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自读课本当运用得宜

2019-09-10程云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群文教科书杜甫

程云

人教版自读课本是配合统编语文教科书推出的一套课外读本。

理想的阅读应该是兴趣阅读,在强烈的兴趣中不知不觉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接受熏陶,增强文化底蕴。

大多数学生觉得教科书太沉重,阅读起来往往带着一种强烈的功利目的,自读课本则不同,它的选文更加灵活和自由,极具时代性和可读性。编写教科书时,编者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审查能不能通过?教师教学时操作性强不强?学生学习的难度大不大?……种种的因素制约着编者,使得教科书看起来总是那么不容易接近。而自读课本更重视文学的熏陶,学生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章读,可以和好朋友交流读书的心得,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推翻了压在头顶的考试大山,所以自读课本更受学生欢迎。同时,自读课本作为教科书的延伸,可以辅助教学。比如八上语文课本的第五单元是古文单元,其中学到了《杜甫诗三首》,杜甫一生留下了那么多辉煌的作品,仅靠两三首诗来让学生理解诗人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变化显然有些为难,而自读课本上就设置了“杜甫一家”这个单元,按照杜甫生活的四个时期,选择了一些能集中体现杜甫人格魅力和文学造诣的诗歌,让学生的阅读进一步拓展,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三首诗歌。更值得称道的是,自读课本课后提供的导读有画龙点睛之效,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再是一句空话。自读课本重在自学,许多文章文后都附有相关助读资料,有的是作家介绍、轶闻趣事,有的是文章的写作背景,或文中某一个问题的课外资料,这些资料能帮助学生顺利地阅读课文,了解一些藏在文章背后的故事,拓展阅读视野。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对知识不断探索追求的过程,学生若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设计自己的学习过程,控制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用自己的观点与课本对话,选择感兴趣的问题探讨,语文素养的提升就不再是一句空话,教师的角色也不再是知识传递员了,而是学生学习的同路人,和学生一起探究未知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习自读课本的方法:

第一,对比阅读,群文关联。有时候把自读课本与课本做群文对比阅读,授课效果更好。比如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他的作品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在学习他的《芦花荡》的时候,教师若配合自讀课本中孙犁的《吴召儿》联合阅读,让学生集中感受作者写作的魅力,教学效果更好。教材上的《芦花荡》写的是一位老人抗战的故事,而《吴召儿》写的是和学生年纪相仿的一个小姑娘抗战的故事,比读文章的群文阅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具有教学意义,教师也可以将《吴召儿》视作讲读课文一样处理。事实证明,学生们觉得《吴召儿》的故事更加打动他们。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讨论: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芦花荡》中的老人不顾身体老迈,也能投身到革命中来,全民抗战的精神是不是值得和平年代的我们学习?这样比读文章,学生就能很容易体会到课文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爱国情感。这样运用自读课本,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还能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内涵。

第二,读写结合,仿写起步。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浏览自读课本,选取其中自己比较喜欢的篇目,投票决定早读课的朗读材料。学生们选出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多是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如:《街巷风情》单元的《巷》,《走过四季》单元的《大明湖之春》《初秋四景》《江南的冬景》等等,这些文章用字精巧,感情细腻真挚,处处体现出名家风范。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片段,争取熟读成诵,同时重视积累一些佳旬。对于一些写作水平尚待提升的学生,教师还应要求他们能模仿文中写作的手法进行写作,长期模仿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比如,学生在看过《江南的冬景》之后,模仿文章对于江南景色的描写,写一段《江南的秋景》。学生很愿意进行这样的写作,因为他们生活在江南,每天体验着这种景色,有话可说。一些平时写作不是很出色的同学,写文章千巴巴的同学,这时也可以通过模仿别人的作品,甚至将冬景稍稍改动一下,变成秋景,来进行写作,只要用心,同样能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得到众人的肯定,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内驱力很有帮助。

第三,换种角色,模拟说课。以上主要是从自读课本“读、写”的角度来谈的,自读课本还能够用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自读课本中的一些好文章,可以拿来让学生自己来“上课”。学生上课的过程其实也是深入阅读的过程,他们转换成教师角色,也要像教师一样备课,需要更深入地进行“1+x”开展拓展型的群文阅读,他们要熟稔课文的作者、背景,要把课文的重难点讲给同学听,这样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能力锻炼。这样的训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才,还能锻炼他们的胆量。

第四,听读复述,入脑入心。早读课,教师或学生可以读一读一些自读课本上的美文给学生听。同时,教师要求他们听出文章的重点,复述出来,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也能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让他们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体会文学的美。

语文学习的方式应该由被动的、单一的学习方式向主动的、多元的学习方式转变。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作为自读课本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师要掌握“度”,不能仅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完成所有的语文学习任务,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要分清本末:自读课本只是用来辅助教学的,不能鸠占鹊巢。忌急功近利:自读课本后面也有一些思考题,也有要求掌握的词语,还有相应的背景介绍,有些老师会把自读课本也当作教科书给学生上课,这样会扼杀学生阅读的兴趣。重在“自主自读”:不要刻意限制学生去读哪些课文,一切让学生做主。能选进自读课本的文章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章,学生喜欢读什么都可以,不要根据教师自己的口味来强迫学生“阅读站队”。

只要运用得宜,自读课本能在一定程度上助益课堂教学,当重视之!

猜你喜欢

群文教科书杜甫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登高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藏起来的教科书
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