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干预分析

2019-09-10宋转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1期
关键词:干预心理健康

宋转

摘要:珍珠班是针对家庭特困、学业特优学生采取的爱心教育计划,从2004年其开始实施,至今已有十五年。相对于普通家庭高中学生的在校学习状况来说,家庭贫困的高中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问题。为了探寻适用于珍珠班的智育、德育、心育之路,本文从珍珠班贫困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出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提出珍珠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及教学管理对策。

关键词:贫困高中学生;珍珠班;心理健康;干预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开展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贫困高中学生的原生家庭与其他学生有着显著的区别,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物质生活水平较低,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往往会给贫困高中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贫困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珍珠班为例,对贫困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及健康教育对策进行以下探究。

一、贫困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以珍珠班为例

珍珠班中的贫困学生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来自各个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勤工俭学,积极上进,是在校生的榜样。但珍珠班贫困学生受到其家庭教育、成长经历、生活水平的影响,在高中学习期间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自卑、攀比心重、情绪发泄、厌学等现象[1]。

(一)自卑

部分珍珠班贫困学生自卑心较重,主要受到生活水平的影响。贫困学生家庭经济窘迫,不能够像普通高中学生一般满足自身个性发展的需求。贫困学生在心理上有着沉重的压力,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十分在意其他同学的看法。一旦考试成绩下滑,则其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大幅度减少,对自身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种自卑心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难以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攀比心重

勤工俭学的贫困生通常在經济状况方面不与他人攀比,但如果长期处于爱攀比的学习环境中,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心理出现问题。部分高中生虚荣心较重,在学习生活中排挤贫困生。贫困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一旦仇恨、抵触等负面情绪增加,攀比心越来越重,则会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情绪发泄

当贫困学生长期心理压力较大时,其内心的情绪难以及时宣泄出去,会引发情绪爆发,由一点小事情而向周围同学、教师、家长发泄情绪。这种做法不仅对贫困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有害,更不利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恶劣的人际关系不仅会影响贫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其他人的学习状态。

(四)厌学

对于珍珠班来说,能够被选入到其中学习的均是成绩较为优异,综合素质较好的贫困学生。贫困生一旦心理健康出现状况,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厌学,因为某些因素突然导致成绩下滑,学习积极性不足。

二、贫困高中学生心理干预及教学管理对策

针对以上珍珠班贫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应针对性分析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从学校管理体制上入手,加强对珍珠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具体对策如下。

(一)心理健康档案管理

为了深入了解珍珠班每个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由班主任负责管理,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一旦有贫困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则立刻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加强跟进其后续的心理健康状况[2]。由于教师难以单方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全面评价,可在班级内部组建由班委构成的心理评价小组,辅助获得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及时对心理压力较大的同学进行开导、交心,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积极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

(二)组建心理辅导教师团队

学校内部可以心理辅导教师为核心,组建心理辅导教师团队,对珍珠班开展心理辅导,引导贫困生将心理压力宣泄出去,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学习。当珍珠班贫困生有心理压力时,可主动与心理辅导教师谈心,消除内心的困惑与迷茫,将压力变为动力,消除自卑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

(三)从多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是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应积极参与到珍珠班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引导贫困生开阔眼界、开阔心胸,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的生活。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各学科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及时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交流,共同为心理健康教育贡献一份力。

(四)注重家校沟通

尽管家庭环境是导致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部分因素,但不可置否家庭沟通对高中生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在加强珍珠班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家校沟通,及时与贫困生的家长取得联系,让贫困生能够在学习之余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消除心理压力,减轻负面情绪。

结论:

通过对珍珠班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进行分析,当贫困生出现自卑、攀比心重、情绪发泄、厌学等现象时,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应及时介入,引导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学校应从构建珍珠班贫困生心理健康档案入手,倡导各学科教师、各年级学生共同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

参考文献:

[1]贺雪萍.当前农村贫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180.

[2]王希江,李艳红.贫困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J].党史博采(理论),2008(10):33-35.

猜你喜欢

干预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