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关系的再建构

2019-09-10兰天宇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道观韩愈师生关系

兰天宇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说》中的“师道观”对当下如何构建师生关系有着深层次的启迪。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师道观”的内涵进行解读,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对“师道观”的本质进行审视,积极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再构建。

一、《师说》中“师道观”的内涵解读

从教师职责角度来看,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源于《中庸》里的一句話:“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顺从和发扬本性,按照万物的本身规律去行事叫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和推广,使之实行就是教。“传道”就是传儒家的道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授业”就是向学生讲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的古文典籍和儒家经典。“业”是传播“道”的工具。所谓“解惑”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强调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启迪,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先“传道”而后“授业”,这也体现了韩愈把教学生如何做人放在了比教学生如何做学问更高的位置。

从择师标准看,韩愈认为:“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认为“道”是通过教师传播下去的,如果教师无道可传,就不能成为教师。他要求教师对“道”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实践精神,并要求学生把“道”作为衡量和选择教师的重要标准。师与道紧密联系,不可分离。因此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年龄是大是小,只要他精通儒学之道,他就能成为教师。同时,一个合格的教师还必须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文化知识并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惑,积极地给予学生反馈,促进学生进一步地成长。

从师生关系来看,韩愈认为求学之人不要被各种身份地位所羁绊,只要心存疑惑,就可以虚心向他人请教,让他人成为自己的老师。其次,他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作为求学之人,应学习教师之长,但教师不是圣人,不一定处处都比学生高明,他一定有不擅长的领域和不懂的知识,这种关系是相对的,因此学生完全有潜力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最后,他认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学生先向老师学习“道”是必然的,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试图发现学生的专长,虚心向学生学习“业”。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韩愈强调的是一种师生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二、《师说》中“师道观”的本质审视

《师说》是韩愈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写给李氏子蟠的。唐王朝当时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提出了“重振儒术、兼容佛道”的文教政策,儒家道统受到佛道地位提升的影响而不断被削弱,其权威地位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儒学经师的地位自然也是每况愈下。因此韩愈发文以重振儒学经师的地位和权威。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这是师道观的中心论点。教师的首要及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弘扬“道”,有“道”者便可为师,并鼓励学生向一切有“道”之人学习。而所谓的“授业”与“解惑”都是为了“传道”而服务的,是“传道”的途径和手段。韩愈师道观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伦理道德,他提出“正心有为”,是为了提高儒家的正统地位。而《师说》中所谓的“师”也是指这种以教育为手段、以古文为载体来进行的儒家思想的传播,使全社会形成强有力的统一思想成为可能。“天地君亲师”,师道体现君道,能尊敬师长就能效忠皇帝,因此强调以师为尊,维护教师权威,要求学生对教师膜拜和尊重,这种权威地位容易导致教师产生专制态度。所以教师和学生通常都是尊卑有别的。二是“师云亦云”的传统思想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教师都是“问道在先”,有着渊博的知识。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教师常把学生置于不平等的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的内容、老师的言论不能有所质疑。三是“严师为难”的传统思想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教师只有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杰出的人才。但这种严厉的态度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因此,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韩愈强调“师道尊严”,教师不可能放下权威的架子充分尊重学生,所以所谓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当时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今天重提韩愈的“师道观”,并非是想寻回“师道观”中被扭曲的价值,而是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对“师道观”的本质进行审视,准确把握其深度的有价值的内涵,同时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要求注入新的内容成分,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造,以更好地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互联网时代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一)借助信息变革契机,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学生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都是具有主体价值的,因此要改变上述不合理的观念就必须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构建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教师应在学生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其构建新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出发,不仅要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使其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还要创造性地将内容传输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身个性发展的道路。因此传统观念的转变是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借助新型信息技术,也是构建新型师生观的基础。

(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重树教师“权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其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意义重大。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教师只有具备了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抛出的备类问题迎刃而解,赢来学生的尊敬,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钻研难题。同时教师必须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学生在共同兴趣中交流,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促进师生关系的融合。其次,教师要不断践行道德规范。在当今教育中,师德问题一直存在。有的教师职业责任感淡薄,只注重自身的发展,而忽视了教书育人,只向学生“授业”而忽视了“传道”和“解惑”,只教学生知识而忽视了怎么教学生做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成长,也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品行人格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是一个值得别人尊敬的人。

(三)新型技术促进师生交往,赢得相互尊重

对教师的尊重不仅是对教师崇高职业的尊敬,也是对其身上体现的文明价值的肯定。尊重教师,不仅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还要尊重教师的劳动。当然,为师者应不应该享受社会尊重,这决定于社会对教师劳动的价值评价,教师对自身劳动的社会奉献的满足。

首先教师应站在学生立场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聆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和需求,从而走入并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教师要能够肯定学生自身的价值,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最后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真诚地将自己的思想、经历经验、情感态度与学生分享,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老师更加真实的一面,促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在新型技术的背景下,师生可以改变原有的单一沟通方式,由面对面交流换为“多点交流”,即以面对面交流为主,更多地介入孩子们课堂以外的空间。比如很多孩子喜欢在网络上留言写心情,适当通过这样的方式介入沟通,有时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再比如,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社交媒体的延伸功能,例如运用微信公众号,在日常教学之余推送一些学生感兴趣或者教学需要的拓展文章,供学生们课后浏览学习,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于老师的认识,促进交流沟通。而师生在交往活动中总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继续平等地沟通和交流,网络等多种渠道正是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不是无原则的,它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试想在一个班级中老师对学生松懈管理,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对教师也完全没有“敬畏”之情,那么正常的教学秩序该怎样进行?因此学生必须认识到与教师在知识储备、年龄、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距,发自内心地敬畏尊重教师,才可能实现其发展的目标。而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秉持着“真善美”的原则,诚实勇敢地面对学生,做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导向者,积极引导学生向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态度与良善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信仰。并注意教学艺术的运用,要让学生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真正做到以真诚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锁,用童心去看待学生的错误和失误,并用自己的耐心、爱心、智慧去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错误和改正失误。只有这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猜你喜欢

道观韩愈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以道观之”的价值之维
论道教宫观建筑的衍变脉络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漫画
浅析佛庙与道观建筑规划设计的风格差异
如何关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