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学习视域下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对策研究

2019-09-10钮青

高教学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预防医学职业价值观

(东南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预防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既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和延伸。服务学习的理念和教育方式契合与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并契合与职业价值观培育的内容和方法。在服务学习视域下加强预防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要做好顶层设计,符合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育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规范流程,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并在人员、社区等方面完善教育条件,做好保障措施。

关键词:服务学习;职业价值观;预防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1-0166-04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values on preventive medicine students not only meets the need of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but also meets the demand of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t is the expansion and exten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service learning and the way of education is correspondent with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the content of fostering vocational values. To strengthen the vocational values of preventive medical student in the field of service learning, we are supposed to design a good top-level, and be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education. We should also respect the subject status of students and determine the educational goals. We ought to standardize the proces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guide students to reflect actively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conditions in personnel, community and other aspects as well as guarantee safeguard measures.

Keywords: service learning; vocational value; preventive medicine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1]。因此大力发展预防医学,培养具有职业理想远大、专业技能扎实、职业道德高尚和奉献精神强烈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是推进健康中国、促进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作为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做好预防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着“中国梦”的实现。

一、加强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领域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对职业重要性的衡量尺度,体现着对待职业及职业生活的信念和态度,对职业选择、职业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對职业目标的达成起到动力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职业价值观属于个人,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和从事职业的态度和行为;从宏观层面来看,群体的共同职业价值观则影响着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价值观教育即为帮助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相关教育,是价值观培育的特殊形式。在高校中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即为在教育规律指导下,以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特点的方式开展系统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对职业的概念、意义、价值、理想、道德、选择、行为、目标等方面形成正确的认识体系和信念体系,以帮助学生扎实开展校内的学习生活,并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

(一)加强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促进全民健康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之需、社会发展之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毋庸置疑包括对健康的追求,因此促进健康也是人民之需。预防医学即以人群为服务和研究对象,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是医学发展的最终趋势,致力于改善环境卫生、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医养结合养老、健康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在领域或行业的发展中,人才资源的培养和配置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职业价值观教育既帮助个人对职业发展做出正确选择,在职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以促进个体发展,更是优化人才配置的助力,促进人才和职业的合理匹配,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因此,加强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忠于职业、乐于奉献的专业人才既是预防医学领域的发展需要,更是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要。

(二)加强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体制的改革、多元文化思潮的入侵,再加之家庭教育的影响、媒体环境的渲染,大学生对于择业、就业自由度和自主性大大提升,也呈现复杂多元的职业价值观、时代特征明显。从积极方面来说,学生在职业的追求和选择方面自主意识更加突出,不同于以往受父母或他人的影响较多,对自我需求更加了解,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善于利用网络多媒体、实习等多种方式了解职业,职业选择更加精准、务实;在物质回报外,也一定程度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从消极方面来说,预防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既呈现出专业特殊性的一面,也具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负面共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对预防医学专业认同感和忠诚度较低。经过对部分高校专业录取情况的了解,预防医学专业的志愿满足率低,尤其是第一志愿满足率甚至不足10%,大多数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而被迫选择。并且在当前高校尊重学生自由发展的转专业政策影响下,很多学生都选择转至工科或经管相关专业,转专业失败的同学也往往固守对专业的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学习生活。从本科就业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专业不相关的职业,或进入医药等企业,具有预防医学职业理想从事相关职业的人数和质量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对专业认同感或忠诚度低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对专业认知存在片面性,不了解其面向群体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的本质、丰富多样的工作种类和内容及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结构,产生盲目抵触。二是出于个人认知局限,对国情、社情及预防医学的发展路径了解不透彻,对专业发展缺乏信心。三是对专业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不够,认为医者治病救人,是白衣天使,价值崇高;工科专业可以技术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推波助澜,而预防医学有时候仅仅是开展调研、制定政策,工作价值不高,有时甚至需要多年才能体现。

其次,功利主义明显,利他精神不足。和以往以对社会贡献度大小来评判价值的标准不同,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下,效率、产出等物质标准成为评价的趋势,在利益驱动下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当下社会中盛行,也蕴含在预防医学生择业就业的价值观中。一份针对广州地区1500名左右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更注重物质回报、舒适稳定、人际关系等关注个人需求和个人价值的因素,而社会贡献则被排在较为靠后的位置。对于预防医学生而言,在择业中希望优先选择待遇较好国企、外企、省市疾控中心等单位,而对中西部地区、基层一线等更需要学生建功立业的岗位避之不及。职业理想与目标的确立往往关注自我发展,淡化职业本身的发展和服务功能;很少与国家发展及社会需要相结合。尽管从大学生对择业中要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需求结合起来的观点认同,但观点认同和现实追求往往矛盾不统一,对职业的评价和选择更加务实,趋利性和自我性更加凸显,自我意识突出,集体意识不足。

第三,有享乐主义倾向,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待提升。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利益,在职业选择中更加重视生活方式的因素,对集体事务,或“份外之事”很少投入。对人的社会性、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把握不到位,没有意识到个人作为社会人应承担的责任以及社会发展对于个人发展的促进或限制作用。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及诚信道德等与学生个人成长及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间仍有一定的差距。

马克思在《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思考》中提到“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3],因此,帮助预防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也是促进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然需求。

(三)加强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和完善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在职业领域的表现,是价值观的一种特殊形式。就业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必经之路,且延续几十年。因此,在大学中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普遍从入学前的选专业起开始萌芽,毕业及以后的工作中逐渐稳定,两个时间段之间,即在大学期间正是易塑的良好时机。但当前高校对学生开展的职业教育集中于毕业前夕,且多为提升就业能力或求职技能方面,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前置性。《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也对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要求,指出要“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加强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和完善。

二、服务学习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

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论和认识论,人的正确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因此职业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与实践紧密结合。“服务学习”作为来源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成为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模式。

(一)服务学习概述

服务学习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把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区服务相挂钩,称为“服务学习”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行动中的教育——服务与学习[4]。学生前往社区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帮助他人或改善周围环境,在服务过程中或结束后及时反思他们的体验及获得,并与同伴分享结果和想法以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称其为服务学习。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結合所学知识为他人或社区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人们生活、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在工作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反思和分享中,学会理性分析和思考、对固有想法和观点进行固化或更新,以达到思想和价值观的培育和发展。学习、服务、社区、反思是服务学习的四个要素[5]。服务学习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帮助培养职业理想。

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和教育方法,是课程思政的挖掘和延深,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首先,服务学习是课程学习和服务实践的并重,是建立在课程基础上的实践,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并检验理论知识。其次,服务学习的灵魂是反思,通过正确的引导及较为规范的反思过程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价值观的构建。再次,服务学习具有互惠性,在帮助社区和他人的同时促进学生在服务中培养能力、关注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服务学习应用于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可行性

一是服务学习的理论基础与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相契合。预防医学是面向人群开展研究和服务的科学,以群体健康和环境和谐为目标,具有群体性和社会性。预防医学的人才培养,既是要实现个人的成长发展,更注重公共利益的实现,即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并助力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目标。服务学习的理论基础来源之一为民主教育,强调公民不仅要关注个人利益,还要关注公共利益,追求公共事业和共同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服务学习的功能之一。服务学习的理论基础与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相契合,均关注群体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二是服务学习的功能与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相契合。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既具有领域和专业体现出来的特殊性,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共性。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讲,拥有为人类健康奋斗的远大并坚定的职业理想是健康工作从业人员需要的职业价值观之一。这就要求预防医学生深刻了解国家战略,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的发展状况,加强对专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在择业和就业时将个人的需求和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相结合,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相融合。从预防医学专业特色的群体性和社会性角度来讲,预防医学生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认识到职业价值和公共利益以及群体利益的关系。从人才培养的共性角度来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精神和道德。

预防医学美国社区服务学会指出,服务性学习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在服务活动中能收获经验、也能收获价值观和公民责任。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专业的了解;能够在服务学习过程中提供的和专业相关的真实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更加全面的认识职业,并提升自我认知,培养和发展个人的职业兴趣和专长,建立职业目标,为大学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提供努力的动力。同时,在面向社区和人群的工作过程中,了解基层、现实的社情民情,以促进对国家发展的需求、战略的思考,感受个人作为集体、社会的一员应该要承担的责任; 培养对他人的善意,发展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并在利他过程中体会助人的快乐和成就感,感受奉献对个人精神满足的回馈。从服务学习的功能来看,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十分契合。

三是服务学习的方法和价值观形成的规律相契合。价值观的形成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的一般过程,从实践中获得感知,形成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通过实践的平台和载体进行分析、选择;在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过程中不断建构并强化,反复积累,内化形成个人稳定的思想和行为。在价值观的建构形成过程中,认识主体是最关键的因素,在与实践和环境的互动中,形成对价值观这个客体产生认同或不认同的情感能动反映,从而接受或拒绝客体的构建。当代大学生普遍在18-22岁之间,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处于一生中的高峰,而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尚不全面,辨识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恰是价值观塑造的良好时期,同时也是关键时期。职业价值观教育基于劳动是人的本质,强调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辩证统一和互相制约,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在大学阶段,系统地开展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培训,为学生提供互动的外界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知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必要且可行的。

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价值观培育方面遵循特定的规律。首先,服务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特点,将以灌输为主的被动教育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服务学习的设计和准备,并在反思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其次,服务学习是杜威的经验教育理论的实践,基于道德品质的养成和知识技能的习得在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接触、影响和经验改造中得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强调理论学习、价值观形成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促进。第三,服务学习理念依托于认知理论,并具有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学基础,人们在与社会和他人的互动中对事物价值和意义加深或改理解,形成自我认知,从而影响个人的社会行为。第四,服务学习以反思为其特色和灵魂,具有认知心理学基础,强调结构化反思,通过价值澄清促进主体的批判性思考,在互相分享的过程中发挥同伴教育的优势和影响力,促进学生之间对主流价值的共同强化。

三、服务学习视域下加强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做好顶层设计,符合教育规律

职业价值观教育应贯穿大学始终,而不是集中于择业就业前夕。在大学期间,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阶段不同,对专业的学习深度不同,不同阶段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也应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深入、循序渐进。因此,在服务学习视域下根据预防医学生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并有计划地开展服务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较为理想主义,职业价值观刚刚萌芽,对专业的认识尚浅或刚刚开始。因此专业认知、品行道德可以成为职业价值觀培育的侧重点,简单健康宣传可以成为主要的形式。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专业学习逐渐深入、认知能力有所提升,自主性更强,可以开展实践调研、健康教育等形式的服务学习项目,进一步加强专业忠诚度,侧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择业就业在即,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以专业实习、实践课题研究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结构性反思和价值澄清中辨清个人和社会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涵养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从服务学习的形式来看,服务学习项目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也可以分为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社区是指具备共同特点联结在一起的群体,可以指物理意义上的村、镇、社区,也可以指机构或团体,如大学、敬老院、协会等。针对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结合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内容,高校可以以不同的服务学习的形式,面向不同的社区和对象进行顶层设计,构建好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体系。

(二)尊重教育主体,明确教育目标

服务学习是依托课程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道德品质的提升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因此,将职业价值观教育纳入到服务学习项目中开展应具有课程学习、价值观提升等多重功能和目标。在此过程中,不能只重学习、重服务,而轻反思、轻职业价值观教育。而是要紧紧围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将教育内容体现在项目的设计中,体现在服务的过程中,更要体现在反思的环节中,才能实现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如何通过接触基层社会让预防医学生更加理解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如何帮助学生辩证反思个人需要和国家人民需要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奉献精神等。并且,服务学习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既考虑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兴趣特长,也由学生自主开展服务工作,因此,在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反思、分享和评价的过程中,也同样要以学生为主体,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转消极接受为积极探索,在适当的正确引导下,避免说教和理论灌输,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价值辨析,让学生的内生动力促进价值观形成和内化。

(三)规范教育流程,引导主动反思

服务学习项目的开展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具有比较完善的流程,一般分为准备、行动、反思和评价。因此,开展服务项目来开展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时,也应当遵循规范完善的流程来进行,否则容易流于形式或成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或社会服务,难以发挥服务学习原有的优势和功能。在准备过程中,做好指导和培训工作,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如在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或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服务工作中,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青少年健康知识或慢性病相关理论知识,并拥有一定的沟通表达技巧。反思过程贯穿于服务过程始终及结束之后,需以正式化的写作、集体讨论等方式开展,除专业知识的理论联系实际外,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辨析职业价值观教育相关的重要问题,对相关的经验、感受、教訓和获得等详细描述、深入思考、互动讨论。由于青年学生认知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在反思过程中教育者须予以适当的正确引导,以避免固有经验、观念和想法,帮助学生不断思考、修善、循环往复,才能使思想、价值观深入稳定。在评价过程中,以科学的评价方式以检验教育成果,以不断修善服务项目,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四)完善教育条件,做好保障措施

服务学习视域下的预防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服务学习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是课程知识和服务实践的结合,是学校学院和社区的合力,也涉及教育者、引导者、监督者和学生主体之间的互相促进。因此,要在服务学习视域下开展好预防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首先要挖掘课程思政的资源,从课程中挖掘出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价值观教育契合的要素,在服务学习项目中得以应用和拓展。二是要建立好学校或学院与社区的密切联系,建设好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服务学习项目提供载体和平台。对于预防医学教育来说,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都可以开展服务学习,如学校、社区、商业广场、乡镇、医院、疾控、养老院等。三是要做好专业教师和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熟悉并掌握服务学习的理念及工作方法,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服务工作及反思活动,并且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客观有效,为下一步的完善提供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Z].201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詹佰霖.服务学习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5]彭民华.服务学习——社工督导志愿服务新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钮青(1988-),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助教,分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预防医学职业价值观
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统计学案例设计初探
《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析
MOOC优质教学资源在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
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专业承诺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