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背景下新农保制度实施困境研究

2019-09-10范子娜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0期
关键词:城镇化困境

摘要:新时期,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不断发展与推进,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现象有增无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开始凸显,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急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完善和落实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减轻农村子女的养老压力,实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以河南省新乡市区辉县孟庄镇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深度调研访谈,总结该地区在城镇化建设中新农保试点实施过程存在的与现状,进而分析总结城镇化背景下新农保制度实施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新农保;困境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进程与速度的加快,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严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人口结构发挥很大的变化,农村老龄化的持续加重带来的养老问题成为新型农村建设中焦点问题。而辉县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实验区和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验区,在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在全国名列前茅。在新农保推行过程中创建的“辉县模式”受到了很多地方的效仿和学习学者们的考察研究,并且成为全国首批新农保的县级试点。所以本文选取研究对象河南新乡辉县发展比较早,基层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的孟庄镇作为代表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进一步了解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河南新乡辉县孟庄镇新农保试点实施现状

作为全国首批“新农保”的县级试点,辉县2012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6.5万人,农村养老保险44.7万人,农村养老服务机构18个,床位839张,收养834人。由此可见新农保试点实施对农村参保率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经过我们的访谈发现新农保大部分老人都交了,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保门槛比较低,农村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了,而且国家还分担了很多,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近些年国家对于积极参保的宣传与鼓励,在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农民的“近视”眼光。

通过对辉县孟庄镇的社区村民的调研,我们发现在社区里多数村民对于新农保政府实施满意度很好,政府在村民心中的公信力也比以往增强了很多。新农保的参保门槛相对于日益增长的农村经济水平来说都比较低,随着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养老问题看的也比较长远,很多村民都是主动积极缴纳新农保。但是在新农保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多村民参保都是从众心理,缺乏对新农保政策的基本了解,由于缺乏认识和了解村民的短视现象还存在。

三、新农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困境

(一)新农保面临的最低档缴费困境仍然存在

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常住人口多数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缴费对象文化程度和对信息的接受程度有限,对于新农保相关的政策以及标准档次了解的不够深入和全面。基层干部在宣传与讲解的时候内容过于繁多,甚至部分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参保率,农民为了省钱都选择最低档来参保。虽然农村参保率在不断提升,但是没有真正发挥新农保保障农民老有所依的最终目标。

(二)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与引导

根据对孟庄镇的村民进行访谈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农民对于新农保的认识很不清楚,缺乏对新农保的信心,所以参保的积极性和觉悟性并不高,经常存在观望和从众心理。特别是一些中青年农民没有意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对参保的关心程度很低。虽然政府也做了大量的思想与宣传工作,但缴费的时间比较长,金额越多,得到的实惠越多的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导致很多农民对于新农保持冷漠的态度。

(三)新农保政策实施管理平台基础薄弱

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现的完善有直接的关联性,辉县孟庄镇近几年随着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以及本地工业化的发展,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完善的办公环境和信息化工作方式的缺失,也直接给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相关部门的工作机制与管理水平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才能更加高效地推广新农保制度的实践工作。

(四)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管理问题

由于当前农村劳力外出较多,流动性比较大,按现行劳动保障法规,用工单位或个人应当给予务工人员向当地社保机构缴纳养老保险基金。但是很多农民工作的福利待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虽然也缴纳社保,但是金额却非常少。加上在外地工作的农民辞工回到农村后,由于维保意识薄弱,新农保相关待遇的发放与审核流程和制度的不健全,存在着资金流失的风险。农村常住人口流动性比较大,代缴漏缴现象普遍存在,新农保费用收取后,虽然也及时录入档案,但是相关的审核、资格认证以及公示等做的并不完善。甚至有的地方由于信息更新滞后,很多死亡以及户籍流动现象隐瞒不报,出现新农保冒领套领等事件。

四、解决新农保困境的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差异化激励机制

地方政府应该根据不同档次的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基层干部的考核不再是单一地参保率,而是多方面综合考虑,调动基层干部在农村参保工作上的积极性。对于参保的农民给予分类补贴,特别是一些困难群体,可以给予代缴或者免缴,对于缴费档次高的农民给予适当的补贴,做出鼓励。通过对不同档次标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避免了新农保面临最低档缴费困境,同时真正带动和激发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农民对新农保有真实全面的认识,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的目标。

(二)以点带面,加大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与引导

政府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新农保这一惠民政策立足实际.积极行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辖区群众享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业务骨干宣讲组深入基层,深入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发挥好基层干部“政策宣传员”的角色对于农民做好细致的政策讲解和相关疑惑的解答工作。如果有条件,基层干部带头深入基层,与农民群众面对面进行宣传和讲解,简化流程,突出重点工作,带动人民群众主动参保的积极性。

(三)建立“网格化”的基层社会保障管理制度

利用互聯网平台实现相关部门信息与资源的整合,特别是参保人员的信息档案,明细参保人的个人相关信息,参保的档次年限等。确保信息库信息全面性和准确性,减少由于信息的不一致性给农民带来不必要的纠纷与矛盾。建立完善与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各种政策与信息准确高效地传达。建立省级到乡级的多层次网络平台,使各部门资源最大化的高效整合,及时有效地应对新农保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四)完善满足基本基金保值增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新农保的基金增值目标是其增值速度大于农民的收人(或工资)的增长速度。由于新农保的基金特殊性,保障基金收益性的相关措施需要不断地完善。市场本身就有很高的风险性,基本基金的增值保值受到多方面的约束,所以要建立和完善资金管理与监督机制对于实现基金的增值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农保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接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个实施过程中需要我们政府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加大对新农保政策与内容的宣传,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与积极性,在实践中,根据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新农保的目标实现的路径,使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保政策的惠民性,真正实现农村居民的老有所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丽.论“新农保”在试点中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一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1;216-217.

[2]李东妍.“新农保”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2011.

[3]“新农保”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经济纵横,2010(5).

[4]苏东海.新农保试点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2012(9).

[5]陈祖武.新农保在推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6]辉县市史考办公室.辉县市年鉴(2012-2013)[J].白山出版社,2014(2).

[7]邓大松,刘远风.制度代替与制度整合基于新农保的规范分析[J].经济学家,2011(4).

作者简介:

范子娜,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河南郑州。

猜你喜欢

城镇化困境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神奇的设计师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