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维互动教学的动态创新

2019-09-10郑后建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郑后建

摘要:多維互动教学有助于打破高校“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正在成为高校打造“金课”的重要教学理念和方式。在合理选用几种常规性多维互动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多维互动教学方式的五大动态创新,即大纲式互动、平台式互动、反馈式互动、实践式互动和差异式互动。

关键词:人才培养;多维互动教学;动态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1-0109-02

当前,多维互动教学正在成为高校打造“金课”和淘汰“水课”的一种重要教学理念和方式。实践中可在合理选用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常规性多维互动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与时俱进、与日俱新的动态创新,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不断适应新时代大学人才培养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1大纲式互动

这是西方国家极为重视和推广应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完全可以洋为中用。即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都会给学生发放一份简明的教学大纲(Syllabus),并在上课之初进行解释、讨论和协商一致,使学生提前了解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一教学法的优点就在于它具有极强的计划性和指导性。一旦教学大纲获得大家认同,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达成了一项“契约”,从而在大大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和情感距离的同时,也为如约完成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任务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明确了师生各自担当的角色和彼此应该履行的责任。这一教学法的重点在于每次课开始一定要安排一段时间,师生专门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开放式讨论。如果教师能在上课伊始的这个环节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教学大纲所设计的内容之中,将会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方式也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化被动为主动,正因为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有了一定的预见性,就会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沉淀,不仅听课的效率和效果倍增,而且还会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

2平台式互动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应该帮助学生不断发现自我,强化探究未知的意识,养成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已有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具有局限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是推进教学相长、提升人才质量的关键所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所采取的师生对话式教学法、宋代书院中所流行的师生辩论式教学法,以及产生于公元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等等,其精髓都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师生的交流互动较少地受到时空的限制,形式也更为灵活多样。我们正可以此为契机,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打破之前只有在第一课堂才能出现的单一的师生交流平台的局面,努力拓展和构造多维的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刷新和扩容师生交流互动形式。如设立师生联合科研攻关项目、进一步完善学业导师制度、鼓励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小型研讨会(seminar)、创建各种网上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如微博、微信、QQ交流群)等。这些师生互动平台的运行,还会更加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3反馈式互动

反馈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互相反馈,及时的反馈能够有效检验教学的成果并加以改进。在课堂内有两个最敏感的反馈点即眼神和表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从这两个敏感的反馈点中获取信息,从而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或教学调整,让学生在思维和情感上与老师互动。在课堂外反馈的途径不仅局限于语言和书面表达等,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上述平台式互动中提及的各种电子媒介更为反馈提供了多种手段,通过线上辅导、知识导读等形式,可以补充和延续课堂内的教学交往。多途反馈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互动,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与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行为指导、情感教育和生活能力培养,也要积极调动双方互相提出问题、阐释观点等。在教学过程中,应使互动“反馈”机制构成有效“闭环”系统,杜绝采用无反馈的开环系统,因为开环系统将无法检验和证明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进行大胆的课程创新,通过聘请企业家进校开展“双创”讲座和师生共同完成课程设计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深入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在多维互动和交流中成长。

4实践式互动

社会实践在高校中起到特殊的教育教学功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专业能力和人文素质的主阵地,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真正走向社会的过渡,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根本手段。实践式互动,更有实战性,它不只是师生之间的单线互动,还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与合作才能完成。许多高校组织和举行的大学生辩论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挑战杯”、创新创意园、创客工场、创业孵化园等,都属于这种模式。实践式互动,要求师生间、生生间能够以有别于第一课堂的多元融合教学方式解决问题,并在活动过程中强化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配合能力。正如德国学者赫尔巴特作过的一个精辟比喻那样:如果让你直接吃掉或喝下15克盐(水),你一定会觉得难以下咽;但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鲜美的汤中,你一定会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愉快地将这15克盐一饮而尽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食盐需溶入鲜汤中,才易被吸收;知识需融入情境中,才显其美感,才易被接受。实践式互动模式正是一种现实的情景教学和体验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

5差异式互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何有效地构建差异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已成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关键任务之一。为此,互动教学也必须重视差异性研究和个性化教育,实行差异式互动:首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教师分配的互动时间和安排的互动环节有所不同;其次,根据课程安排的不同时间段和学生在教室所坐位置的不同,师生互动方式和师生互动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也有所差异;再次,表现在教师与不同学生群体(如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性别等)在互动方式和互动内容上要有所差异;最后,表现在教师与不同学生个体在互动重点上要有差异,如对于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教师会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对于来自不同种族或地域的学生,教师会安排不同的互动内容。这些随机应变和因势利导的差异式互动,将会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才乃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30-34.

[2]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4):65-66.

[3]颜醒华.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1):21-24.

[4]熊匡汉.论师生互动与教学价值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09(4):21-23.

[5]王润芳.传统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2):63-72.

[6]张紫屏.师生互动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5(6):44-51.

[7]闵春华,万青,杨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147-148.

[8]钟登华.重构互联网时代的师生关系,多维互动是当今教师的必修课[N].中国青年报,2017.

[9]李文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多维互动的体验式教学[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7(1):62-66.

[10]刘华锦.大学课堂文化:困境中的反思与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1):225-229.

(编辑:杨梅)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