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2019-09-10张芳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数感长方形正方形

张芳玲

摘要:在小学数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数感,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变化,对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拥有较强的数学语感,从而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策略

数感主要是指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感觉与感情,其能让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以及鉴赏力提高,因此数感的培养已成为数学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效的数感培养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促使学生在初中、高中的数学学习中拥有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基于此,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积极融入数感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从而不断提升数学数感,实现全面发展。

一、构建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数感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长此以往,会使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且乏味,从而降低数学学习效率。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感教育,面临着一定的阻碍。鉴于此,数学教师为了确保数感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在课堂中构建情境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以《认识方向》一课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以及西北8个方向,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观察以及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感。在课堂中,数学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方向的基本概念以及方向的具体辨认方法。如利用口令:“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而后,数学教师让学生分辨教室四面墙壁分别是什么方向,指导学生回答后,教师则在墙上贴上相应的方向字;再次,利用多媒体呈现平面图,平面图以学校为中心,引导学生回忆东、南、西、北分别是什么地方,如学校东面是一所超市等;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找出其他方向的场所,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随后数学教师提问学生,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方向情境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应用数学知识,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借助于实践教学,逐步形成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若对课堂中所学知识记忆不深,极易出现课后忘记等现象,这使得数学教学效果不佳,此时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则会存在一定的阻碍。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参与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感。因此,教师应积极借助于实践教学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以《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教学为例:课前,数学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与正方形彩纸以及尺子等。课中,数学教师先向学生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知识。当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初步的了解后,数学教师设计“练一练,猜一猜”环节,利用多媒体呈现小兔子买花布的场景,点名让学生回答,如:“请小朋友帮助,帮小兔子判断一下它买的花布是不是正方形的。”随后进行“给小动物找家”环节,让学生自主动手“画一画”,指导学生利用长方形与正方形给小动物画家,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将多个长方形与正方形结合运用,使学生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后,数学教师利用长方形与正方形彩纸进行“拼一拼”环节,彩纸分别为大小不一的图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利用这些图形来动手拼接新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如9个小正方形拼接成1个大正方形,这一拼接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同时能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此外,数学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让学生逐渐形成数感,从而高效学习数学知识。

三、结合实际生活,将数感生活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活,而生活也是教育的初始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理解数学知识时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利用生活来将数感生活化,能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下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更易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因此,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应积极结合实际生活。以《时、分、秒》一课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了解到该课时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准备课件时,结合生活进行设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时间并不陌生,但多为模糊的印象。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四幅生活场景图,图1为新年倒计时,图2为过马路红绿灯计时,图3为1分钟跳绳,图4为100米计时赛跑,让学生学习到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计量很短的时间多采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而分是比时更小的时间单位。同时,数学教师列出时间单位关系公式,如1分钟=60秒,1小时=60分。在学生对时、分、秒有一定的了解后,数学教师可利用钟表来进行教学,为学生讲解秒针、分针与时针,如秒针走一小格则为1秒,走完一圈则为60秒。让学生充分理解1分=60秒与1小时=60分的关系。最后,数学教师利用电子表,在某一时间刻按下停止键,让学生读出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如5时45分37秒。这一教学过程,能让学生在钟表、电子表以及生活场景图等熟悉的事物下学习数学知识,逐渐将数感生活化。

四、營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数感具体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避免课堂乏味且枯燥,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使学生能有效以及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若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数感具体化,从而让学生在高效的学习中有效培养数感。首先,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从教学决策者转变为教学引导者,从而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际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数感得到进一步培养。其次,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将课本知识以图形或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能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解决数学课堂乏味且枯燥的问题。最后,数学教学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兴趣教学法、幽默式教学法,将这些教学方法融合至数感教育中,从而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学习。同时,在学生的积极学习中,数学教师可充分了解学生的数感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数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能使数感培养更为具体化,进一步实现数感培养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阵地,当学生拥有较强的数感时,才能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核心素养。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以及长时期的积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且耐心地引导学生提升数感,同时探索培养学生数感的多种途径,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使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真正去体验以及感悟数学的魅力,不断累积丰富的数感经验,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数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东.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夯实数学学习基础【J】.教书育人,2019(13).

【2】吉丽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8(33).

【3】于娴静.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小学教学参考,2017(36).

【4】李勤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04).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数感长方形正方形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小长方形找朋友
移火柴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