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银幕中《春香传》和《玉堂春》之异同

2019-09-10谢飞

银幕内外 2019年2期
关键词:朝鲜小说

谢飞

摘要:《玉堂春》和《春香传》都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相似,但两部小说在故事来源、男女主人公形象创造和作品的主题及其反映的民族情绪和时代特点上都有所差异,本文着重从以上几点细致分析,揭示二者的异同。

关键词:玉堂春;春香传;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216829

中韩文学史上表现男女真挚爱情的小说比比皆是,但集中表现男女主人公贞烈与钟情的,没有比《玉堂春》和《春香传》更为典型的了。《玉堂春》是中国明末著名通俗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整理编纂的“三言”中的一部白话文小说;《春香传》是经过数百年口传过程,到朝鲜朝后期完成其小说化的韩语国语小说。《玉堂春》在流传过程中,小说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而不存在采用哪一版本的问题。但《春香传》在流传过程中,其情节、人物出身、主题、题目随着笔写者和改作者的意图被任意改动,因而存在着选择哪一部版本进行比较的问题。本文采用的是以活字本中的完版84章本《烈女春香守节歌》为底本整理出的判骚离[叛离骚,韩国讲唱艺术之一,叛离骚剧本共十二部,后来都改编为叛离骚系列小说。]小说《秦香传》,它非但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层,其故事情节也最为完整。

一、相似的故事情节

《玉堂春》以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为时代背景,描述了北京妓女玉堂春和豪门出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几经磨难的爱情故事。王景隆偶然认识了年轻貌美、且尚未梳陇的妓女玉堂春,便留下来作了玉堂春所在的苏家三女婿。王公子带了三万两银子到妓院,近一年的功夫便花个精光。鸨母感到王三公子身上再也榨不出什么油水,将身无分文的王公子撵了出来。被撵出来的王公子无钱回南京老家,只好寄身于救养院靠救济度日。玉堂春知道王公子的悲惨处境后,打点自己房里值钱的东西交给王公子,打发他回家去。王公子回家后用心读书,打算考中科举后来妓院救出苏三。王公子走后,玉堂春守身如玉,连鸨母也奈何她不得。王公子考中举人,上京来寻找玉堂春。但鸨母抢先一步将玉堂春卖给山西洪洞县商人沈洪,使王公子无从与之相见。玉堂春以死相抗衡,保住了清白。但她却被卷入了人命案之中。玉堂春在严刑拷打之下,承认“杀夫”,被判死刑。此时的王公子会试及第,受命为山西御史。他为苏三平反,并迎娶其为妻。后来官至都御使,子孙满堂。

《春香传》以朝鲜肃宗(1675~1720)朝为时代背景,写了退妓之女成春香和南原府使之子李梦龙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春香虽然出身卑贱,但她琴棋书画皆通,人长得也十分美丽。端午节那天,春香在广寒楼打秋千时与李道令(名梦龙)不期而遇。对春香一见钟情的李梦龙,在当天夜里去春香家求婚,取得成母月梅同意之后,两人正式结合。但好景不长,李父升内职上京,李梦龙不得不离春香而去。李梦龙走后,南原新任府使卞学道久闻春香美貌有才,欲令春香守厅[守厅,指侍候高官的差事,包括妓女或良家妇女为高官侍寝。]。春香死也不从,卞学道便将春香打入牢狱,并扬言春香不从命就要在自己生日那天斩首。这时,考中科举的李梦龙,被命为全罗道御使,微服前来。惩治了作恶多端的卞学道,救出春香。李梦龙后来官至吏曹参议和大司成,春香被封为“贞烈夫人”,夫妇百年同乐。

以上所述,两部作品都是描述出身卑微的女主人公和出身高贵的男主人公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女方的贞烈与男方的钟情。这两部小说的共同点主要表现为情节的相似,即两对男女都是相爱一段后相分离,女方为坚守爱情不惜牺牲其生命,而前来救他们的刚好都是考中科举当御使的男主人公;两对情人都是几经磨难之后喜相逢,百年同乐。从某种意义而言,玉堂春和成春香分别是中国和韩国的“灰姑娘”。王景隆和李梦龙分别是中国和韩国的“白马王子”;玉堂春和王景隆的幸福结合以及成春香同李道令的圆满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明代时期市民和朝鲜时期庶民阶层中普遍存在的“灰姑娘情结”,体现了他们渴望提高身份的强烈愿望。

二、不同的故事来源和文学渊源

《玉堂春》由明代《情史》(卷二)和《青楼小名录》(卷六)中的“玉堂春”以及《全像海刚峰居官公案传》(卷一第二十九回)的“妓奸成狱”演变而来,这一点大家都不予以否认。但从整个作品看,它明显地受了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的影响,玉堂春与王公子的爱情故事简直就是李娃与郑公子的爱情故事翻版;到了后半部又可见到元杂剧《窦娥怨》故事情节的影响。具体而言,《玉堂春》前半部中王公子被撵出妓院后,寄身于救济院的前后过程同《李娃传》中郑公子被撵出妓院后,寄身于葬仪社的前后过程十分相似。他们都是被“倒房计”撵出妓院,后来又都得到女方的物质和精神帮助考上科举的。而《玉堂春》的后半部中,玉堂春“获罪”、“认罪”以及被判死刑的过程又同《窦娥冤》中窦娥“获罪”和“认罪”的前后过程十分相似。她们都是被冤枉的,而且都是被昏君的那种“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窦娥冤》中的昏官一楚州太守桃兀的一句台词。]”或是“人是苦虫,不打不招[《玉堂春》中的昏官一洪洞县王知县说的一句话。]”的信条屈打成招的。

《秦香传》的故事源于朝鲜伸冤说话“春阳说话”和“春香说话”以及有关卢真[卢真(1518~1578),朝鲜名臣,历任湖西御史、全州和昆阳两地的地方官,后升任兵曹判书和吏曹判书。]、金宇杭[金宇航(1649~1723),朝鲜政治家,历任全罗道观察使、刑曹判书、兵曹判书、吏曹判书、左参赞、右议政等官職。]的御史说话中涉及到的御史和贞烈妓女的故事。另外,朝鲜王朝的暗行御使制度、前期作品(如金万重《九云梦》)以及《端川邑志》中贞烈妓女逸仙的故事,都为《春香传》提供了素材。《春香传》有一首著名的“御史诗”,是李梦龙装作乞丐讨酒喝,在卞学道生日宴中写的,这首诗酷似明代南戏《伍伦全备记》中的一首定场诗:“衮衮诸公被锦袍/不知民瘼半分毫/频斟美酒千人血/细切肥羊百姓膏/烛泪落时人泪落/欢声高处怨声高/为官若不知民苦/虚受朝廷爵禄叨”。这首诗是剧中人物伍伦备科考榜眼後赴任东阳郡刺史时的开场白,其二、三联同《春香传》中的御史诗十分相似:“金樽美酒千人血/玉盘佳肴百姓膏/烛泪落时民泪落/歌声高处怨声高。”

大力宣扬忠孝节义,歌颂慈母、孝子、洁妇的《伍伦全备记》大约在朝鲜中宗(1506~1544)时传入朝鲜,光海君(1609~1623)是被采用为汉学教材;肃宗22年(1696)开始翻译成韩文(谚解),肃宗46年(1720)由著名翻译家高时彦(1671~1734)完成其翻译之作《伍伦全备谚解》8卷。由此可知,《伍伦全备记》中的诗句被朝鲜朝文人所热知是不足为怪的。

《玉楼春》与《春香传》有相似的情节,但各自素材不同,文学渊源关系也有差异。两部作品各属于中国和韩国民族文学之范畴,后者同前者之间无传承关系或后者模仿前者之嫌疑。

三、人物形象刻画异大于同

人物形象方面,玉楼春和成春香同为烈女,王景隆和李道令同为情种,但表现却不同。玉楼春为人软弱,容易上当;其对立面主要是把她当作摇钱树的鸨母。成春香则是为人坚强,自有主张;其对立面是封建官僚一新任府使卞学道。玉楼春的抗争,多表现为个人斗争性质;采用的斗争方式,也不免幼稚和愚笨。如打发王公子回家时打点值钱的东西让王公子带走的具体做法和竭尽保护自己贞操时采用的种种做法皆如是,就是不暗世事的妓女所能采取的方法而已。成春香的抗争,则表现出反抗强权的民众斗争性质;采用的斗争方式也十分正当和公开。她敢于正面斥责卞学道对人权与纯洁爱情的践踏,义正辞严地数落贪官的罪状。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自有不同不说,男主人公的形象创造也有不同之处。王景隆为人纯真,用情专一,但不免有些文弱;他的人生目标也似乎只定位在见到和找到玉楼春上,因而他只是一个世上难得的好情人而已。与王景隆相比较,李梦龙身上则多一层“善官”形象,他的“御史诗”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四、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时代精神不尽相同

从作品的主题看,《玉楼春》与《春香传》也有差异。如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正如小说集名称所示的那样,是为了教化百姓编纂的,是用来劝喻世人唤醒世人警戒世人的。明太祖自建国后,大力提倡儒教,在洪武元年(1368)甚至下诏书曰:“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由此一来,程朱理学中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贞操观念,在明代大肆泛滥起来。《玉楼春》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体现了明代社会的贞洁观念,身为妓女的玉楼春也自觉地按照贞妇烈女的要求约束自己,以此实现了身份上升的理想。

从另一角度看,《玉楼春》这部小说有表现出了冯梦龙的爱情理想和审美理想。冯梦龙生活在明代末期,深受王学左派的影响;他反对程朱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之禁欲观,对男女之间真挚爱情持十分肯定的态度。他曾在《情史叙》中写道:“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唯情不虚设”。作品通过王景隆对玉楼春的执着与专一,艺术地展现了情超越一切的爱情观。这即是作者审美理想之表现,又是明代末期市民阶层开放的爱情(性爱)意识之表现。

《春香传》也表现了当时社会对贞妇烈女的要求,但这种社会要求是同提高生活质量、推翻身份障碍的要求一起提出,反映了当时朝鲜后期庶民阶层的生活理想。朝鲜朝大力提倡儒教,成宗十六年(1485)一月起颁布、施行的《经国大典》中,严禁再嫁、失贞妇女的子女和庶孽考科举;在判定是否属于两班身份时,也以母亲和妻子的出身为依据,使得对妇女贞操和身份的要求越加严格起来。朝鲜社会又是个等级森严的阶段社会,把人划分为两班、中人、长民和贱民之后,为控制两班人数,严格妻妾和嫡庶,把两班的妾和庶孽从两班社会里排除出去。在这样的等级社会里,出身卑贱的成春香不仅嫁给了身份高贵的朝中大官李梦龙做其正室不说,又被皇帝封为“贞烈夫人”,这怎不令人欢欣鼓舞呢!它充分反映了朝鲜庶民阶层对身份上升的强烈要求。此外,作品通过卞学道形象的创造,彻底暴露了朝鲜两班社会到底的堕落和两班官僚政治的黑暗;通过李梦龙形象,则表现了当时社会对“善官”、“清官”的时代要求。成春香身上表现出的贞与烈,也跳出了程朱理学所提倡的贞妇烈女之框框,包含着对人身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折射出朝鲜王朝后期新与旧、进步与保守共存的时代精神。

五、结语

《玉堂春》和《春香传》的故事情节有些相似,這是无可非议的,但两部小说看成是完全相同的,又不符合两部小说的实际。两部小说有诸多不同,故事来源不同,男女主人公形象创造不同,作品的主题、民族情绪以及时代特征都有差异。《玉楼春》作为明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流传广泛,也多次改编为戏曲与电影。但《玉楼春》始终没有跳出爱情伦理小说、通俗小说、趣味小说之范围,在中国文学史上其地位与影响有限。与之相反《春香传》既是爱情伦理小说,又是社会批判小说;在韩国文学史上它不仅代表古典小说的最高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朝鲜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倾斜(小说)
朝鲜迎接韩总统展现“最大诚意”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文学小说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不在小说中陷落
2011年《小说月刊》转载列表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