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症状及防控
2019-09-10周娜
周娜
摘要: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的致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典型的临床特征是患病猪的鼻夹骨严重萎缩,尤其是鼻下骨的下卷区出现严重菱缩。该文主要分析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断和防治过程,希望通過该次研究对进一步做好肝脏疾病的防范工作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66
0引言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该种疾病在生猪养殖主产区广泛流行。19世纪30年代该种疾病首先发生于德国,随后病情迅速向全球范围传播蔓延。我国是猪肉需求大国和生猪养殖大国,近年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很多养殖户在扩大养殖规模,但没有构建完善的动物防疫措施和防疫机制,导致猪群之间相互接触致病原快速传播蔓延,使得多种传染性疾病高发,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其中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就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发病后会严重影响猪群的正常采食和生活,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生长发育迟缓,严重的停止生长,使养殖场的淘汰率显著升高。为防控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趋向,要充分认识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和发病情况,构建综合性的防控机制,降低发病率。
1发病经过
2018年4月13日,某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的生猪群中突然出现发病情况,主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养殖场的病情发生较为缓慢,发病1周后,患病猪的面部出现变形,呼吸异常。在整个发病期间,养殖户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养殖,尝试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该养殖场共养殖389头,其中繁殖母猪58头,种公猪11头,死猪240头,育肥猪80头。在过去的几年间,整个猪群的生产状况良好,没有出现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在发病前的一段时间,从外地新购进了一批种公猪,随后出现发病情况。通过对养殖行为进一步检查,还可以发现养殖户普遍存在养殖密度较大、分群不合理的行为,养殖场的整体卫生环境不良,地面潮湿不堪,同时在圈舍中也能看到大量的吸血昆虫。
2流行特点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具有极强的传染能力,发病率极高,发病初期患病猪临床症状不是很严重,死亡率相对较低。该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可以危害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其中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随着猪年龄增加,发病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呈现逐渐减轻的状态。养殖场的患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他动物如犬科类动物、猫科类动物和人均可以携带致病菌,导致猪群传播流行,成为传染源之一。健康猪和患病猪直接接触,或者健康猪接触患病猪鼻液飞沫污染的各种环境,会实现致病原的直接和间接传播。通常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在猪群内部传播比较缓慢,多呈现散发流行或地方流行。养殖场环境卫生不良,地面潮湿不堪,粪便堆积严重,有毒有害气体积累,圈舍防寒保温性能较差,饲料营养成分单一,猪群营养不良都会加重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
3临床症状
哺乳阶段的仔猪最早可在3~4日龄出现临床症状,6~8周龄的仔猪发病最为常见。典型的临床症状是鼻腔出现炎症病变,患病猪不停的打喷嚏,流鼻涕,出现剧烈的咳嗽,发病一段时间后呼吸困难,体温通常正常。患病猪不能正常采食,身体逐渐消瘦,严重的会导致整窝哺乳仔猪死亡。患病猪因为鼻炎刺激鼻黏膜,表现为烦躁不安,不停的摇头,拱地,抓挠,摩擦患病鼻子。进入7日龄后,患病猪的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少数患病猪在发病几周之后能够恢复健康,但会表现为生长发育停止。大多数患病猪临床症状加重,鼻甲骨严重萎缩,患病猪仍然会出现打喷嚏,流出浆液性,脓性鼻液,气喘,呼吸时鼻孔开张,发出鼾声。鼻甲骨萎缩消失后,患病猪的呼吸困难症状最为严重。用力打喷嚏或者用力呼吸时,导致鼻粘膜破坏流血[1]。同时患病猪眼结膜发炎,眼结膜潮红,流出脓性分泌物。通常经2~3月后,患病猪的鼻甲骨呈现严重萎缩现象,面部严重变形,鼻子歪向一侧或者向上卷翘。患病猪生长发育停止,难以正常育肥,成为僵猪,养殖场的淘汰率极大升高。
4病理学变化
将病死猪解剖后,可以发现病变部位主要仅限于鼻腔和临近的组织,典型特征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严重的软化和萎缩,特别是下鼻甲骨的下卷区病变最为常见。有时萎缩部位仅局限于筛骨或者上鼻甲骨。萎缩严重的会导致上部鼻甲骨完全消失,鼻中隔出现部分或者完全弯曲,鼻腔形成一个鼻道。有的病死猪下鼻甲骨完全消失,仅留下一块粘膜的褶皱附着在鼻腔的外侧壁上。在病死猪的鼻腔中,常会蓄积大量粘液性到干酪样的渗出物。早期渗出物中常混杂很多脱落的上皮组织碎屑,后期鼻粘膜呈现苍白色[2],轻度水肿,有时在窦腔中能发现充满了粘液性的分泌物。
5实验室诊断
用消毒过的棉签深部采集鼻腔中的内容物,带回实验室后,放置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能发现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1~2mm的淡茶色或者无色的菌落[3],菌落光滑隆起,进行染色净检能发现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小杆菌。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细小透明的致病菌菌落,继续培养48h后,菌落形成圆形、隆起、光滑、中等大小的灰白色菌落,不存在溶血,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小杆菌。由此可以确诊,致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药品实验发现2种致病菌对磺胺嘧啶、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高敏。
6防治
该种疾病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一旦发现患病猪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后,应及时诊断,明确具体致病原,进行药品实验后,选择高敏抗生素对症治疗。选择使用30%安乃近注射液,哺乳阶段的猪每次注射3mL,断奶仔猪每次注射5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4d为1个疗程。同时在一侧注射10%磺胺嘧啶,使用剂量为10mL,与蒸馏水5mL混合后肌肉注射。另一侧注射2.5%恩诺沙星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1mL/kg体重,每天1次,连续使用5d。对于鼻腔黏膜肿胀影响呼吸的患病猪,可以选择使用5%麻黄素5mL加青霉素80万国际单位混合后注入鼻孔中,每天1次,连续使用5~7d。通过采用,上述手段治疗9d后,养殖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个别仔猪生长发育停止,成为僵猪将其淘汰处理。病情控制后,定期采集患病猪的血液,分离得到血清后,进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检测,检测出隐性带菌猪后立即淘汰处理,并连续进行猪群的净化处理,直到连续3次检测不出隐性带菌猪为止。防范该种疾病,应做好饲养管理,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机制,科学控制养殖环境和养殖密度,注重粪便清理和卫生消毒,定期免疫接种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油乳剂二联灭活疫苗。
7结束语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都可以受到致病原的感染而表现出临床症状,其中年龄越小的猪临床症状越严重。作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和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人员,应充分认识该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性,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此外养殖场一旦出现发病情况后,应采取综合措施,做好猪群的净化处理工作,构建无病猪群,保证养殖效益不受严重威胁。
参考文献
[1]张燕芳,李世江,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防治[J].兽医导刊,2009(12):26-27.
[2]博永刚,蒋守钊,纵丰学,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D].中国猪业,2013,8(1):49-50..
[3]洪志良、冬季猪场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