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特色小镇建设对策研究
2019-09-10赵涵
摘要:当今社会互联网驱动了一系列产业变革,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互联网+”。起源于江浙地区的“特色小镇”实现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城乡差距缩小,形成了聚集和规模的产业链,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互联网+特色小镇”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融入互联网大环境的青岛特色小镇也形成了新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形态。本文从互联网视角出发,分析了青岛特色小镇的现状、发展模式和特点,结合青岛各区域的建设实践,提出了一定问题和相应的发展建议,为促进青岛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产业聚集;大数据
一、青岛“互联网+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为贯彻和落实中央、省关于特色小镇的号召,2016年11月青岛市发布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打造一批具有青岛本土优势、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
目前,青岛市人选国家特色小镇的有胶州李哥庄镇和平度南村镇。人选省级特色小镇共有12镇,涵盖交通、能源、制造业、电商、医养、文旅六个领域。青岛市特色小镇建设很快,西海岸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和建设速度尤为突出。新区的特色小镇紧紧围绕自己的产业、区位、资源优势,秉持区域间不重复、不雷同的原则,避免同质化竞争。
青岛特色小镇根据功能和资源组成,主要有五种发展模式,分别是工业主导型、旅游服务型、商贸流通型、特色产业型、交通枢纽型小镇。工业主导型模式特色小镇主要利用区位地理优势,结合资源特点,着重旧村改造、商业开发;旅游服务型小镇以旅游服务为特色产业的小镇,服务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景观设施水平和服务接待能力强,有着先天和后天发展较为成熟的人文内涵,生态发展体系建设较为健全。商贸流通型小镇有着优惠的政策、便捷的交通,客流量大,汇聚人气、商气和财气的优势明显;特色产业型小镇主要依托小镇当地资源禀赋特色,着力建造新型旅游产业基地;交通枢纽型小镇集聚商业零售、商务办公、购物休闲等板块,不断向着大型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电商中心等目标发展。
由于特色小镇的前身大多是农业小镇、工业小镇和旅游小镇,支柱产业以单一的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主。进行特色小镇建设后,各小镇不仅突出原有特色,还以特色产业联结其他产业。比较典型的是各镇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区位优势,由单一的传统农产品生产转向农产品体验式销售、生态园经营、文化产品销售和旅游经营。
二、开展“互联网+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
特色小镇是传统农业小镇、工业小镇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打造特色小镇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就业问题,还能将教育、医疗、科技、高级人才等资源引向乡镇,有利于加快青岛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小镇的空间、地理和气候优势,构筑具有优美风景、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的生态圈,有利于吸引对环境有多元化需求的城市人员,缓解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的压力。
而互联网与特色小镇的融合是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所趋。农村经济也必须借助互联网技术来推动发展和进步,以形成高效、完整的农产品或工业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此外,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特色和服务,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融入互联网,不仅有助于小镇生产与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对接,合理划分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互联网已成为特色小镇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没有互联网的强力介人,特色小镇的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以当地自然、人文、产业为特色,以互联网为依托,才能将小镇构筑成富有自然美、人文美、科技美,集智慧、品质和创新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三、“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问题分析
虽然各区域特色小镇数量增长快、建设投入力度大,但由于仍处于初生阶段,青岛的特色小镇仍然面对一些问题,关系着特色小镇未来的长久发展。首先,特色小镇在快速建设时,出现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突出表现为规划与执行力不平衡、生态与生产力不平衡、投入与效益不平衡。其次,特色挖掘深度不够,品牌宣传力度不大。每个特色小镇虽然有各目的主导产业,但是在挖掘产业特色、产品特色和服务特色时,定位不够精准,深度不够,品牌建设和宣传的力度不大,对外开放程度也有一定欠缺。最后,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匮乏。部分特色小镇由于区位优势问题,地理位置距青岛核心城区较远,基本只有原始居民,缺乏建设特色小镇的高级人才。特别是懂规划的设计性人才和专业性人才匮乏,人才的缺失容易带来一系列问题。
四、“互联网+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议
(一)增强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标杆
互联网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传播效率高的特点,是提升产品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例如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社交平台上,发布特色小镇相关信息,进行品牌宣传和营销造势。在团购网站、旅游网站上,发布产品和服务、投放广告,从而在短时间内吸引客流量,提升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结合小镇自身的特色、特征和资源优势,打造极具代表性的品牌,树立产业内的品牌标杆和典型,占领市场品牌宣传的制高点。
(二)深挖特色产业,加强资源整合
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是“特色”,各镇在建设中应重视文化内容与特色小镇的融合。深度挖掘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创新人文环境和文化内容的存在形式,选择符合当前传播趋势的产品和服务,创立特有的文化标识,以个性化发展为目标,避免同质化竞争,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确立小镇“特色”后,必须意识到特色小镇是一个集产业链、投资链、服务链、人才链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三)利用大数据,“升级”特色小镇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可以收集特色小镇投建和运营的基础数据,有效预测客流量和收集、反馈用户信息,有助于为特色小镇的体验者提供科学的导游、导购、导览和导航等多种服务。此外,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能更加深入的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开发“新颖、愉悦、互动式”的创意出行体验,科学利用数据导向与行为预测技术,实现对特色小镇体验者需求和行为的精准判断。进一步解决和消除当前国内特色小镇同质化、趋同性建设的问题,需要小镇有针对性的提高管理运营水平,科学建设配套设施、合理利用项目资金,从而实现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全”。
(四)加大人才引进,多元结构培养
一是引进规划设计方面专业性和技术性人才,以均衡配置资源,科学合理的改进城镇外貌。二是引入创新型管理人才,用于开发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较多的家族式或师徒式的中小型企业。三是吸引互联网方面技术人才和市场型营销人才,以技术带动产品创新,用营销带动产品销售。四是小镇企业与青岛高校对接,联合培养,建立高素质人才回流小镇机制,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金融、信息、中介等配套服务,提供创业者公寓、人才租房补助。五是对人才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法律意识和市场意识。人气注人活力,人才激发创新,只有实施人才强镇,人才兴镇战略,才能建设一个文明、和谐、高素质的特色小镇。
参考文献:
[1]张泽君,隋凤娟,张建华,张健.“互联网”视域下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32(3):5.
[2]房小珍.基于“互联网+”派游特色小镇发展探讨[J].度假旅游,2018(1).
[3]徐鹏.文化资源产业化视域下的河南特色小镇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18(9).
[4]向裕晴,吴世海,张顺衡.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在“特”和“融”建设上的思考[J].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2018,26(22):1.
[5]王鹏.产业集聚基础上的特色小镇创建模式探索[J].設计,2018(8).
[6]潘珠.我国“互联网+农业小镇”发展模式研究[J].产业研究,2018,17(24):2.
[7]于亚琦,赵俊明.山东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农村财,2018(8).
[8]唐永,史焱文.特色小镇规划评述[C].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2018.
作者简介:
赵涵,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