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

2019-09-10徐卓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困惑教学反思

徐卓

摘要: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基础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都以元素化合物作支撑,物质化学性质的核心部分是化学反应,高中化学约90 条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绝大多数是氧化还原反应,产物千差万别,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死记硬背低效劳动,本文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总结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的规律,充分发挥化学核心素养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困惑;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3-2177(2019)21-0096-03

1学生的困惑

最近我们复习完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单元测试,其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同学们失分部分都是不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我限定时间后再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成绩仍然很不理想。为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我做了题为“我心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困难。我将归类大致有如下:

(1)态度方面:1)初中化学基础差,怎么努力都跟不上;2)懒,学化学不努力,不愿意去记;3)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4)跟着感觉走,随意编写产物。

(2)情感方面:1)对化学没有兴趣,感觉枯燥无味;2)感觉老师没讲透,一知半解,也不求甚解;3)恐惧,方程式太多太杂;4)不细心,丢三落四;5)难配平,就放弃。

(3)方法方面:1)不擅长总结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死记硬背,低效重复;2)不知道如何分析化合价,或不知道元素的化合价的本质,更谈不上电子得失数目;3)没掌握各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被氧化或被还原到什么程度;4)不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反应原理。

2教学反思

从学生列出13条困难来看,学生和老师都需要努力,老师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不懂学生。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基础,凭自己感觉进行教学,过高估计学生。如钠与水的反应时有学生错误写成:2Na+H2O=Na2O+H2↑或4Na+2H2O=4NaH+O2↑。

(2)学生没有理解反应原理,学生死记硬背。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生成Fe3O4和H2,不少同学们错写成FeO、Fe2O3、Fe(OH)2、Fe(OH)3等。

(3)学生没有掌握元素化合价,随意编写生成物。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得失,特征是化合价升降,然后高三(5)班有1/5的学生分不清楚分子或离子中元素的化合价。

(4)学生不会分类识记化学方程式。在练习中学生随意就生成了H2,原因就在于没有对同类问题进行归纳类比记忆。

(5)学生把方程式视为死物,不知道灵活变化。如H2O2是一种强氧化剂,但它遇到酸性KMnO4时表现出还原性,-1价O被氧化生成O2。

为了尽快使学生突破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一难关,在元素化合物复习时必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建立思维模型,把元素化合物网络化、系统化,逐步形成化学核心素养。

3形成化学素养

3.1 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活泼金属能从酸或水中置换出氢生成氢气。因为“活泼金属元素表位于元素周期第IA、IIA族,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金属性”,因而能被H+氧化。Na与冷水反应速率较快、K与冷水反应可能会发生燃烧,Li与冷水反应比较平稳。科学家把金属Rb和Cs分别投入冷水中,发生剧烈爆炸。透过宏观实验现象,不难发现Li、Na、K、Rb、Cs的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但从Li到Cs电子层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增强,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Mg是活泼金属元素,是Mg与冷水缓慢反应,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实质是Fe置换出水中的氢生成氢气,同时生成铁的氢氧化物,在高温时分解得到较为稳定的Fe3O4而不是其它形态铁的氧化物。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本质理解识记方程式。

3.2素养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重要体现

氧化与还原是一个动态平衡,必须遵循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如Cl2能从溶液中能置换出来Br2或I2,Br2能置换出来I2,氧化性Cl2>Br2>I2。学生生按上述规律推理,把F2通入NaCl溶液中,写成F2+2NaCl=2NaF+Cl2。错的原因在于没有变化观念,F是非金属最强的元素,电负性最大,能把水中O氧化成O2。

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要注意特殊性。第IA族金属钠在空气中点燃会生成Na2O2,学生就认为Li在空气中点燃生成物Li2O2,Li与Mg存在“对角线”相似性,只能生成Li2O。

新情景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很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也是学生失分点。如:海南2013年高考13(3)“碱性溶液中H2O2把CN-氧化成碳酸盐和氨,写出这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这类题目解题思路是:找出“两剂”(氧化剂、还原剂)和“两产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用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这四种粒子的系数→用电荷守恒或原子个数守恒补充所缺少的粒子(酸性溶液中补H+和H2O,碱性溶液中补OH-和H2O)→配平整个方程式。

得失电子守恒或化合价升降守恒、原子个数守恒是写氧化还原方程式中重要思想。学生形成守恒思想就掌握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上例先写出:CN-+H2O2→CO32-+NH3,然后逐步进行,最后写出CN-+H2O2+OH-= CO32-+NH3。

3.3 素养3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帮助学生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模型

在学生眼里化学方程式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千姿百态,变化万端,所以就非常杂而乱,只好死记硬背,结果效果不好。化学方程式有章可循,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帮助学生建立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模型,通过推理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1)氧化还原反应遵循“强弱顺序规则”,多种有氧化性的粒子在一起和同一种还原性粒子作用,氧化性强的优先得电子被还原。1)向含1molCl2和Br2的水溶液中滴入FeCl2溶液,因氧化性Cl2>Br2,先发生反应是Cl2+2Fe2+=2Cl-+2Fe3+。2)稀硝酸中有H+和NO3-,氧化性NO3->H+,NO3-先得电子,不生成H2。

同理,还原性强的粒子先失电子被氧化,如向含1molFeBr2溶液中滴入氯水,因还原性Fe2+>Br-,故先被氧化的是Fe2+而不是Br-。

(2)生成H2的反应。

水中的H或酸中+1价H+有氧化性,当没有其它粒子能得电子时,H+得电子,如:1)较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的酸作用生成氢气;2)K、Ca、Na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3)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4)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5)Si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6)Na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7)炭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另外,Na与液氨反应生成氢气、CaH2+H2O=Ca(OH)2+2H2↑时,水是氧化剂,CaH2还原剂。

(3)生成O2的反应。

O2的O是0价,可由-1价或-2价O氧化得到。

1)-2价O的氧化生成O2。①电解水或电解熔融的Al2O3生成O2;②加热使KClO3或KMnO4分解生成O2;③H2O2被酸性KMnO4氧化生成O2;④HgO加热分解生成O2;⑤F2与水反应生成O2;⑥电解阳极发生反应4OH-—4e-=2H2O+O2↑。

2)-1价O的氧化生成O2。①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O2;②Na2O2与CO2反应生成的O2;③H2O2分解生成的O2。

3)O3生成O2。①O3分解生成O2;②O3+2KI+H2O= O2+I2+2KOH。

(4)模型认知,氧化还原反应分类方法。

1)歧化反应,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相同化合价的原子间电子转移,得到不同化合价的物质,如Cl2+H2O=HCl+HClO、2Na2O2+2H2O=4NaOH+O2↑。

2)归中反应,同种元素不同化合价的原子间电子转移,如2H2S+SO2=3S↓+2H2O、KClO3+6HCl(浓)

=KCl+3Cl2↑+3H2O(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易错)。

3.4素养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验证前人的经验,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把宏观实现现象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实验现象具体掌握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不同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如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都不同,以此作为证据,结合实验现象推理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如:

(1)用氯水来检验NH3管道破损处有白烟生成:8NH3+3Cl2=6NH4Cl+N2。

(2)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Cl2,试纸变蓝:Cl2+2I-= I2+2Cl-。

(3)向某未知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氯水后,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红色)。

(4)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SO2+Br2+2H2O

=H2SO4+2HBr。

(5)H2S通入SO2溶液中生成浅黄色沉淀:2H2S+SO2=3S↓+2H2O 。

(6)NH3通入灼热的CuO,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且有水蒸气生成:3CuO+2NH3=3Cu+N2+3H2O。

(7)向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然后逐渐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4Fe(OH)2+2H2O+O2=4Fe(OH)3 。

(8)向Na2S2O3溶液中滴入稀硫酸溶液变浑浊成且有气泡产生;Na2S2O3+H2SO4= Na2SO4+H2O+S↓+SO2↑。

(9)將浓硫酸滴入蔗糖上产生“黑面包”,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C+2H2SO4(浓)CO2↑

+2SO2↑+2H2O]。

(10)铁和足量的稀硝酸反应,溶液变为棕色(生成Fe3+和NO),向稀硝酸中不断加入铁粉,溶液先变为棕黄色,当铁过量时溶液最后变为浅绿色(Fe3+被过量铁还原成Fe2+)。

我们还可以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

总之,按照化学核心素养有意识指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将高中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科学归类,结合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进行合理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形成科学的认知模型,书写化学氧化还原方程式就会得心应手,在新情景下写方程式,还要创新意识,不能拘泥于已学的知识,合理推理就会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鹏飞.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J].化学教学,2017(1):8-15.

[3]曹满莉.中学化学“氧化还原还原反应”核心概念的提取与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9(1):10-14.

[4]张丽华.对9个中学化学常见问题的解析和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2):20-22.

(编辑:杨梅)

猜你喜欢

化学核心素养困惑教学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在教学中培育合作能力的研究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