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实践指向
2019-09-10戈振州胡楠楠
戈振州 胡楠楠
摘 要:文章通过考察校史资源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及其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总结出校史资源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等重要的时代价值。据此,提出了校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校史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实践指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0-0167-03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history resources and its speci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school history resources are of great value in enri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innovating the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ereb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way to integrate school history resources into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school history resource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ra value; practical orientation
校史資源是高校在长期历史积淀、碰撞、凝聚起来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精神状态的体现,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德育价值,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校史资源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功能释读
(一)校史资源的基本内涵
校史真实记录了一所学校的建立、发展、改革和变迁,是反映学校过往的微缩资料,也是对当下校园文化的映射。校史中所承载的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使其成为高校整体教育资源的一种特殊的存在形式。校史资源既包括高校历史发展中代代相守所形成的历史建筑、文物遗迹等实物存在,也蕴含着高校代代相传的大学精神与办学理念所凝结的思想精髓,是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的有机统一。
在高校长期以来的发展中,校史资源一直在校园人的生活实践中积淀,其中所“展示的优秀成果,传达的前辈训诫,讲述的校友事迹,蕴含的崇高精神,宣扬的大学精神”[1],既彰显着校园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高等院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演绎,是活生生的、可感可行的价值规范和导向”[1]。因此,校史资源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校史资源的主要特征
校史资源作为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独特性。独特是校史资源的共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环境是影响事物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校史资源依托于校园环境而产生,没有校园这一环境校史资源也无从谈起。每一所高校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办学个性等各不相同,基于此而产生的校史资源必然也具有独特性。而且,即便是同一所高校,由于受到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校史资源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印记。二是鲜活性。鲜活是校史资源的动力。校史资源是学校中可观、可感、可触、可亲的人、事、物的集合。高校在大力发展的同时,其校史资源也在进行着有意识、有目的、积极主动的吸收和创新,使得它的内容不断地丰富,一直充满鲜活的生命力,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发展的需要。校史资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让广大师生身临其境,在校史资源的直接熏陶下深受影响,因而具有生动具体、鲜明直观的特征。三是传承性。传承是校史资源的桥梁。校史资源不但是一所大学发展变迁的文献史,也是一部教育后人的教科书。一所大学在饱经风雨的成长中积淀的深厚人文底蕴和学术成果,记载的优秀学子的嘉言善行,凝聚的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生为学校建设、发展而奉献。一所大学历史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孕育而出的校史资源,能够使生活在共同的情感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所有高校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心灵上有一种归宿感和依靠感,从而加深对母校的认同感。他们会把延续校史资源中的情感追求为己任,重新酝酿、并将它不断地传承下去。[2]
(三) 校史资源的功能释读
高校的校史资源在培养大学生成才、成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进程中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体表现为:
一是价值导向功能。学校校史资源中无论是建筑设施与自然景观的设计布局,还是文化活动的组织与规章制度的制定,都是建立在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基础上的,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和教育意义,是学校的共同价值观的融合。身处其中的师生自然而然地会将学校的共同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品行操守,继而自身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与学校的价值取向和谐一致。
二是约束规范功能。高校校史资源的约束与规范行为是一种建立在其营造的文化氛围及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软性的、引导性的约束。比如,长期发展过程中凝炼的校训校风,是校史资源的重要构成,一经产生便会深深影响学校师生的言行,慢慢形成规范和行为约束机制,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高尚人格,提升人文素质。
三是情感激励功能。高校的命运与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些历史名校在我国不同的建设时期饱经沧桑,但仍依然壁立千仞,坚强地寻找发展出路。其艰难的育人过程与充满生机的发展现状所折射出的高等院校的不畏艰辛、自强不息的工作作风和辉煌成就形成了一种激励因素,有效地促进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的“共情”,被其感染,从而融入其中。
四是美育功能。高校校史资源作为一种可知可感、富有内涵的微观环境,对长期生活在其内的校园人的审美能力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是高雅美好的因素,就能够帮助大学生辨别美丑,使得自身情操、心灵与美感逐步提升。
二、校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一)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具有多元特征,校史资源中所传达的时代精神、大学精神、校园文化、道德规范等与与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的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首先,校史资源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精神,主宰人的心灵世界,制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它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培育,对于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具有方向指引和动力支撑的重要作用”[3]。校史资源中蕴含的高校不畏艰辛、自强不息的办学历程,师生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心路历程,都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绝佳的精神财富。
其次,校史资源丰富爱国爱校教育内容。高校是在推动民族振兴、国家发展、时代演进以及社会进步的伟大进程中建立、成长起来的,任何一所高校的发展史都包含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关心,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胆略和勇气,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这些“最接地气的素材”使大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个人的命运与高校的命运甚至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实现大学生爱国情怀与校园情结的有机统一”[4]。
最后,校史资源丰富行为规范等方面内容。一方面,校规校纪建设作为校史资源的一部分,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是接受行为的规范教育、纪律教育,逐步完善自己的社会行为,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校园人自发的行为所折射出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也会成为大学生的导向,以此校正自我行为。如矿大毕业生雨中鞠躬拜别母校、六旬保安自学成才当作家,这些行为背后折射出尊师重教、奋发图强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无形中又流露出真诚、谦虚礼让、感恩等人际交往原则。
(二) 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学术讲座、课堂授课等是一种正面且传统的理论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长期的主导方法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过程中易出现学生接受程度过低,理论内容过重等现实性问题。与这些“灌输式”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比,校史资源一方面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以一种掷地有力润物无声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另一方面,校史资源这一载体自身具有多形式优势。图片、故事、模型、影像、标语都是校史资源可以运用的重要形式,而校史馆、人文景观建筑,校史遗迹等则是一种更具独特性的载体形式,它更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带入感,以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唤起学子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清代王筠说:“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而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钝者或俯首受驱使,敏者必不甘心。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指出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乐”,兴趣才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作为高校的一种独特的育人资源,校史资源中具有丰富的“叙事”基因,鲜明的办学特色和饱满的爱国爱校内涵。通过校史馆、校园文化遗迹的实地学习参观,能激发受教育者的真挚情感;通过聆听优秀校友们的感人事迹,能潜移默化地打动受教育者的心,这些生动的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活”了起来,將大学生带入愉悦情绪状态,调动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受教育者,并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行动,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发挥实效。
三、校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向
(一)遵循校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
1. 方向性原则
坚持方向性原则就是在校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挖掘校史资源中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开展教育活动。一方面,我们应努力挖掘校史资源中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资源,积极运用校史资源中的有益因子推进高校道德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在开发利用高校道德教育中校史资源价值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校史资源始终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支援性资源,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
2. 辨证性原则
坚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分析事物的发展。校史资源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依存。当任意一方发展不顺畅的时候,另一方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击。比如当校史资源建设出现问题时,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动素材,实效性便会大打折扣;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遇到瓶颈时,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较慢,参与校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也没有明显提高。
3. 实践性原则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这也是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史资源相结合,需要依托于丰富多样的课内及课外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以挖掘校史文化内涵为重点,发挥校史资源的文化育人功能,鼓励大学生在文化育人中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创新校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建设
1. 校史资源进教材,增添学校色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是大学生接受科学的三观教育与提升素质的基本途径,发挥着知识载体的作用。因此,各个高校可以让校史资源走进教案教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比如收集校友的感人事迹、言论,将其编定成册,或者根据需要,制作成音像资料,充实校本课程的内容。这些具有校园特色的,能让学生切实感觉到校园文化气息的校史读本,与在校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也高度契合,提供了有效的成长示范。
2. 校史资源进课堂,增添鲜活资源
课堂是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精心编写校史教材的基础上,将校史作为一门课程引入课堂,既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鲜活资源,同时也能够对校史的潜在功能和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促进其在学校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开设校史、校情等方面的选修课,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不同时期高校的教育理念与办学成就,能够让大学生对于历代专家学者的教育精神和科学思想拥有切身的感受,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向前辈先贤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优秀品质,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提高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境界。
3. 校史资源进实践,增添文化魅力
毛泽东说过:“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高校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寓校史资源于各类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思想觉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学生参与校史资源实践的前提是对校史资源的初步了解,整体认知。高校可以依托宣传部、档案馆、校史馆等部门机构,打造学生校史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讲解员定期在基地见习讲解校史校情;为学生创造志愿服务的机会,进行校史档案整理归类等工作;或者开展校史文化调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德育目的。
(三) 形成校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格局
1. 健全校史资源建设工作体制,打造专业化工作团队
校史资源的建设研究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健全校史资源建设工作体制,打造专业化工作团队是校史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有利保障。一是成立校史研究工作组。由学校领导层面委派一人牵头,抽调部分具有多年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组建校史文化建设机构,负责校史梳理与文化凝炼。二是提供必要的财力及物力支持,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对校史进行补充完善,有效延长校史资料和文化平台的寿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 设置校史文化景观,彰显浓郁历史氛围
校史景观是“反映学校文化、体现学校精神的高水平的‘化人之物’”[5]。大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和感受到校园的各种物质景观。因此,进一步加强校园校史景观的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大到总体景观的布局,教学楼的建设,小到杰出人物雕塑、铜像、校训石碑的陈设,都要相互点缀,彰显高校历史的韵味,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
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多高校扩建校区。在新校区的校园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学校原有的,被高度认可的标志性因素的保留。比如可以用對学校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知名校友的名字来给新校区的建筑物、道路等命名;或者直接在新校区打造专门反映学校历史变迁的特色区域,使新校区也能彰显出学校的浓郁历史氛围。
3. 把握传媒阵地,搭建互联网平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要主动适应智慧校园、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节奏,在校史馆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将科技的元素充分展现在校史馆中,丰富校史资源的呈现模式;把握好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发展大势,努力搭建互联网平台,创办网上校史馆,集智能检索、多维展示、数据分析、舆情监测于一体,全方位地展示校史资源,让校史资源不再被时间、空间所局限,与社会各界人士形成一种互动式、体验式的良性平台机制,助推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
[1]武琼,孙炳芳.优秀校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源流[J].高教学刊,2015(18):247-248.
[2]章慧芳,刘圣兰.校史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2-16.
[3]吴潜涛.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J].教学与研究,2011(4):5-9.
[4]孙喆.校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4.
[5]薛伟.校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沧桑,2012(5):127-129.