钻”进去,在工作岗位上做到精益求精、极致卓越。工匠要不断更新自己专业知识,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

其二,技能性。工匠的首要标志是技能,过硬的技术本领是成为优秀工匠的基本功底。现代工匠精神有着明显的技能化的特征,要求工匠要具备一定的技能,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包括信息技能、智能技能,以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

其三,合作性。当前社会生产工序更加复杂,技术含量更高,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团队的作用是企业的魅力彰显,个人只有在团队中,才能实现更好成长。

其四,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时代标签。在当下充满竞争的纷繁复杂社会,创新精神是一个优秀工匠的标配。在岗位中,不仅要有一丝不苟精神的投入,还要能够不断为产品添加新元素,开发新技术,这样才能立足社会。

二、“工匠精神”指引下的高职德育教学分析

(一)寻找工匠精神与高职德育教学的契合点

“契合点”或称之为切入点,是解决系统矛盾的着力点。寻找契合点是“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德育教学的前提,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契合点寻找的首要考虑因素,高职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代表,也是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群体。从利益需求方面来看,职业操守、职业理想和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步入社会的需要,同时与工匠精神所蕴含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续专注等核心内容不谋而合,以此可以将两者相融合。从认知结构方面来看,学生心智的发展是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知程序,一般崇尚娱乐、直接、易操作的事物,并且对网络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教学实践中要将此种认知特点与“工匠精神”相结合。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寻找契合点,德育教育是传统文化的有力承载者,“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是促进学生三观形成的良好教育资源。两者都是为了促使学生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成为社会高素质人才。

(二)优化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德育的教学方式

“工匠精神”与高职德育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目标上都存在高度的契合,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但是仍然需要好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将“匠人精神”的育人价值有效发挥出来,因此,要重视德育课堂教学的优化,丰富教学方式。其一可以采取情境案例教学,对工匠的具体情境进行描述,作为典型真实的案例素材融入德育教学中。比如在讲“职业道德”時可以将“大国工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情境融入其中,以此触及和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情感共鸣,提高思想觉悟,奠定思想基础。其二可以将“工匠精神”作为课堂活动素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真实模拟、探究和实践,科学设计课堂素材,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促进该精神内化。其三可以设置包含“工匠精神”的课后作业,组织学生以小论文、社会调查等方式结合所学德育知识,阐述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切实将“工匠精神”与高职德育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学生成长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助力。家庭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第一环节,学生启蒙教育来源与家长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续学生价值观念形成和行为规范养成的第一场所,是德育的第一堂课。因此在高职德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家庭育人功能,首先通过主体班会或交流平台沟通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实施智育与德育齐抓“政策”。同时也要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家庭和谐。学校方面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展现教师共同精神面貌。以一种隐形的教育环境力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无形和有形中陶冶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情感。最后要将德育融入日常社会生活,借助社会中典型的工匠事迹,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在生活中的渗透,让工匠精神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努力做到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理应成为全社会的主流,工匠精神回归和发扬成为时代的召唤。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学府,必须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其融入德育教学中,优化教学模式,无形中影响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性格品质的养成,促进智育与德育双丰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娜,冯春艳.“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德育中的培养方法初探[J].智库时代,2019(05):107-108.

[2]莫俊峰.试论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德育价值——基于高职德育的视角[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4(06):63-67.

[3]范灵芝.培养工匠精神的高职德育实践育人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5):81-84.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德育高职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