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研究
2019-09-10黄灿宁
黄灿宁
摘 要:教育改革为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教育方向,这也使得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不再局限于一定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从实际的教学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仍存有较多的教育问题,这也就需要教师能够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对教学进行改进。因此本文就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汇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进行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路径研究
引言:小学是学生开展学习最为基础的环节,因此,学生具有怎样的学习状态也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小学教学,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这也就需要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所以本文就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的培养上。
一、培育小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的作用
独立思考能力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内容带来有利条件,同时经常进行独立思考的学生也更加容易培育创新思维模式,且让自身的思考系统更富逻辑性。此外,学生从小开始进行的独立思考能力培育还能够加深其对敏锐角度的洞察,而这样的特质与新世纪下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需求是相契合的。由此可得,小学生从小开始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对自身以及未来发展是很有利以及很必要的。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学的不足
在我国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影响下,课堂上的学生对师长也常秉承敬畏之心。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加觉得老师是威严的代名词,不敢对老师提出质疑。在课堂上也只是一味跟从老师的步伐,没有自发认真的进行主动思考。而老师在教育中也常以成绩来评估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更是以实际教学为主,常常对学生的个人观点价值没有给予重视,这对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是极其不利的。
三、关于小学生培育独立思考能力的方式思考
(一)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
由于数学知识具备一定抽象性特征,并且数学知识中的符号、图形等表达方式和学生的认知也存在较大距离,因此很容易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如果长期处于此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必然会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要想在今后教育工作中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环节中将教材知识和学生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挖掘,从而借助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中的趣味性。比如在对“三角形”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的环节中,在学生对三角形基本定义进行理解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找到班级中的三角形,学生在听到教师问题的时候就会进行思考,这也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方式,在此种方式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也将有着更准确的掌握,所以在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拉近的同时,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将得到有效培育。
(二)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学习独立思考也是最关键的环节。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不仅需要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关注,同时也要在构建教学氛围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也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是疑惑,只有在传统思维禁锢和书本束缚下走出来,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对于学生的深层思考也将起到有效帮助作用。比如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用尺子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各个边长进行测量,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个边长都是相等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想表达些什么,但是很多学生并不能将問题进行有效提出,这时教师就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是问题,通过此种方式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对于学生发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提出,对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并不用借助尺子,用最简单的对折办法也可以对其性质进行理解。在这种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和状态下,学生不会受到教材或是标准答案的影响,而是更有效的实现对学习主动性的充分激发,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充分结合,通过对知识的整合和梳理,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会思考,为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提供有效帮助。
(三)为学生构建轻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环节中,不能将知识只局限在课堂的学习环节中,而是应该在课堂学习中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课下更积极的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借助课余时间为学生组织一些数学文化、数学算数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不断在活动中对数学乐趣进行感知,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才能实现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有效激发。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分数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故事化情境。
(四)明确师生各自课堂角色,促进独立思考能力养成
在新课改形势下,老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主要角色和任务,即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而老师在面对年纪尚小的学生时,也要学会去引导其找到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向。介于此,老师在课堂上便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提升其价值,不断引导其自主加深对知识的思考,而不是紧跟随老师的步伐学习。
结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十分强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一定学习趣味性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能够从实际的课堂出发,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提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也能够有效建立独立思考的意识,进而实现最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17(7):84-85.
[2]冯琪.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路径[J].学周刊,2017(18):102-103.
[3]曲立君.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29):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