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三角地区独立学院馆际电子资源建设情况研究浅析

2019-09-10许嘉敏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电子资源独立学院建设

许嘉敏

摘要:本文针对广东省独立学院电子资源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重点分析了电子资源建设过程中内容和利用率,也涉及馆员培训、宣传渠道、效果评估环节等出现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电子资源建设效果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为以后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电子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1-0121-02

在独立学院成立的短短二十余年间,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辅机构信息文献情报中心。随着教育部评估的细化和师生要求提高,与日俱增的纸质馆藏和电子资源数据库一直以来为了广大师生提供优质资源和良好服务。本文利用文献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珠三角地区17所独立学院进行了走访与调查,其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内容和利用率是本文调查的重点,为以后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独立学院电子资源建设情况

1.1建设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珠三角地区的17所独立学院图书馆平均每个图书馆购有的数据库约14种,11所独立学院有自建数据库,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53个,含试用),比第二名多5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图书馆48个),比第三名多10个(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图书馆43个);电子文献资源最丰富和数据库数量最多的前两间独立学院相重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达到53万册/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则达到46万册/件;与母校图书馆共享电子资源有中山大学旗下的两间独立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则提供了开放存取资源相关链接。另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等10所学院购买了外文电子资源。总体而言大多数独立学院在电子资源建设中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图书馆资源配置成为评估该校教学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独立学院的图书馆资源配置早期为了应付教育部的教学评估而濫竽充数,并没有针对本学校的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级进行资源配置,资金和数量都远远不够。

1.2馆员现状

截止调查为止,17所独立学院中图书情报专业馆员非常紧缺,职称普遍偏低。现选取其中7所调查的学院分析,详情如表1所示。

从上表可得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在专业人数和中级以上职称人数中均在所调查的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一,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比甚至过半数达到52.08%;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比最低的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包括副高级馆长在内的中级以上职称占总人数20%。

由于独立学院不属于财政补贴范围,横向与公立院校和公共图书馆对比编制和待遇相差甚远,纵向部门财政预算和重视程度对比独立学院其他部门也不够重视,对图情档专业人才吸引力低下。另一方面,一些 “关系户”增加了平均年龄结构,对图书馆造成“养老部门”的印象。学历不足和专业不对口使图书馆人才结构非常不合理,也使许多读者服务难以开展,勉强开展也打不到预期效果。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员流动性较大,内部的业务培训间隔大且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提高图书馆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素质,最终后果为图书馆采书专业性不强。

1.3建设方式

在所开展调查的17所独立学院中,超过80%独立学院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培训和推广都采用了联系电子资源数据库供应商购买或者试用形式,这种采购方式能够较详细地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详细而生动地教授给图书馆员工,然而依靠校外数据库供应商人员进行使用培训,在时间和形式上不够灵活,不能完全满足馆员对于数据库使用和了解的需求。除采购数据库之外的电子资源建设方式外,主要是馆员的相对单一的自我学习,但由于电子资源的宣传和馆员本身的自我学习能力对于电子资源的使用技巧掌握往往不够全面,且没有形成系统化和专业化,最后只会让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1.4宣传现状

独立学院图书馆主要是采取通过学校和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实体海报、派发传单等方式进行其电子资源的宣传。学校里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宣传渠道并不算少,而且费用较低廉。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读者是从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得知新试用的数据库;通过图书馆网站知道新试用数据库不足五成;另有近六成的读者是由老师或者同学推荐或者转发了图书馆公众号文章从而得知。在多种宣传渠道并行的情况中,发现只有12%的读者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掌握程度是“十分了解”,59.66%读者“知道大概,但没用过”,剩下的27.73%读者“不太了解”甚至“从未听过”,能够尝试使用数据库搜寻文献更少之又少。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图书馆对电子资源数据库建设宣传采用了多种途径,读者对数据库了解尚处于白纸阶段,电子资源宣传和吸引度还有待加强。

2 电子资源建设结果分析及应对策略

2.1 加强资源建设,优化使用体验

图书馆在有限的条件下要丰富师生所需要或者感兴趣的电子资源,建立学校专业特色数据库,优化用户使用体验,简化文献搜索手续流程,整合检索平台资源,增加一键式检索,提供快速的无线网络和功能齐全的硬件设备,用尽量快捷方便的操作达到读者获得所需资源的目的。同时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可尽力解决校外使用所购买的电子资源设备问题,这将大大提高电子资源使用率,也为全校师生提供强有力的科研保障。

2.2 强化馆员技能,加强电子资源培训

电子资源的建设离不开馆员的业务能力,定期强化培训自身馆员对电子资源的学习和实操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可邀请相关专家或者数据库供应商等专业培训人员对图书馆馆员在电子资源方面进行详细的定期、定点讲座和培训,反复抽检确保馆员熟悉本馆所置的电子资源技能操作和检索技巧,把这种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成为业务考核常态指标之一,真正的目的是让馆员真正掌握电子资源的使用操作,才能引导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电子资源。

2.3加强培训的宣传力度,提高读者对电子资源的关注度

在保留现有的网站公众号海报等宣传方式的基础上,电子资源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甚至直播等多途径加强宣传,建立图书馆专门宣传系统,在学院各班班主任设立图书馆的信息报送员制度,将各班级信息员建立一个专门的群组,关于培训或讲座的通知都在群组进行发布,让信息员在所在班级里传递培训和讲座通知,力求让每个班级都能够看到电子资源的宣传信息,根据需求和时间安排参加相应的培训。在每次讲座和培训过后图书馆可不定期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建议和意见来对电子资源进行调整和改善,使电子资源数据库的内容更切合读者的需求,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4 形成电子资源建设的评估机制,巩固建设成果

从我们调查走访的17所独立学院反馈的信息来看,大部分是采取被动的策略来获取读者体验,例如在网站上设置读者留言栏目,但提问数量和形式都有限。这样被动的形式很难评估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了解程度,图书馆也很难真正帮助到读者和进一步改善电子资源内容。为此图书馆应建立电子资源评估制度,内容包括统计不同类别和学科的数据库数量、与学校相关专业关联程度、定期读者访问量和读者意见,根据统计结果区别出不同访问量的数据库,保留高质量高访问量的数据库,而关联程度较低的数据库可考虑剔除出来年续订计划,也可根据读者的意见考虑购买或试用相关专业的数据库,对电子资源数据库进行“精准试/买”,对管理电子资源数据库的馆员甚至落实“责任到库”,使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从源头到读者反馈都做到真正“有据可依”和“有理可循”。建立评估机制是优化读者对电子资源使用体验的有效手段,让电子资源真正成为与纸质文献齐头并进的图书馆业务,让图书馆在学校科研和教学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海江,高琳.广东省独立学院电子资源培训现状与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24):175-177.

(编辑:周安琪)

猜你喜欢

电子资源独立学院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少数民族师生数据库利用情况调查研究
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概述
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最优配置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